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卓金玲
【摘 要】本文闡述基于主題意義的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和途徑,并以英語詩歌教學為例,建議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前提下確定教學主題意義,確定教學目標,以主題為明線、語言學習為暗線展開教學,通過分析文本結構、內容,引導學生感知、體驗、評價詩歌,一步步實現教育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英語 主題意義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4-0082-04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英語課堂要以主題意義統攬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并指向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具體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課標》進一步闡釋,主題是英語課程內容的六大要素之首,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或主題語境。英語課程應該把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視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并以此整合學習內容,引領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融合發展。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應以特定主題貫穿課堂始終,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因單純學習語言而產生的枯燥感(張楊,2014),使學生不僅對語篇的內容有更準確、更深入的把握,在更高的復現率中提高語言學習效率,而且獲得更多方面的知識、經驗、智慧,對周圍世界有更深的理解,同時也能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收獲(程曉堂,2018)。
隨著新課標的頒布以及各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進,廣大一線教師和教育研究工作者開始針對新課標提倡的課堂教學理念開展相關研究。但由于還處在初步探索的階段,加之缺乏具體的實施方法參照,如何開展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教學實踐仍然是日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蔡瑪一,2020)。而且主題意義下的教學雖然引起了一線教師的重視,但是仍然顯現出許多問題,如教師主題意義掌握偏差、體驗不夠深刻,教學過程中對主題探索不深刻,甚至忽視主題意義。因此,關于主題意義的研究對高中英語教學具有重大教學指導意義。
一、基于主題意義的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和途徑
(一)以語篇為依托
語言的學習離不開語篇,真正的語言是以語篇形式存在的。語篇是有意義的語言內容,且內容要圍繞一定的主題(程曉堂,2018)。語篇是作者與讀者交際的最直接的手段。這種用語篇進行交流的交際方式把交際的情景以語境的方式外顯出來,交際的目的就是語篇的主題。語言學習就是通過在語境中學習有主題意義的語篇來實現的(程曉堂,2018)。
(二)不可脫離主題語境
主題語境不僅規約著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范疇,還為語言學習提供意義語境,并有機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課標》,2017)。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學習教材中的文本,明確主題語境并將教學設計在主題語境范圍內。教師要創設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的語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和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點(程曉堂,2018)。
(三)以主題意義為主線,統領整個教學設計
英語課程應該把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視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并以此整合學習內容,引領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的融合發展(程曉堂,2018)。《課標》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語篇主題意義,并將此主題意義統領教學設計。將主題意義作為教學的目標,在實現該教學目標過程中學習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最后通過開展有效課堂教學活動外顯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如此,主題意義則能統領整個教學活動。
(四)對主題意義的挖掘要做到正確、明晰、深刻
程曉堂在2018年時指出目前教學中圍繞主題意義展開的教學存在幾個問題:過于關注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主題意義探究不深刻,對主題意義把握有偏差。如何才能準確把握語篇的主題意義呢?以人教版為例: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前除了深入閱讀教學語篇,還應該閱讀其附屬的workbook部分,明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關于主題意義的哪些方面的材料;除此以外,教材配套的教師用書也需要教師反復深入研習。教師用書明確闡述教材編寫的初衷和希望教學能達到的目的。因此,圍繞主題意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學習文本和與文本有關的教學材料,緊扣教材倡導的主題意義。同時,教學設計關注的主題意義宜少不宜多:一節課關注過多的主題意義,則會造成對主題意義的探究不夠深刻,學生學習不能及時消化和產出。
(五)以學生為中心
