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中職數學滲透生活元素的實踐策略,提出在教材與生活對接中整合教學資源、在知識與生活融合中建立教學方案、在課堂與生活滲透中形成教學實踐等教學建議,以期使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形成多點對接。
【關鍵詞】中職數學 生活滲透 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4-0134-02
數學與生活關系密切,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接生活展開數學教學,能夠創設更多實踐性學習契機,促進學生學科認知的內化。中職數學教學滲透生活元素時,教師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對接點,確保教學進程順利推進。從教材到生活、從知識到生活、從課堂到生活,不同的教學滲透探索都能產生豐富的滲透契機、找到更多生活元素。教師要做好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在教學實踐操作中使學生建立學科認知基礎。
一、在教材與生活對接中整合教學資源
中職數學有相對固定的教材和教學內容,教師在進行內容篩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生活認知基礎,以提高教學設計的適配性。教師要有開拓意識,借助更多信息渠道搜集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一)篩選教材教學資源
在進行數學教學與生活對接設計時,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對涉及生活方面的元素進行整合,在教學設計中進行對應呈現。中職學生的數學學力基礎存在較大差距,教師對此需要有更精準的調查,對學生學習認知基礎有客觀評價,以便推出更合適的教學方案,促使學生順利展開學習對接,在多重對接操作中建立融合性認知。
如在教學蘇教版中職數學第二冊《復數的概念》時,教師對復數概念進行解讀,引導學生對復數進行分類,然后指導學生對復數應用情況進行深入探索。學生結合生活實踐認知展開思考和討論。教師給予提示:“在力學、電學中,復數都有廣泛應用,關鍵要掌握其擴充過程和規律,運用類比的方式,建立復數集,這樣才能正確掌握復數應用要領。”學生對教材內容展開對應閱讀,在實踐探索中找到學習契機。數學學科各部分內容的難度系數不同,教師要做好篩選處理,針對學生的學情做出對應設計,讓更多學生順利進入學習探索環節,在充分醞釀交流中達成學習共識。學生擁有不少素材信息,教師要進行客觀分析,為學生提供生活對接機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思考中建立學科能力。
(二)搜集生活數學資源
教師借助多種信息渠道搜集生活素材,為學科教學形成材料支持,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體驗的機會。教輔材料、校本課程、網絡平臺等,都能夠提供一些生活數學內容和案例,教師借助這些渠道展開素材搜集,對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可以給學生提供更直觀的學習契機,讓學生在具體體驗感知中建立學科綜合能力。
學生對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在具體組織時要做好對應設計,組織學生結合生活積累開展數學學習,讓學生自然建立學科認知基礎。如在教學《兩點間距離公式》時,教師借助幾何方式展開證明,解答兩點間距離問題,特別是公式推導過程,這是教學的重點目標。教師先列出直角坐標系,用坐標表示相關矢量,然后運用代數法進行運算,將代數滲透到幾何之中,完成公式的推導。學生對教師的講解展開對應梳理,很快就找到清晰的操作路徑。此外,學生對數形結合比較熟悉,在生活中也有應用和體驗,說明教師的教學設計對接了學生的生活認知,其教學組織效果較好。學生對兩點間距離的認知還停留在原有的空間位置上,如何借助代數幾何滲透性操作進行推演,是教師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從教師的教學設計和組織效果可以看出,學生都能順利展開深度思考,其學習體驗也豐富起來,說明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比較合理的。
二、在知識與生活融合中建立教學方案
數學知識與生活認知有較多對接點,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整合知識,為教學對接創造條件。數學實驗與學生生活操作的自然融合,能夠帶來豐富的學習動機,教師要做好對應設計。
(一)借助知識展開過渡
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關注學生知識的傳授,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為生活數學元素滲透創造基本條件。數學知識與生活融合的機會很多,教師要做好對接處理,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啟示,讓學生在主動體驗中建立融合認知。生活中有太多數學元素,學生占有的數學信息資源也比較豐富,教師要做出必要的指導和組織,讓數學教學順利展開。
學生有一定的舊知積累,教師在進行具體設計時,要對學生的舊知進行調查,這樣可以形成自然啟動。如在教學《函數的基本概念》時,教師先利用生活案例進行推導,對函數的概念進行解讀,然后要求學生列舉生活中與函數相關的例子。學生對函數有一定的認知,自然能夠積極應對。在展示環節,教師鼓勵學生主動進行介紹。有學生說:“今天的天氣變化就可以用函數表示。在時間推移過程中,天氣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形成了自變量x和因變量y。”也有學生列舉:“我們都做過心電圖,這是較為典型的函數圖形,如果用x表示時間,y表示心臟部位的生物電流,便得出了兩個變量,這樣就可以得出它們的函數關系,y是x的函數。”教師對學生列舉的案例進行專業解讀和評價,并給出糾正建議。這樣教學教師讓學生列舉生活函數案例,為學生對接生活創造條件。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比較有感覺,自然能夠快速做出回應,將學習推向高潮。
(二)推出數學實驗教程
