繆鵬

【摘 要】問題導學法意為教師通過課上提出問題,引導教學對象進行思索、探究學習,從而提升學習效果的一種方法。在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科教授方面,引入該方法可以有效調動高中生之思考積極性,從而充分挖掘其自身潛力。為了發揮問題教學法的作用,教師要以高中生的實際學情出發,科學、合理地設計問題,并在恰當時機提問,實現以問導學的目的。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高中;數學;價值;應用策略
基于新課改深入推進,問題導學法已經得到了廣大教師的青睞,尤其是在數學方面,有效的提問可以啟發高中生思路、指明探索方向,為高中生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教師要將問題作為一種輔助工具,運用其提高高中生關注,促進其思維發展,增進教師與教師、高中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促進每一位高中生進步。本文分析了問題導學法在高中數學學科方面的價值,并探討了具體運用方法,以期構建高效課堂,提高高中生之分析水平、思維水平和問題解決水平。
一、問題導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數學學科的核心就是發掘、提出問題,然后再通過分析、探究,運用相應的學科知識促進問題的破解。所以教師在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時,要恰當運用問題來引導高中生,激活其思維能力,幫助其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能。為了充分發揮問題導學法之作用和價值,教師必須合理建構問題,把握好問題難度和層次性,認識到問題導學法并不是和高中生一問一答的過程,而是引導高中生自主思考的手段。
具體而言,問題導學法之價值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其一,應用該方法可以促進高中生的自主探究。在該模式下,高中生是課堂主體,他們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可以通過自行探究獲取新知和提升思維,提升數學綜合素質。其二,能提升高中生的綜合思維素養。高中生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結合自身的學習基礎和生活經驗進行全面分析和深入探究,解脫傳統教學模式束縛,提升思維之邏輯性、開放性等。其三,能破解難題,提高學習效果。對于高中生而言,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就像是搭設的一個梯子或支架,運用由易到難的問題將高中生引入教學情境之中,幫助其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點,明晰思路,確定問題解決方案。其四,能改進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教師設計的問題鏈就像一堂課的線索,能將各個教學環節更好地銜接在一起,引導高中生逐漸深入思考,完成學習任務,提升整體的教學效率??傊诟咧袛祵W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是一種有益的嘗試,能提升高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問題導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運用趣味問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應用問題導學法開展高中數學講授時,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內容,從高中生的興趣愛好入手,設計趣味性問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比如,講解《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中,教師借助于多媒體設備展示以下例題:“某鋼材庫新到200根相同的圓鋼,若將其堆成正三角形垛(如圖1),并盡量少地剩下圓鋼數目,問這個最少的數目是多少?”這道題乍看之下難度較大,主要是高中生不知道從何入手,但是因為同時呈現了圖片,又會讓高中生得到一些啟發,而且這種數形結合的形式比較有趣,就像一種解謎類的題目,教師要讓高中生邊看題邊思考,并分組討論,試著求出結果,高中生們集思廣益,有的組直接用計算器將每一層的圓鋼數相加,直到最接近200的190,此時n=19,剩余10根鋼材。但這種方法顯然不適合更復雜的公式或者更大的數,所以其他組利用教師介紹的倒序相加法從2Sn入手,推導出Sn==na1+d,接著,只需列不等式n+≤200求n的最大值即可。
圖1
(二)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
在應用問題導學法開展教學時,為了調動高中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可以建構問題情境,提高高中生學習興趣,讓其自主融入到課堂之中。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聯系生活實踐,有機引入生活元素,盡量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豐富高中生的學習體驗和感悟,促使其把握數學本質。
比如,講解《集合》時,教師能夠借助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我們班所有同學的合照”、“四川熊貓基地的所有大熊貓”、“我們學校的所有教學樓”,并提出問題:“這些圖片有什么共同點?你認為可以用什么詞形容圖片中的事物?”讓高中生集思廣益,引出集合的概念。在講解元素時,可以用班級和高中生舉例,這樣高中生會產生親切感,而且比較通俗易懂,如:“如果我們班是一個集合,那么張XX(本班高中生)屬于這個集合嗎?李XX(隔壁班高中生)呢?這個集合有多少個元素?分別是什么?屬于有限集還是無限集?”等,引導高中生在熟悉的情境里思考,提高學習效果。
(三)根據高中生情況精心設計層次性問題
問題導學法的核心為問題,問題為指引高中生探究之線索,也是銜接各個教學環節和活動的紐帶,問題設計的水平影響到教學效果,必須引起教師重視。通常,在一堂課上需要提出不止一個問題,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把握好每個問題的難易程度以及問題鏈的銜接、梯度與邏輯性,保障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要考慮問題的系統性,根據學情制定教學目標,明確問題要達到的目的。其次要合理控制題目難度,避免太過簡單或過于困難無法提升高中生的積極性,難以起到提問效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設計層次性問題,尊重高中生個性化與不同性,通過提問讓每一層次高中生都能得到進步和提升。
比如,講解《合情推理與演繹證明》時,簡單介紹完歸納推理的概念后,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由銳角、鈍角和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能歸納出什么結論?由銅、鐵、鋁、金、銀能導電,可得出何種結論?觀察等式:1+3=4,1+3+5=9,1+3+5+7=16,能得出什么結論?證得某命題在n=0時成立,又假設在n=k時也成立,再證明n=k+1時成立,由這兩步,能歸納出什么結論?已知f(1)=0,af(n)=bf(n-1)=1,n≥2,a>0,b>0,推測f(n)的表達式?!边@一系列問題看似沒有聯系,但實際上都屬于歸納推理練習,而且難度逐漸增加,高中生從開始的歸納常識,到觀察規律加歸納,到最后體會數學歸納法的原理,了解基礎和遞推的關系,從而掌握這部分知識。教師可以叫學困生思考較容易的題目,中等生解答基礎題目,而優等生解決難度系數高的題目,但每個問題都要留出相應的時間,鼓勵高中生勇于挑戰能力范圍以外的問題,實現能力的提升。
由上可知,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應用問題導學法除了能提升學生學習效果,還能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為實現其教學價值最大化,教師須綜合評估高中生的數學知識儲備情況、學習水平、認知規律等多方面因素,尊重高中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運用趣味問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結合生活元素建構逼真教學情境,根據高中生情況精心設計層次問題,借助于恰當、合理的提問激活高中生思維,激發其積極探究,提高自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