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奧
【摘要】在當前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政府雖然已經在逐步轉型,但仍然有很多問題未解決。最重要的就是,要進一步推進管理模式的創新和行政體制的改革,從而提高政府的辦事能力。傳統政府管理模式中存在著許多弊端,直接影響著政府辦事的速度和效率。因此,進一步創新政府管理體制模式,成為了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在新時代的發展之下,主張發揮市場的功能和作用,構建新型的服務型政府,用新的思維方式進行管理和服務,創新管理的辦法可以實現秩序和效率的共同提升。
【關鍵詞】公共管理;政府管理;特點與模式
引言
政府公共管理是政府職能的具體化,是由國家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與規范所監管的。所謂公共管理就是指,政府組織運用所擁有的權利,為有效地實現公共利益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社會活動。它是一種有效科學的管理方法,從行政方面的視角出發,公共管理具有執行政府管理地方事務的能力,提高政府服務品質的作用。并且公共管理能夠對管理者進行深刻的培養,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能力素養,使其在解決問題時能夠采取更多的辦法和策略。
一、公共管理的相關特征
(一)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論內容
我國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論內容是以整個全球公共管理內容作為理論基礎,并且在適應我國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情況之下,引進一些新的管理策略。他的主要理論知識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關于我國公民的權利的自由與平等,二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的經濟發展狀況,三是要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四是要加強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管理等各方面的內容。以上四點是我國公共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都是從我國社會的發展狀況、國家的經濟政治制度以及民生情況等方面出發所規劃出的相關內容。
(二)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標
我國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促進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實現人民權利的自主與公平和公共利益得進一步提升。公共管理最簡單的來說,就是為我國公民與社會當中的成員提供更多的資源,讓大家在公共的服務之下,進一步的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我國公共服務涉及到的方面,有許多包括公共場所和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公共服務的進一步發展,不僅能夠提高公共管理的質量,也能進一步的滿足人們的需求。
(三)公共管理的主要特征
我國的公共管理理論是由行政部門進行實踐而得出的具體結果。我國的公共管理理論是與國際上的許多國家的公共管理是不同的從我國社會發展的狀況來看,目前管理服務還存在著地區與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每個地區之間的公共管理服務體制都有所不同,因此黨中央和政府需要進一步地采取有效措施來調整各地區的管理模式,發揮中央的權利,采取集中管理的辦法。從當前我國的社會本質上看,人口眾多是影響公共服務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各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也不平衡、不協調,這也這影響了我國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并且我國各地都存在著貧富差距較大的問題,在教育、社會保障、就業等各方面的服務不能夠進一步的協調,由此引發了多種社會問題,因此我國政府的管理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運用相應的公共服務制度,來實現有效的管理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能夠促使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
二、公共管理模式存在的諸多不足
(一)管理模式與制度不完善
受到國際新型公共管理體制的影響,我國公共管理制度在發展和服務的過程當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公共管理模式,是政府管理人員服務社會和人們的一種方式和策略,只是幫助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一種積極作用。但是從本質上來說還會受到官僚體制的影響和社會個階層的制約。就目前來看,我國的管理模式制度來看還不夠完善,還存在的許多缺點,過分的依賴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受到市場經濟的制約,使得管理人員在使用權力的過程當中失去了主動性。另外,有人很多管理執法人員,把社會成員當成了自己賺錢的顧客,讓社會公民的權利得不到自由的行使,我國社會公民的主體作用并未體現出來,再者就是公共管理制度當中存在的問題,使得社會公民對政府的執法人員缺乏一定的信任和尊重很多政府行政人員在使用權力的過程當中,增加了管理的腐敗性和社會發展的不穩定性。
(二)管理制度等職責不明確
