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駒
【摘要】閱讀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引導小學生參與課外閱讀活動的好處很多,便于學生養成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促使學生從書中汲取智慧,形成正確且多元的價值觀。由于課外閱讀教學活動是一種延伸、拓展的閱讀活動,所以教師應堅持個性化教育理念,突出小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行為,促使學生實現自主閱讀。本文將具體闡述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外閱讀教學實踐中體現個性化教育理念的有效做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課外閱讀、有效策略
普遍來看,小學生的閱讀自覺性并不高,原因很多。如,現階段的各類娛樂活動很多,小學生的生活非常豐富,即便不讀書,學生都可認識世界,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無法在課外精心閱讀。再加上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他們將課外閱讀等同于學習,本身便對課外閱讀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在這種狀態下,教師應該嘗試通過個性化的課外閱讀教學實踐去引導學生感受讀書的魅力,且要促使學生去讀自己感興趣、符合學生審美需求的課外讀物,便于學生產生閱讀興趣,促使學生實現自主閱讀。對此,教師則應該通過如下活動開展個性化的課外閱讀教學實踐,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做準備:
一、讀物選擇要彰顯個性化特點
開展課外閱讀教學實踐的第一項任務便是要精心挑選課外閱讀材料,而這就需要體現出個性化教育特點,教師要挑選學生喜歡的課外讀物,且要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如此,則可初步調動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積極閱讀心理,以便切實改善學生的閱讀行為。
雖然每個年齡段的小學生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具體到課外閱讀活動中,同一個年齡段的小學生卻也顯現出了不同的閱讀需求。比如,一些本身就缺乏耐心,對純文字類的閱讀材料不感興趣的學生,如果可以選擇繪本、漫畫書等課外讀物,則可通過發揮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實現自主閱讀,也便于學生初步感受閱讀的樂趣。再如,一些本身對我國古典文學感興趣的學生則適合在課外閱讀古詩歌、小古文等課外讀物,所以我也會由此引導學生參與課外閱讀活動,有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除此之外,有的學生喜歡童話故事,有的學生喜歡閱讀小說作品,這些明確的閱讀喜好都可作為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素材,促使學生在課外閱讀優秀文本,積累相應的閱讀經驗。
二、閱讀周期要體現個性化特征
我們必須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課外閱讀活動應該是一種持續性的教學活動,雖然沒有固定的閱讀地點、閱讀環境,但是應該發生在學生的每日生活中。而且,如果小學語文教師選擇以一本固定的課外讀物去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那么還要設計相應的閱讀周期,以明確的周期任務去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自覺性,以便不斷改善學生的閱讀狀態。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外閱讀周期時也要體現出個性化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在設計課外閱讀周期計劃時,我并不會無底線地延長閱讀周期,而是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記錄卡上標注每一日無法完成課外閱讀任務的原因,適當調整閱讀計劃,且在最初設計課外閱讀周期時,便會充分考慮本班各個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能彰顯出自己的閱讀能力,突出個人個性。
以《安徒生童話》整本書課外閱讀教學為例,我要求本班學生每天閱讀3-5篇童話故事不等,且要求學生為每個故事撰寫100字的故事小傳。如果學生當日無法完成課外閱讀任務,那么則可在后續的周期內盡量追趕閱讀進度,但是如果感到壓力過大,則可向我說明情況,我則會延長整本書的閱讀周期,便于學生放松心情,享受課外閱讀活動。
三、閱讀交流要尊重個性化觀點
閱讀、思考與交流往往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即便是在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也要及時引導學生參與閱讀表達與思維碰撞活動,鼓勵學生表達個性化的觀點,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閱讀理解。這樣一來,則更易于發散學生的閱讀思維,便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每周五的下午,我都會組織一次課外閱讀交流活動,鼓勵學生在班級內分享自己的課外閱讀經驗、從書中獲得的收獲與成長,并由此引導學生就同一本書展開豐富的討論、辯駁,引導學生及時共享閱讀經驗。除此之外,學生也可分享自己在課外閱讀活動中常用的閱讀方法,介紹自己是如何在書中做批注的、又是如何在靈感充沛的狀態下寫讀后感或者故事小傳的。長期且持續性的閱讀交流活動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變得越來越開放,且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經驗,這就有利于通過課外閱讀實踐指導去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實踐中踐行個性化教學理念是可行的,且更加符合課外閱讀活動的教學特征,便于小學生盡快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促使學生積累閱讀經驗。為此,小學語文教師便要在個性化教育理念下整合課外閱讀材料,設計彈性的閱讀周期,且要提供豐富的對話平臺引導學生闡述個人觀點,切實優化學生的閱讀效果,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華利.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能力[J].試題與研究,2019(33):99.
[2]張宏華.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個性化指導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8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