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古箏藝術在時代變遷、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過程中,逐步發展和創新。當下,古箏學習熱潮持續升溫。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當代社會,學習古箏已逐步成為人們追求藝術的重要方式。但是,傳統的古箏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下的古箏教學現狀,古箏教學存在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目前很多高校的古箏教學出現了困難?;诖耍轿龉殴~教學現存問題及原因,探討如何在古箏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互聯網技術,以提高古箏教學質量。
關鍵詞:古箏教學;互聯網技術;古箏藝術
注:本文系邵陽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流行箏樂在高校古箏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2018JG22)研究成果。
當下,國民生活條件逐漸優化,除了古箏專業的學生對古箏進行學習以外,很多學生出于興趣開始學習古箏樂器,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古箏樂曲的知名度,但這些學生的年齡不同,學習古箏的天賦和基礎也有很大出入[1]?;诖?,在古箏教學過程中需要合理應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古箏教學質量,從而讓古箏樂器代表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繼續發散光芒。
一、古箏教學現存問題及原因探析
古箏是我國傳統民族樂器,憑借其獨特的演奏方式和優良的音色,吸引了大量學生參與古箏學習[2]。學習古箏演奏可以提升學習者的音樂創作水平,同時通過對古箏樂器的學習,學習者能更好地理解音樂的特性,通過對音樂的理解來陶冶情操,起到修身養性的作用。因此,學習古箏樂器成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追求,對古箏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傳統的古箏樂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并且追捧,古箏學習熱潮持續升溫。但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古箏教學活動的同時,古箏教學活動在實踐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高校古箏教學專業教師相對不足
盡管當下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接觸到各種各樣的音樂表現形式,但是想要系統地了解一種樂器,單純依靠網上零散的教學片段進行學習是遠遠不夠的,仍然需要進行系統的學習。與此同時,通過互聯網平臺,更多的人了解到傳統音樂的魅力,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年輕人有很多渠道體驗到傳統樂器帶來的美妙旋律。以古箏為例,很多年輕人通過互聯網了解到古箏這種樂器,不僅被古箏的獨特演奏方式所吸引,同時也陶醉在古箏的音調旋律中[3]。因此,很多年輕人選擇進入高校學習古箏課程,這就導致高校教學活動中教師數量和學生數量不平衡,出現教師資源緊缺的問題。部分學校為了滿足學生的古箏學習需求,降低了古箏專業教師的招聘門檻,導致聘請來的古箏教師專業能力不夠,不能在古箏教學活動中很好地發揮作用。
(二)目前的古箏教學方式與互聯網教學模式不匹配
當下,很多非古箏專業的學生在進行古箏學習時,往往將其當作興趣進行培養,并非作為專業主修;但同時古箏專業的學生又以古箏相關內容的學習為必修課程。部分高校在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進行教學時,不能及時切換教學方式,無法做到根據不同的學生群體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從古箏基礎知識的講授到演奏技巧的訓練,都只能根據古箏專業的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授課,這種固定式的授課模式被無數次照搬,使得古箏教學日漸模式化[4]。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能適應當下大部分年輕人出于興趣進行古箏學習的現實情況,甚至對于專業學習古箏的學生來說,也并不是完美的教學模式。因此,在古箏教學活動中融入互聯網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在學習古箏時更重要的是學習古箏演奏中所體現的文化情感,因此在進行古箏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外在表現,要讓學生感受到古箏樂器學習的快樂,引導學生體會古箏演奏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將古箏教學融入更多的新鮮元素。
(三)過于重視古箏樂理教學,忽略了文化內涵
在進行古箏教學時,古箏樂理以及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下部分高校過分強調樂理教學,一味強調理論知識,忽略了古箏樂器的文化內涵教學,這并不符合互聯網時代的古箏教學理念。很多年輕人選擇學習古箏樂器,往往是因為古箏蘊含了值得被傳承與發揚的豐富文化內涵,在進行古箏樂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體會到古箏獨特的藝術魅力,與之產生情感共鳴。因此,如果單純將古箏作為傳統樂器進行演奏,忽略了樂器中承載的傳統文化思想和文化內涵,一定程度上來說違背了年輕人學習古箏的初心,也沒有實現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因此,目前古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過于重視樂理知識教學,對文化內涵的忽略也影響了學生學習古箏的主動性,甚至失去了以古箏為載體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機會,同時,學生學習古箏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高校古箏教學現存問題的解決策略
利用互聯網技術來進行古箏教學,可以有效地解決古箏教學現存的多種問題。盡管古箏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樂器,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但是現階段由于古箏教學面向的群體大多是年輕人,因此在古箏教學過程中要適當融入一些新鮮元素。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古箏教學中,不僅可以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提高古箏教學質量,推動古箏文化的發展。
(一)采用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教學模式
在古箏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現實情況,采用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教學模式,實現因材施教,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服務。教師可以將古箏教學的對象進行更詳細的劃分,將專業學習古箏的學生和將古箏作為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區分,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目標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計劃,在保證所有學生都能進行一定的古箏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這樣可以更好地應對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比如,對于以古箏學習來陶冶情操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為其安排古箏歷史學習或者古箏音樂鑒賞等課程,盡量減少樂理知識課程的安排,以便有針對性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構建互聯網古箏教學和學習交流平臺。
目前,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很多古箏愛好者喜歡在網上分享自己學習古箏的動態,享受利用互聯網來展示自己的機會,同時也喜歡通過互聯網獲取學習信息。很多年輕人學習古箏樂器,往往是出于興趣愛好,因此他們迫切希望能夠有一個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平臺?;ヂ摼W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通過互聯網可以搜集古箏的教學視頻,不僅方便學生自行下載,還為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目前,很多高校在進行古箏教學時存在師資不足的問題,高??梢越柚ヂ摼W,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古箏教學視頻,也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安排不同的教學課程,借助互聯網實現遠程教學。通過互聯網平臺,教師可以突破時間、地點的限制進行在線教學,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讓學生在論壇上發布自己學習古箏的視頻,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升古箏技藝,也可以使學生養成獨特的音樂學習習慣。
(三)挖掘網絡教學資源,傳授古箏相關藝術和文化思想
古箏之所以對互聯網時代下的大學生展現出巨大的魅力,得益于其與中國傳統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學習古箏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習得一定的演奏技能,而是希望通過學習古箏,在文化和藝術修養方面達到更高境界。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網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滿足學生更深層次的學習需求,抓住這一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契機,傳播古箏相關的音樂藝術和文化思想。例如通過互聯網搜集整理歷代古箏大師的事跡、作品等,將之應用于課堂教學中。
綜上所述,在古箏教學中引入互聯網技術,不僅能促進學生對古箏樂器的學習,而且方便了古箏在年輕人群體中的傳播。在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下,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古箏教學,是提升古箏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楊媛.互聯網時代下關于高校古箏教學現存問題及完善對策探究[J].北方音樂,2019(13):145,147.
[2]朱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古箏教學創新探索[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9(11):212.
[3]賈巖.“互聯網+”背景下中國傳統藝術教育的發展路徑:以古箏為例[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1(1):123-128.
[4]刀巾兀.潤揚古箏:“互聯網+”模式下迅速崛起的民族樂器品牌[J].樂器,2020(8):94-95.
作者簡介:
劉溪,邵陽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古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