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英杰
【摘要】語文學習中的寫作部分一直以來都令很多學生頭疼。他們對于寫作有一種莫名的畏懼和抵觸心理。然而,寫作在語文考試中的分值占比往往不低,初中語文更是如此。與小學語文不同,初中語文更注重的是一種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在長久的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許多語文老師發現學生的寫作能力和他們的閱讀水平息息相關,所以研究課堂的閱讀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當下,研究如何能利用閱讀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刻不容緩。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
引言:目前,我國中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依然會遇到很多難題,寫作就是其中之一。很多學生害怕寫作,一提筆腦袋就一片空白,難以下筆,對寫作有一種莫名的畏懼,即使勉強湊齊字數,文筆也十分匱乏,寫作思路墨守成規,毫無新意可言。這讓大家開始重新審視閱讀和寫作的關系。教師應該深入的探究閱讀與寫作的關系,讓學生明白閱讀的作用,重視閱讀,喜歡閱讀并且學會閱讀,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寫作能力也自然能夠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
一、學好課本內容,奠定基礎知識
初中的語文課本內容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課本里的每一篇文章對于學生來講都是具有深厚意義的。記敘文、散文、議論文等不同的體裁,能夠讓學生領略到中國文字的美。教師可以通過課內文章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們了解到文章的用詞和標點的巧妙,以及表現手法和寫作技巧等。學生學習完課內的文章,能夠為他們以后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積累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可以背誦一些經典的或者自己喜歡的名言警句和詩詞等,在寫作過程中,引用這些優美的句子可以提高文章的質量。
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為例,在老師講解這篇文章之前,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預習,消除掉文中所有的生僻字,并標記出拼音,還可以對一些好的詞語進行記錄和積累。還可以通過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寫作手法。如“文章中的第一段出現了好幾個地名,分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課堂上,學生肯定能夠快速的回答出地名,它們分別是“北平、濟南、倫敦”這三個地方。至于另一個問題,在學生自主的進行討論完后,老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回答針對性的進行講解,并引導他們說出正確答案。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學習這篇文章的同時,學習了寫作方法,還能積累好詞好句。
二、引導思維開發,進行課文仿寫
有些學生在掌握了一些寫作技巧后,寫作的思維就被限制住了,拘泥于那些死板的條條框框。思想的形成在初中階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階段的學生不像小學生那樣,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對于文章的理解也有自己的判斷。所以在學生進行閱讀時,多多鼓勵學生能夠有自己的理解和觀點,利用設問的方式進行引導,鼓勵學生對已學的課文進行仿寫。學生能夠進行仿寫,說明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認真閱讀了文章,這對于他們在思想形成上有很大的幫助。
以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為例,整篇文章用極盡質樸的語言,表達出了作者對母親真摯深厚的感情。文章中作者的母親是一個勤勞儉樸,善良堅韌的中國農村婦女。母親不僅給了他一個強健的身體和勤勞的習慣,還教會了他面對困難時要有堅決的意志,這使得作者在他整個的人生中都受益匪淺。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講訴他們自己母親的故事,并仿照這篇文章描寫自己的母親。老師可以通過設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如“你的母親是一個人怎樣的人?她為你做過什么讓你感動的事情?她身上有哪些品質值得你學習,并讓你受益良多?”等。學生通過思考問題以及和同學相互交流的過程,能夠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潛在想象力。
三、補充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素材積累的過程,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讀的書越多,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才有話可寫,有故事可講。在大量閱讀的同時,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到豐富的課外知識,還能夠提高文學素養。不僅如此,學生在遇到自己感興趣的題材時,還會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還能夠學到很多感性的知識,比如進取心,愛國情懷,善良,堅韌的優良品質。
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弊x書的好處數不勝數,老師應該常常鼓勵和推薦學生讀好的文學作品,不乏學生能夠從這些作品中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和靈魂的洗滌。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例,這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這本小說主要是講述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一生。他憑借鋼鐵般的意志在艱苦的革命環境中,始終堅守著“為人類解放而斗爭的信仰”,一路荊棘的向共產主義的道路邁進,不怕犧牲,不怕困難,用血肉之軀書寫了自己壯麗的一生。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讀完一本書的時候寫下自己的讀后感,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深層次的去思考小說中人物的形象,還能為寫作積累良好的素材。
四、倡導生活實踐,提高思考意識
人們常說“小說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學生在寫作中,常常需要用到新聞相關的素材。老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留意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并進行歸納總結,轉化為自己寫作中的素材。老師還要提醒學生多多關注社會新聞,國家大事,了解國家大的方針政策,緊跟時代的步伐。這樣能夠讓學生養成善于對身邊事物思考的習慣,從而積累素材,開拓視野,提高寫作能力。
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發展的網絡時代,隨處可見的新聞報道,大量的碎片化信息。老師可以在網上下載優質的新聞報刊給學生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收集到好的寫作素材,也能夠增加大家的知識見聞。老師可以拿出單獨的一節課來做新聞分享交流會,讓學生講述新聞內容,并分享心得。如“東北豹照鏡子被鏡中自己迷倒”,這個新聞講的是在東北豹進行鏡像實驗時,久駐鏡前,不肯離去,專家表示,這些動物在照鏡子的過程中,產生了自我意識,覺察出鏡中的影像就是自己??梢杂蛇@個新聞聯想到“愛美之心,動物也有之”。利用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對身邊環境和所見所聞產生思考的習慣,讓他們在寫作寫作中也能夠得心應手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結束語:閱讀是寫作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大量閱讀,學生能夠積累素材,汲取書中的精華和靈魂,開發學生的大腦,發善他們的思維,讓他們能夠自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在寫作中順手拈來,更進一步。寫作離不開閱讀,閱讀能夠讓學生在寫作歷程中從量變到質變,好的閱讀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不再害怕寫作。
參考文獻:
張翠珍.新課程理念下語文“以讀促寫”教學策略研究——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22):114.
蔡志葉.課外閱讀促進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作用探討[J].中學課程資源,2019(08):12-13.
李焱.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促進寫作的途徑研究[J].名師在線,2020(0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