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芳
【摘要】現代教育提倡素質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其中小學教育占據著基礎教育的地位,自然深受重視。但是,一般我們說到小學教育想到的都是語文、數學以及英語,而小學科學教育則常常被人忽視。小學科學教育作為小學教育的一部分,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觀察能力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意識上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立足實際情況探討與分析,著力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質量,努力為學生的學科發展以及全面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關鍵詞】小學 科學教育 教學質量提升對策
小學是學生正式學習的起始階段,只有在最開始的階段中就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培養和發展,才能不錯過關鍵期。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身心都處于發展的狀態下,智力仍待進一步開發,那么在此時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則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科學思維意識,在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有效促進學生其他能力的發展,簡直是一舉多得的措施。因此,作為小學科學老師,自然應該從自身和學生兩大主要角度出發,探索出一條適合小學生的成長之路,讓小學生在這條道路上積極學習、主動學習,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下學習。
一小學科學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對策
1創新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夠,再加上社會經驗缺乏,他們的腦子里并沒有留存多少關于科學的知識,甚至連最簡單的科學問題都不知道。而學校和教師也沒有給予科學學科足夠的重視,大部分學校一周開設一次科學課,甚至有的學校僅在課程表上給科學學科留了一席之地,但是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仍然被語文數學等主課所占據。再加上,科學課不用參加考試,不用參加考評,這也使得有的科學老師甚至不經備課就走上了講臺,枯燥乏味的教學設計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說,教師自身要重視自己的教學,不能因為沒有教學壓力就敷衍教學,不備課、不觀察了解學生,以至于課堂教學無聊、無趣。因此,如何從教學設計出發,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科學這一學科具有極強的實踐性,而傳統的理論性教學并不存在多大的意義,而且這對學生來說實在是枯燥乏味,難以進入學習狀態,再加上一些科學知識必須經過實驗才能理解,學生想理解也無計可施。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科學教學不需要理論的支持,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學都需要理論的支撐,沒有理論的保駕護航,學科發展寸步難行。但是一味的重視理論知識,這也是不行的。唯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理論教學中融入實踐訓練,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深化和理解,如此才能真正走進一個學科。科學教學同樣不能例外,實踐化教學是其突出特點,而進行實驗這也是吸引學生目光的重要手段。例如,在為學生講解植物一課時,選擇一些易帶易取的植物進入課堂,直觀的感受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植物的特點。
3總結素材,提供教學經驗
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雖然難度不大,但是對于初始階段的小學生來說,這也是很有挑戰性的。因此,合理選擇一些實驗來輔助理解科學知識,這是十分有必要的,而科學課也必然離不開實驗。實驗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這也正是學生所需要的趣味性和探究性,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供了直接的途徑和平臺。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善于利用小結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科學知識,有選擇的重復性小結更能幫助學生深化知識,加深領悟。同時,理論化的小結為學生帶來的幫助也是有限的,因此這也需要教師將自身的經驗所得融入其中,理論+經驗更能讓學生有效掌握知識,讓學生和科學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此外,小結也是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幫助教師凝練語言的基礎途徑之一。總的來說,有水平的小結讓師生共同成長。
4運用趣味拓展,擴充知識掌握
很多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多是對知識內容進行重復性的講解和指導,從而讓學生能夠記住這些知識內容。然而,學生記住這些知識內容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小學科學課本是針對小學生進行設計的,所以深究一下小學科學課本,我們就會發現這些知識本身的難度也是非常有限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和變通,敢于轉變自身的教學思路,打開自己的世界,勇敢的走出去,去吸收一些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再反過來研究課本和學生就會發現內容不難,難的是如何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學生明白這些并不深奧的知識。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一些課余時間,同時和其他學科做好溝通和聯系工作,為學生的趣味拓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學生的視野能夠在其他時候也能得到一定的拓展。
例如,和語文老師做好交流和對接工作,為學生推薦一些科普讀物,使得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的同時也能增加一些科學知識,一舉兩得。同時,這種學科之間的聯系更能讓學生擁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學生也會有一種發現奧秘的成就感,從而能夠更加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
5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領悟力
尤其是面對小學生,老師的課堂教學絕不能死板。當前的小學生并不是很能懂得學習的價值和意義,他們的學習和興趣、對老師的喜好有直接的關聯。因此,一旦教師的課堂無法吸引他們,那么就會導致學生越來越偏離課堂。那么,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營造良好的氛圍,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更能投入到學習之中。其次,教師也要優化自身的教學方式,不再搞傳統教育的那一套,而是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讓更多的科學實驗以多樣化的方式走進我們的課堂,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在書本之上,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領悟力。
小學科學教學的難度與其他學科相比,確實相對較輕,但是這并不是說小學科學教學沒有難度。相反的是,在某些知識領域,小學科學的教學難度也是非常大的,這就需要學校和科學教師以及其他學科教師將科學重視起來,課程設置上應該有科學的一席之地,而其他科任教師也不要占用本來的科學教學時間。
參考文獻:
[1] 趙笑敏 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J]. 科教導刊 ( 下旬 ) , 2017。
[2] 沈慶波 提高小學科學實踐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J]. 科學咨詢 ( 教育科研 ) ,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