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翔

摘要:目的:觀察神經內科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的效果。方法:選擇本院神經內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患者12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1例,觀察組給予舒適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前,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ADL評分均與對照組相近,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ADL評分、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神經內科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后,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預后情況。
關鍵詞:舒適護理;神經內科;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5?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7--01
神經內科患者需長時間住院,且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尤其是伴有偏癱、失語癥狀時,嚴重損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神經內科治療患者期間,一直注重護理工作的開展,但采用常規護理時,不僅護理效果不甚理想,而且也不能滿足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要求。研究指出,神經內科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后,通過以患者為本,可有效滿足患者需求,提高護理效果。因此,本院神經內科護理中即應用舒適護理,效果較為理想。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神經內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患者122例,男65例,女57例;年齡43~80歲,平均(58.7±2.8)歲;疾病類型:腦梗死54例,腦出血28例,顱腦損傷23例,腦卒中11例,癲癇6例。納入標準:(1)符合各疾病的診斷標準;(2)精神、溝通及交流能力均正常;(3)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4)排除伴有嚴重肝腎疾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1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給予常規護理,包含基礎護理、對病情嚴密監測、用藥監督與指導等。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給予舒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身體及體位舒適護理
患者如無法自理,幫助患者將個人衛生清潔工作做好,主動護理患者的口腔及皮膚,輕柔的給予患者擦浴,避免損傷皮膚,衣服定時更換;患者如長期臥床,翻身拍背定時開展,積極預防壓瘡與墜積性肺炎,翻身時,適度、輕緩的進行,禁止推、拉患者,于肢體支點處開展按摩,使血液循壞加快;患者肢體擺放成功能位,并對肢體隨時調整,避免僵持感的產生。
1.2.2睡眠舒適護理
神經內科多數患者伴有睡眠障礙,導致疾病康復受到一定影響,夜間時,照明采用地燈,避免病房內過于明亮,巡視時,要盡量放輕動作,各項治療及護理措施盡量在白天開展,如必須在晚上進行,應選擇患者自然覺醒時間,使被動覺醒次數減少;囑咐患者晚餐要以易消化、清淡為主,飯后飲水量適當減少,臨睡前,采取溫水泡腳[1]。
1.2.3疼痛舒適護理
護理人員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應規范自身的操作行為,并使操作熟練度不斷提升;盡量輕柔的開展護理操作,通過聊天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減輕操作過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主要實施無痛操作,術后換藥期間,對傷口的碰觸要減輕,既能提升患者的舒適程度,又可降低痛苦程度。
1.2.4環境舒適護理
病房窗戶定時打開,通風換氣,每天30min,避免異味存在病房空間內;床單定期更換,保持干燥、清潔、平整;如患者排便失禁,排便后,會陰部清潔工作要做好,若污染床單,要及時更換,禁止直接在橡膠單上讓患者臥床休息;床擋設置在床邊處,預防墜床事件的發生;在患者觸手可及的位置擺放呼叫鈴;利用拉簾為患者營造相對私密的空間[2]。
1.3觀察指標
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評價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及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價時使用的量表總分45分,分數越高,表示缺損越嚴重,日常生活能力評價時使用ADL量表,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護理后,調查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護理滿意度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利用t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前,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ADL評分均與對照組相近,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ADL評分、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神經內科患者通常需要經歷漫長的疾病康復過程,導致患者身心健康程度及生活質量均受到極大影響,而改善患者治療及康復期間生活質量的關鍵即為給予患者良好的護理干預。近年來,神經內科臨床中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現代護理學,其中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即為舒適護理,秉持的服務理念為“以人為本”,從多個方面給予患者人文關懷,增強患者治療期間的舒適程度,也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從而提升其依從性及配合醫護人員的程度,促進治療效果進一步提升[3]。與傳統護理相比,舒適護理的人性化與全面化特征更強,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給予患者各項面舒適護理后,有利于促進各項生理機能快速、良好的恢復,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預后情況。
綜上所述,神經內科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后,可有效的減輕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提高患者自身的日常生活能力,增強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促使患者盡早康復,提升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石麗華,余鳳嫦,陳紅敏,等.神經內科患者經舒適護理后癥狀改善的效果及相關因素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07):75-77.
[2]王淑芳.舒適護理干預措施對神經內科患者護理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08):59-62.
[3]李純.舒適護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09):1388-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