程曉堂2018年發表文章提出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建議:“要將學生自身的知識、經驗、情感與學習內容結合起來。”對主題意義的探究,主題意義作為統領整個教學設計的關鍵,在確定的過程中除了考慮教材,最重要的是考慮學生可接受范圍。
二、基于主題意義的閱讀教學實施案例
(一)語篇介紹及教學思路
1.語篇介紹
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六第二單元Poems語篇介紹了英語詩歌。第一段統領全文,闡述寫詩的目的,即敘事或表達情感。第二段開始,分析不同種類的詩歌,并舉例說明。兒歌節奏明快、韻律和諧、朗朗上口、不斷重復、利于記憶。五行詩,顧名思義,由五行組成,言簡意賅。俳句起源于日本,由17個音節組成。唐詩的譯文也收錄了一段——《望夫石》。
2.教學思路
明確教學設計主題意義: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六第二單元Poems圍繞詩歌欣賞的話題,為學生提供種類繁多的詩歌,并在文本中體現了欣賞詩歌的角度:語言、韻律。研讀教材和教師用書之后,筆者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詩歌中的單詞難度較低,學生能輕松掌握詩歌意義和句式)將教學設計的主題意義定為:從語言和韻律兩個角度欣賞詩歌并引導學生寫詩歌。
(二)教學目標設定
目標1:通過文章和教師設置的問題,讓學生感受convey,concrete,flexible的詞義,在語境中能夠使用rhyme,various,convey。
目標2:運用尋讀(scan)閱讀技巧分析各類詩歌的語言特點和押韻規則,賞析不同種類詩歌;運用預測(predict)閱讀技巧讀前推測學習內容。
目標3:通過學習各類詩歌的語言形式和押運規則,學會辨析童謠(nursery rhyme)、清單詩(list poem)、五行詩(cinquain)、俳句(haiku)。
目標4:運用所學知識,把握各類詩歌語言特點和押韻規則,寫出一首四類之一的詩歌。
其中,目標1為語言目標,目標2為技能目標,目標3、目標4為情感目標。4個目標對文本進行深度和廣度的挖掘,最終完成主題意義教學。
(三)教學過程
1.導入主題,引入押韻概念并過渡到課文學習
教師播放英文版《小星星》,同時展示英文歌詞,并邀請學生跟著唱讀,設計若干問題,引導學生關注韻律。
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提問1:Look at the underlined words and think why the song is so catchy?
(基于主題意義)提問2:What feeling does the poem convey?
教師展示并邀請學生讀Dust of Snow這首詩歌。
Dust of Snow
The way a crow? ? ? ? 鐵杉樹上
Shook down on me? ? ? ?一只烏鴉
The dust of snow? ? ? ? 抖落雪塵
From a hemlock tree? ? ? 撒我一身
Has given my heart? ? ? ?我的心情
A change of mood? ? ? ?因此變化
And saved some part? ? ? 一天的懊喪
Of a day I had rued? ? ? ?已不再留下
提問3:What is the rhyme of the poem?
(基于主題意義)提問4:What feeling does the poem convey?
提問5:Poems is written for? ? ? (adj.)reasons.
Keys:various.
設計意圖:學生對英文詩歌的了解有限,所以筆者選擇了一首耳熟能詳的兒歌和一首文字通俗易懂的詩歌。第一首童謠《小星星》是全世界流傳廣泛的兒歌。第一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思考這首童謠耳熟能詳的原因是什么。學生通過讀下劃線的單詞,發現star、are都發同一個元音/ɑ?/,high、sky都發同一個元音/a?/,所以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因此感受到了韻律(rhyme)。第二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探究《小星星》的主題意義,對星星表達的是一種好奇(curious)與贊美(praise)的心情。選取的第二首詩歌是羅伯特·弗羅斯特的《雪塵》。詩歌描寫了雪天一只烏鴉觸動了鐵杉樹上的雪塵,而正是這雪塵讓詩人郁悶的心情舒展開來。第三個設問是為了讓學生再次關注每句詩的最后一個單詞的發音,從而感受詩歌的韻律。第四個設問是為了引導學生探究主題意義,感受詩人心情的變化,即從沮喪(gloomy)到樂觀豁達(optimistic)。
通過對兩首詩歌韻律和創作原因的關注,讓學生學習詩歌押韻的特點,并順利過渡到文章首段“關于人們寫詩的一些原因”。通過設置問題創設出能夠自然而然使用rhyme、various的語境。
2.利用實時課堂,切入文本主題
基于上一個句子,教師適時引發學生更深刻的思考——詩歌寫作目的還有哪些?直接導入文本第一段閱讀。綜合考慮文章的編排特點,教師運用預測手段引導學生關注文章寫作意圖。
課文原文(節選):There are various reasons why people write poetry.Some poems tell a story or describe something in a way that will give the reader a strong impression.Others try to convey certain emotions.Poets use many different forms of poetry to express themselves.In this text,however,we will look at a few of the simpler forms.
(基于主題意義)提問6: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poets writing a poem from the text?
□For pleasure
□Impress readers
□Tell one’s love for something
□Express one’s emotion
□Tell stories
□Say thanks to someone
(預測)提問7(Prediction):What will the text talk about next?
讓學生閱讀剩下的文本并思考。
(基于主題意義)提問8: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text?
A.To show the author’s love for some poems.
B.To show different reasons for writing a poem.
C.To introduce some poems from rhyme and language.
(批判性思維)提問9(Critical thinking):How should we appreciate a poem?
