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旻祎
摘要: 隨著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教師的角色定位也應當與時俱進,探索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內涵。
關鍵詞:教師角色定位;新時代
教師職業的發展階段可概括為三個階段:從兼職到專職,從專職到專業,從數量到質量。在第一個階段,體系化的教育制度還未形成,教育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年長者在生活中通過親身實踐和口耳相傳將一些生產生活技能傳給后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官學、私學等實體“學?!?,教師的門檻逐漸提高,出現了一定的資格認證的需要。而后教師的生活保障提高,從事兼職的活動也逐漸受到限制,教師職業日益專職化。到第二個階段,義務教育普及度大大提高,社會的快速發展倒逼教育質量的提高。師范教育興起,針對教師相應素質的培育的專門機構和系列課程走進大眾的視野,為教師的專業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教師應當作為專門職業看待的觀點被首次提出,教師職業在某種意義上正式被劃作一項專業。在第三個階段,自20世紀80年代起,旨在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運動大規模興起,教師質量標準不斷提高,如何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在世界范圍內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議題。教師職業發展步入新階段。
如今,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的較量,歸根到底是知識的較量,人才的較量。而教師正是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并輸送全面發展的有覺悟的優秀人才的關鍵所在。教師作為一項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職業,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因此如何在新時代找準教師角色的定位,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作用,成為我們迫切應當思考的問題。
第一,教師是理想信念的塑造者。理想信念是青年一代樹立遠大理想,勇擔時代重任的基礎。教師應當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傳輸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而要做到教人求真、培育真人,教師首先要確保自身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所謂“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新時代的教師應當在講清“句讀”的基礎上,清楚認識到自己身上“傳道”的使命和擔當。教師職業具有極其重要的社會意義,是國家事業接班人的培養者,教師的理想信念也應當以此為根本,在愛國的基礎上,貫徹教育指導方針。廣大師資力量要自始至終與人民站在一起,踐行馬克思主義,在國家引領下不斷磨練和提升自己。除此之外,還要幫助學生確立遠大目標,有勇氣、有能力追求夢想,為早日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進程添磚加瓦。教師們要守好三尺講臺,用自身的行動為學生們做出表率,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學進程中傾注熱情和心血,激發學生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在點滴小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正確觀念和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將書面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增強是非對錯的判別能力和正確價值觀的選擇能力,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第二,教師是道德情操的培養者。歷史證明,一個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是很難行穩致遠的。而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誘惑充斥在我們生活中,只有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我們才能抵制誘惑,做出正確的選擇。師者,范也。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離不開教師淵博的學識和卓越的能力,更離不開教師在面對選擇時對原則的堅守。廣大人民教師應當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學生們樹立良好的榜樣,將道德情操的堅守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教師職業的特性決定了身為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表里如一的人,才有資格、有能力教人以德,立身以德。教師是學生道德情操的“鏡子”,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見賢思齊,不斷內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教師的道德情操,即師德,最終還要體現為對這份職業的熱忱和堅守。教師這一職業不應只被看作一份體面謀生的工作,它需要從業者不懈奮斗的遠大志向和奉獻一生的崇高覺悟。無數仁人志士固守三尺講臺,在方寸天地燃盡自己的一生,為自己熱愛的事業獻出青春。只有永遠懷揣對這份職業的崇敬,才能保持熱情,堅定選擇,無論在講臺前還是生活中都堅持自己的道德原則,從而對學生產生春風化雨的影響。
第三,教師是仁愛之心的踐行者。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有自身的特點。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發現自己的潛能和長處,在成長道路上順利前行,教師需要更多關心每一個孩子。教師對孩子有義務和責任,還應當有永恒的愛。一名優秀的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應當是友愛、溫情的。只有以無私的愛感動學生,拉近雙方的距離,才能更好地“授其道”。所謂教師的仁愛之心,不是對學生無止境的溺愛,而是對學生的關懷、信任、尊重和寬容。一位教師在公開課后,將課堂上作為教具的卡片當作獎勵發給學生以表揚他們的踴躍表現。從此之后,班上的一位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課堂表現有了很大的進步。原來教師按順序發卡片時,最大最精美的那張碰巧發到了他手中。他認為這是教師對他的肯定和鼓勵,因此在之后的課堂中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了。教師的關心和肯定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教師的信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自信的品質,在往后的人生道路上擁抱更多的機會。一位教師在教名篇《春曉》時,講到春天適合睡覺,以為同學提問:“既然他睡覺睡不醒,那如何知道夜里有風雨經過呢?”教師不以為然,只說詩人早晨起床看看屋外的景象就知道了。同學還想再問,教師打斷他,并戲謔地朝著其他同學問到;“大家說,是他說的對還是我說的對???”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讓這名同學失去信心,自此再不愿提問。教師在授課時,還應擺正自己的態度,不能有“居高臨下”的心態,而是要敏銳地捕捉孩子身上敢于質疑,敢于提問的閃光點,幫助他們培育并獲得自主學習、自我探索的能力。
我們在明確教師的角色定位時,應當結合時代背景,在尊重當今社會對這一職業的期望,完成社會對教師各方面素質的要求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廣大教師的創造性和能動性,不斷豐富這一職業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