數學實驗與學生生活有較強的對接性,教師要做好教學設計和組織,要求學生借助生活條件展開數學實驗操作,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迪。特別是一些替代性實驗,讓學生借助生活替代材料開展實驗操作,能夠帶來更多教學滲透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建立數學認知能力。數學實驗對操作條件有不同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創新設計,讓學生展開深度研究,以促進生活元素的滲透。
如教學《集合的概念》時,教師拿出一些物品,要求學生進行分類處理:“這些商品是剛從超市買回來的,如果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分類,你會怎樣分類呢?”學生看到這些東西都是生活常用物品,自然感覺這個學習任務比較簡單。但由于使用的歸類標準不統一,在具體操作環節出現了意見分歧,未能達成共識。在展示環節,教師鼓勵學生解釋自己的分類理由。學生對自己的理解進行解讀:“方便面、面包、果凍、干果,這些是食品類;水筆、橡皮、尺子、本子是學習用品類;剪刀、軟尺、手鏈屬于生活用品類……”有學生質疑:“剪刀在學習中也有應用,應該歸類到學習用品之中。”也有學生認為:“手鏈是裝飾品,應該另外分類。”教師推出一個簡單的分類任務,給學生提供實驗操作機會,但從學生的具體表現可以看出,這個實驗操作并沒有那么簡單。出現操作爭議是必然的,也是教師預設的,學生唯有深入研討,才能獲得最正確的認知。
三、在課堂與生活滲透中形成教學實踐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生活元素,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強化學科教學與專業學習的聯系,通過職業化學習,推出更多訓練方式,幫助學生順利構建學科認知。
(一)加強學科專業聯系
數學教學與學生專業學習的多點對接,對提高學生專業水平有重要促進作用。中職學生面臨就業壓力,學習數學知識和專業技能有利于提高其就業競爭力。教師對此要有理性設計和組織意識,對學生學習現狀做出客觀分析,對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形成科學判斷,這樣才能做出正確選擇,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契機,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成長。
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分析,然后對訓練內容進行科學對接,讓學生結合生活認知或者專業經驗積累進行訓練,其激發效果會更為突出。如在教學《集合之間的關系》時,教師借助具體案例對集合之間的關系進行對應解讀,讓學生理解集合之間存在包含關系、重合關系、相交關系。學生對這些案例展開具體觀察分析,很快就接受了這些集合概念,對其操作原理也有比較清晰的認知,教與學變得更和諧。為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教師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展開集合學習,列舉與專業對接的案例,對集合之間的關系進行直觀解讀。學生對集合之間的關系有了系統理解,對自身專業也有一定認知,自然能夠展開對接思考,很快就形成了信息回饋。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逐漸達成學習共識。教師對接學生生活認知展開設計,其教學設計意圖鮮明,助學效果更為顯著。
(二)開展數學實踐活動
在中職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推出更多實踐性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環境展開數學探索行動,這對學生來說是全新的挑戰,能夠促進生活元素的順利滲透。數學實驗、數學操作、數學觀察、數學調查等,都帶有實踐意味,教師要做出針對性設計,為學生參與實踐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以滿足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教學實踐沒有固定形式,教師要做好篩選和創新設計,以提高教學適配性。
中職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內容有主動探索的意愿,教師在具體指導時要對學生的關注點進行梳理,讓學生自然點燃探索熱情,其助學效果會更為顯著。如在教學《充要條件》時,教師先對命題、真命題、假命題等概念進行梳理和區分,讓學生結合具體案例進行分解和歸結處理。為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教師設計了數學探索任務:命題可以分為簡單命題和復合命題,結合具體案例展開探索,說明簡單命題和復合命題的異同點,對簡單命題和復合命題的特點進行進一步分析,歸結出判斷技巧和方法。學生進入具體探索環節,對命題內涵進行深度分析,課堂學習研究氣氛逐漸形成。數學實踐活動沒有固定形式,教師讓學生借助學習舊知展開對應研究,對數學概念內涵展開深入發掘,給學生提供專業研究機會,這對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重要幫助。
中職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展開對接處理時,教師要發揮關鍵作用,如篩選教材內容、優化教學組織環節、簡化教學程序、精化教學訓練內容等,這樣勢必能對學生學習形成干預和沖擊,順利啟動學生的學科思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圍繞學生推出生活對接學習活動,其助學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唐巧玉.貼近生活 以人為本:中職數學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1(9).
[2]甘興軍.中職數學教學中生活化策略運用的教學反思[J].數學教學通訊,2021(9).
[3]隋中合,李慶蓮.中職數學教學生活化模式構建與實踐[J].新教育,2021(10).
【作者簡介】湯朝亞(1975— ),女,漢族,江蘇宜興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講師,現就職于江蘇省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數學教學與研究。
(責編 唐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