設計意圖:閱讀從第一段開始,根據文本寫作特點,運用預測閱讀技巧預測接下來的文章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層層發問和提示,引導學生關注詩歌的語言和韻律,明晰本文倡導欣賞詩歌的角度。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引入語言和韻律解讀詩歌的賞析角度。這是正式探究本節課主題意義的開始。閱讀教學要關注語篇的整體結構,把握意義表達的內在邏輯。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充分考慮篇章內容和篇章結構,通過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關注文本。不同的文體類型有各自不同的信息組織和段落拓展方式。學生不僅要理解文中包含的具體信息,還應理解這些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站在整篇篇章的角度,結合語篇特點,分析作者是如何謀篇布局,從而有效表達主題意義。
3.從語言和韻律兩個角度解讀各類詩歌
掃讀:掃讀課文,找出以下詩歌的語言和韻律特點(Scanning:scan the text to find out the feature of language and rhyme of poems below.),參見表1:
(猜測)提問10(Guessing):What the title of the poem?
A.蝶戀花? ?B.竹枝詞? ?C.望夫石? ?D.一剪梅
(基于主題意義)提問11:How many feelings of the woman can we learn from this poem?
A.loneliness? ?B.joy? ?C.love? ?D.trust
E.anger ? ?F.hate? ?G.sorrow
Keys:ACDG
設計意圖:
第二部分介紹了五類詩歌:童謠(Nursery rhymes)、清單詩(List poems)、五行詩(Cinquain)、俳句(Haiku)、唐詩(Tang poem)。其中前四類具有很強的共性——分析了語言特點和韻律。唐詩部分介紹了《望夫石》的英譯版,英文翻譯詩歌沒有體現韻律特點,所以直接選擇分析文章的情感部分。真實的課堂上,教師需引領學生關注詩歌的用詞:husband,should the traveller return,the stone should utter speech.這些詞句能充分勾勒出文章傳達的相思之苦,通過問題10和問題11引導學生完成本課主題意義的探究:詩歌傳遞出的情緒。教學設計應當充分考慮到幫助學生探究主題意義的同時關注語言結構,領略不同語言結構的語言魅力(使用語境和在語境中的含義)——感知、體驗、嘗試運用。
4.學生寫出自己的詩歌
五類詩歌里學生比較好創作的是清單詩(List poem)和五行詩(Cinquain)。因此,教學圍繞這兩類詩歌展開,完成主題意義教學。
教師首先展示自己的詩:
Pig
Fat,cute,lazy
Sleeping,eating,playing
Pet and friends too
為幫助學生確定主題,教師為學生提供圖片。學生也可以自定義主題。
學生展示作品。
Group work:小組合作寫出一首清單詩(List poem),主題自選,然后修改(revise)、潤色(polish)。題目可參考:Sport meeting,Market,My Dream,Rainbow。
設計意圖:到這里,教學設計才能完整展現出本次課的主題意義,最終達成主題意義教學目標。寫五行詩只需要把相應的詞填出來而不對語法規則有要求,因此教學設計首先圍繞五行詩展開。用一些學生熟悉的物品引導學生描述自己對這些物品的印象和感受。而清單詩需要寫更多的句子,開展小組合作,每人寫兩句,就能寫出一首內容豐富的詩歌。
總之,主題是情境創設的出發點,是意義探究的切入點,是整合學習內容的紐帶,是引領意義探究的主線,也是意義探究結果的提升點。與傳統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相比,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閱讀教學有一條清晰的主線,能夠避免學習活動孤立化、語言能力割裂發展的問題。同時,能夠依托真實語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對文本和相關主題的深層理解,并自發地運用目標語言,從而實現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程曉堂.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18(10).
[2]孫曉慧,王薔,車蕾,王建平.主題意義引領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2020(7).
[3]董金標.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主題意義探究教學設計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19(6).
[4]張旭.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Using Language讀寫課實踐[J].英語教師,2019(6).
[5]楊云,史惠中.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讀寫活動設計[J].教學與管理,2020(10).
[6]黃正翠,彭德河.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聽力教學設計改進[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19(6).
[7]蔡瑪一.探究主題意義落實核心素養[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20(2).
[8]張琳琳.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19(8).
注:本文系2021年度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主題意義引領下的高中英語教學設計實踐研究”(編號:2021C626)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鵬飛,(1988— ),男,壯族,廣西永福人,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學歷,現就職于南寧市第三中學,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教學;卓金玲,(1991— ),女,漢族,廣西融安人,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學歷,現就職于南寧市第三中學,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教學。
(責編 田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