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甲倚
本文系 :2020年天水市“十三五”規劃教育科研課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教學策略探究》系列成果(課題編號:TS [2020] GH 253)
摘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應抓住閱讀這個語文教學的核心。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語文學習的好壞,而整本書閱讀則是語文閱讀得有效方式之一。基于核心素養培養這一視角,探討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緊迫的。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語文核心素養
整本書閱讀教學即老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整本書為對象,在相對集中的時間內,運用各種閱讀策略,把握作品內容及內涵,逐步提升閱讀主體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重塑個體閱讀經驗的一種活動。
整本書閱讀概念界定
1941年,葉圣陶先生在《論中學國文課程的修訂》中就明確了“整本書”在語文學習中要占主體地位,單篇短章適合作整本書的輔佐。“整本書”并不是指物質形態的完整,而是作品精神形態的完整。在此意義上,《古文觀止》中每一篇文章雖然都是古代散文中的精品,但作為中國古代優秀散文的合集,不能稱之為“整本書”。魯迅先生的《吶喊》和《彷徨》雖然是由各個篇幅不一的小說合集而成,但是,這兩部小說集卻反映了同一作家魯迅在五四過后較為清晰的思想變化,作品中所表現出的“迷茫”與“反思”鮮明地展示在讀者面前,作品內容清晰地表現了魯迅不同時期思想的連貫性和統一性,即我們認為的“整本書”。由此,“整本書”可理解為,相對于意義單一的單篇作品或者碎片化的閱讀對象,由同一具有獨立的創作意識和創作主張的創作主體所完成的涵義完整的作品或者作品集。
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1.凸顯學生個性,制定閱讀計劃
溫先生認為整本書閱讀主要是課外閱讀,興趣是學生最初的閱讀動力。所以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制定一項富有閱讀興趣的個性化閱讀方案,讓自主閱讀成為語文教學的常態。教師督促學生嚴格按照閱讀計劃進行閱讀,養成每日閱讀的閱讀習慣,還需要不定期的對學生的閱讀進度和閱讀內容進行檢查,舉行形式各異的閱讀交流活動鞏固閱讀成果。
2.深入學生實際,搭建閱讀體系。
整本書閱讀部分書目篇章較長,內容復雜,思維深入,情節多變,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閱讀興趣不強,無從著手的現象。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搭建閱讀體系,明確閱讀方法。這里有兩個關鍵點,一是任何文本的閱讀必須立足于實際學情,二是教師設置的問題指向性必須明確,必須有難度層級,逐步深入,最后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閱讀體系。
3.提升閱讀效果,加強過程監督
整本書閱讀的關鍵點主要在于學生閱讀過程的動態監督,以此來保證學生有最佳的閱讀效果。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讀寫結合的方法,包括圈點勾畫、批注法、心得體會、微課題創作、每日動態的閱讀筆記等形式,確保閱讀質量和閱讀活動的真實性。同時為了學生能夠做出良好的閱讀筆記,教師可以在閱讀課上向大家展示、學校宣傳欄進行全校展示,評價好的閱讀筆記并進行詳細的批注說明,也可以采用比賽的形式進行評優。其次,良好的閱讀效果免不了老師的積極參與,教師需要全程關注學生動態,和學生平等對話,并適度教授學生精讀、泛讀、細讀、品讀等讀書方式,提升學生閱讀速度,既要做到不求甚解,又能做到詳略得當。定期可以采用讀書分享會、讀書知識競賽、改編劇本并演出、微課題研究等方式進行成果交流。最后將學生動態的閱讀計劃表、閱讀筆記、整本書閱讀成果推廣。
4.自主合作閱讀,閱讀方式多樣
據調查數據顯示,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較為單一,學生參與度不夠,熱情不高。所以教師在設計整本書閱讀活動時,在保證學生學有所得的前提下,以學生為主體,兼顧閱讀方式的多樣化,琢磨一些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比如班級讀書會,它并不同于一般的讀書會,要突出師生的平等性,共同參與,老師是班級中的一份子,和學生一起閱讀整本書,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還可以通過課本劇表演,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選取整本書閱讀過程中的經典情節或者優秀段落搬上校園大展臺。最后,針對高中階段的必修和選修部分的文本內容可以進行全校規模的知識競賽,調動學生積極性。
5.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標準客觀
新課標提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所以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不能只有教師一人的定性評價,需要更多的人參與到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來。首先我們提倡評價標準的客觀化,整本書閱讀需要閱讀什么,如何評價,評價的結果可以分成幾種類型,這都需要教師的精心構思。“評價的目標、內容、方法等越明確,評價就越能促進學習(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教師在閱讀活動準備階段就應該根據閱讀文本制定好整本書的評價標準。其次,改往日靜態評價的標準,變為動態評價或者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結合的方式,即從書寫閱讀筆記的形式轉變成為微課題的敘述、思維導圖、主題手抄報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根據實際學情,采用諸如讀書會、戲劇表演、演講宣傳等形式進行動態評價。最后,評價主體可以多元化,既要有教師的參與,也要有學生的參與,可以選擇學生自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成果描述自己的閱讀行為,積極的進行自我評價。還可以學生互評和小組互評,同齡的孩子們在一起,往往更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各抒所見,加深學生對作品內容的理解。
結束語
總之,教無定法,沒有固定的閱讀教學形式。在新課標、新高考的指引下,大家只要能立足自身實際、立足于學生實際,潛心探索和研究,定會形成自己的閱讀教學特色,也會從語文教學中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