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靜

【摘 要】本文在中學生核心素養理念下設計了6個項目的主題烹飪課。在課程實施中將項目式教學和翻轉課堂相結合,提出寒假開展線上烹飪課的有效策略和現實價值:彌補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不足;促進家校共育,增強親子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促進學校線上線下課堂的常態化開展。
【關鍵詞】烹飪課;項目教學;翻轉課堂;親子關系;實踐創新
一、研究背景
由于寒假期間,學生和家長將很長一段時間都宅在家里,學生和家長在家煩悶焦躁又加上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親子溝通問題越發突顯。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有65%的孩子選擇愿意和家長進行溝通但如果遇到事情時只有30%的孩子會與家長溝通向家長征求意見,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75%的孩子在家是從不主動到廚房協助父母做飯。為了加強親子間的溝通和互動改善親子關系,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我校開設項目式教學+翻轉課堂的烹飪課。
二、寒假期間開設烹飪課的現實問題
(一)缺乏專業的烹飪教師和成體系的烹飪課教材
作為一所初級中學他的主要教學工作還是圍繞學生的升學率來開展的,所以沒有配備專業的烹飪教師。在調查了本區幾所開設了烹飪課的學校老師,從調查數據顯示上課老師對教學背景、培養目標基本上不了解,課前不能理出清晰的教學流程,更有甚者他們反映有時上課的內容都是臨時想的,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就更別談有一套課程理念清晰、課程培養目標明確、課程培養能力呈螺旋上升式的烹飪校本教材。
(二)線上課程難以調動學生、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由于寒假期間老師和學生都在家里面,老師看不見學生的真實狀態,難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知道學生是否在跟著老師同步操作,不知道學生是否對此有疑問,這是線上教學最大的難點。還有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主科第一,課外活動課可上可不上”的觀念深埋在家長孩子的心理。其次就是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很多家長幾乎不讓孩子做家務,孩子只要把文化課學好其他的家務勞動基本是由家長承包。而烹飪是一門勞動實踐課程,這就對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要求更高,很多家長出于保護孩子,不愿孩子到廚房,孩子缺少實踐經驗,因此烹飪課程難以調動學生、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三)居家日久兩看厭,親子之間矛盾日益突出
教育好學生既是學校的任務,又是家庭的責任。如何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為孩子成長創設和諧家庭環境是家校共育必須解決的問題。在漫長的寒假期間孩子與家長將長時間呆在家里,而父母平時上班忙很少有時間和孩子一起參加一些親子活動,這就導致親子之間沒有共同話題和愛好從而激化了親子之間的矛盾。所以在家校親子活動中想讓親子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就很難。
(四)線上課堂的開展和線下需求不能形成對接
由于寒假期間教師與學生隔屏相見,老師在教學內容設計前不能清楚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就導致了教與學不能對接從而難以實現精準教學。其次是由于烹飪課的學科性質原因導致學生不能提前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在教學過程中就很難讓教師和學生產生共鳴。
三、開展線上烹飪課程的策略
(一)在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制定螺旋式上升的特色烹飪校本教材如下圖:
在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制定了6個項目的培養主題,再發動校級家委會代表尋求專業的烹飪廚師的指導,在專業廚師的指導下制定了與這6期培養主題相符的菜品,且每個主題下設有多個與培養主題相符的菜品供學生選擇,在設置菜品時菜品烹飪的難易程度是由易到難,學生能夠輕松上手。
(二)運用大數據分析,推動精準教學,促進線上線下課堂的常態化開展
在上課的前一周將本周培養主題下設置的菜品通過問卷的形式向學生推送調查表,通過分析學生提交到問卷調查表的數據,選擇學生最喜歡、最感興趣的菜品作為本周烹飪教學菜品。比如:第一周的培養主題是《我會溝通》,在我會溝通下面設置了蔥油餅、韭菜餅、肉餡餅三個選項供學生選擇,通過后臺分析學生提交的問卷數據顯示56.8%的孩子選擇的蔥油餅,那么蔥油餅就作為我們本周的教學內容。
(三)將項目式教學與翻轉課堂搭配,優化烹飪教學模式,促進家校共育增進親子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轉換師生角色改變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實現倒序教學模式。教師將提前錄制好的微課和任務分配清單推送到家長群里,學生、家長通過觀看微課就能立體形象地了解教學內容及流程,并根據任務清單各司其職。家長在直播課中充當主播的角色,老師則充當組織者負責課堂各個環節的連接。在直播課中家長負責講解烹飪流程及注意事項,孩子根據家長的提示進行操作,這樣既可以培養親子協調合作能力、增進親子間的關系,還能通過直播課輻射引領其他家長和學生參與到其中。
(四)一烹飪,一故事,將烹飪課與語文完美融合,增加烹飪課的趣味性
將烹飪的菜品與歷史典故、名言詩詞相結合作為課堂的引入。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烹飪課程的趣味性,還能建立起烹飪與語文學科共鳴的橋梁。比如:在我會創新《宮爆雞丁》這一課程中家長和孩子出示蝦的故事讓學生通過猜謎語的形式引入,在課中老師通過講解干鍋的歷史由來和古人通過不斷實踐創新發明了更多種類的干鍋引導學生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細節并能通過自己雙手的實踐進行創新。
(五)建立獎勵機制,調動親子參與的積極性
在上課前由校級領導牽頭制定《獎勵方案》,并在正式上課時將獎勵方案推送到直播群并對獎勵方法進行講解。獎勵方案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線上的獎勵,鼓勵學生課后及時在群里分享與家長共同上烹飪課的視頻或者烹飪成果的照片,老師收集整理后對優秀作品進行及時評獎并在下次上課前進行表彰同時頒發電子獎狀,學生每得一張電子獎狀就可獲得一定的積分開學后兌換獎品;第二部分是線下的獎勵,學生將假期烹飪成果進行整理匯至成《我的假期·我的烹飪》成果集,學生在成果集中可粘貼烹飪成果照片、與家長共同烹飪的作品,同時激勵與父母合作的感想與體會。在開學返校后收集整理學生的成果集并對優秀的作品進行展覽和表彰。
學校是一方凈水,家庭是愛的港灣,只有兩者相互結合,才會永保澄澈透明,永保愛的顏色。家校共育,會讓學生的成長更美好,會讓學生在健康成長的過程中,綻放出生命的華貴與精美!
【參考文獻】
[1]崔小龍.家電維修在初中校本課程中開設的意義和原則[J].東西南北:教育,2018(6):15-15.
[2]徐文娟.初中階段開設“英美節日文化”校本課程的必要性[J].校園英語,2019(23):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