在傳統的公共管理過程當中,政府對相關的法定權利制定有權威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等來制約權力的實施,對社會行為進行一定的約束,但是由于管理制度當中,權力行使的職責不夠明確出現了很多管理制度問題,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調節,影響了城市的發展進程。并且在具體的管理過程當中,政府總會受到固定思維的約束,認為政府是中心和主導的地位。很多管理體制的設計是為了大多數文官的工作所制定的,并沒有根據我國社會公民的服務需求來設計,對于相關的管理人員來說,他們更希望解決那些重大的政策問題,而對于公民的服務保障方面的投入是較少的。只有進一步的明確我國公共管理制度的相關行政人員的職責,讓他們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工作是為誰服務為什么所服務才能夠使得管理制度得到進一步的改革創新,促進社會的發展。
三、創新公共管理中政府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采用具有創新性的管理方式
創新政府管理模式的策略最主要的就是要采用具有創新性的管理方法和科學技術從本質上來改變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才能讓政府在公共管理模式到得到進一步的改革。要研究出一套新的公共管理理論,或者把一些優秀企業的管理方式和科學技術應用到政府公共管理部門當中去。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管理工作當中,政府也可以借助于科學的技術,適當的應用那些具有科技性的和簡單性的目標,管理方法和成本核算方式。根據各個地區政府的相關情況來選取合適的技術進一步的提高政府管理的績效。建立起各個地區的政府行政管理信息網絡平臺,讓傳統的政府服務轉變,為更加便捷的網絡政府服務方式。另外,在社會保障方面上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在保障民生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的提高我國公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維護好社會秩序為功能,提供更多的社會保障,為公民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公共場所,讓社會公民在公共服務之下,更好的發展和生活。各地政府要自己承擔起,維護社會公平的重大責任,用政府的權力和權威來維持社會的發展。
(二)及時更新管理理念
想要快速的創新政府管理模式,最重要的一個手段就是要及時的更新公共管理理念,樹立起新型的高效率的理念才能夠把公共管理服務工作做得更好,所以就當前我國公共管理服務來看,首先就要轉變政府的職能。新型的公共管理理念,對政府的職能的具體化要求更為嚴格,要讓政府深刻地明確自身的定位,政府要積極的轉變自身只能要以市場的發展為基礎,實現政府職能的市場化和公開化。不僅如此政府要在明確自身的職能和權力的基礎之下,減少政府越權的現象,讓更多的權力回歸于市場,滿足人們的需求,提高社會保障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另外,就是要提高廣大的公民日益增長的對公共場所,教育和醫療等方面的服務需求,建立起現代化的政府管理模式,減少政府管理的過程中的程序,實現政府管理的高效能。
(三)提高管理的秩序和效率
在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策略過程當中,人們可以把一些企業在經營管理當中較好的管理方式和績效評估方式等運用到相關的部門當中,尋找出與實際管理服務中比較合適的管理方法,另外還要提高公共管理的知識和效率,為了達到該目標必須要把秩序和政府的相關績效評估進行結合,在公共行政服務方面要提高服務的民主性和公平性作出科學的令社會公民滿意的決策,盡可能地維持社會公平的秩序。然而,目前國際的形勢是非常嚴峻的國與國之間,存在著許多多元化的競爭,社會充滿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總會大大小小的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定,損害我國社會公民的公共利益,那么在這種情況之下,政府的公共管理就需要敢于承擔責任,進一步的提高服務的效率。目前,我國資源缺少和人口眾多資源,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成為了發展當中,所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政府就必須要發揮自身的職能,提高服務水平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不僅如此政府要在提高公共管理的秩序和效率的基礎之上,結合具體社會發展的情況,重新對管理理念進行選擇有作用的內容,樹立起新的管理理念,更好地履行政府的管理職能。
結語
總而言之,伴隨著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面對著嚴峻的國際市場經濟形勢,政府公共管理部門和行政部門一定要從多方面著手,制定出一套適合我國社會發展和公共管理的策略,改變傳統的公共管理服務方式,從社會公民的需求和市場發展角度中出發,進一步創新公共管理模式,促進管理方式的轉變。公共管理模式和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需要人們進行深刻的探究,要將兩者進行結合起來,有助于幫助人們協調市場和政府的相關問題,為社會的公平和保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周萍萍.論公共管理的特點及政府管理模式創新[J].企業技術開發,2012(23):74-75.
[2]趙迪.公共管理創新思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淺析[J].南方企業家,2018(01):24.
[3]江濤.新形勢下公共管理中的問題選擇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8):231.
[4]蔣俊明.生態文明建設視域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優化[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13-17.
[5]譚海波,蔡立輝.“碎片化”政府管理模式及其改革——基于“整體型政府”的理論視角[J].學術論壇,2010(06):29-34.
[6]唐健飛.中國(上海)自貿區政府管理模式的創新及法治對策[J].國際貿易,2014(04):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