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嵐
摘 要:結合高校音樂史課程建設和開展實施,進行四個層面的重點探討,分別就夯實音樂理論基礎知識根基,全面吸收知識轉化為自身素養,進行系統的課程計劃和大綱制定,融入多種教學方法深化教學開展進行論述,以期打造高職院校音樂史精彩教學課堂,全面提高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發揮音樂理論課程的育人作用。
關鍵詞:音樂史;高校音樂專業;課程建設
眾所周知,音樂史是一門覆蓋面很廣的理論性課程,該門課程豐富的內容映射到音樂、歷史、民俗、文化等多個層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取豐富的知識和感受,提高對音樂藝術文化層面的品位和認知。我國的音樂史教學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音樂史作為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對于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藝術底蘊的培養至關重要。因此,在高校的音樂史教學開展中,要緊隨時代發展不斷進行創新,融入豐富的教學方法,提高音樂史教學的質量。
此外,由于不同高校教學目標和課程設置需求的不同,在音樂史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本校音樂專業學生的整體生源基礎和課程特色進行優化和改革,突出音樂史教學課程的重要作用,提升學生音樂文化底蘊和音樂鑒賞能力。高校音樂史教學的全面開展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音樂理論課程能夠發揮自身的作用,提升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藝術修養。因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高校音樂史教學改革進行思考。
一、夯實音樂理論基礎知識根基
基礎理論內容是音樂史課程的根基,也是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學習音樂史的重點。因此,在高校音樂史課程構建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好音樂史基礎的理論教學工作,為學生音樂素養打好扎實的根基。音樂史基礎理論知識的全面傳授,能夠讓高校音樂專業學生更加系統地掌握音樂理論知識,對中外音樂的發展脈絡和歷程有全面的了解,為后續的音樂專業學習提供豐富的思路和啟示。音樂史是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學習的基礎性課程,在整個課程建設中以扎實的理論知識來引導學生對音樂藝術進行系統性研究,加強學生對音樂文化學的探索。在音樂史基礎理論知識體系內,包括對音樂理論概念、音樂發展史以及具有影響力的音樂家的藝術生涯和作品風格的介紹,同時也解析了不同時期音樂風格的深遠影響。此外,音樂史基礎理論內容還包括一些對音樂研究方法的傳授,使學生在音樂藝術研究的過程中掌握音樂史研究的精髓,加強對音樂史材料收集和閱讀的技巧性訓練,從而轉化為自身豐富的音樂基礎素養。在高校音樂史課程建設中,基礎理論內容的深度植入,能夠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觀,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加強對音樂理論知識的系統化儲備,為專業學習提供多元化的思路和方法。
二、全面吸收知識轉化為自身素養
高校構建全面的音樂史課程內容系統,能夠讓學生對國內外不同階段的音樂風格和特征有所了解,在音樂專業學習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探究,加強對音樂史的文化認同和審美認知。音樂史涵蓋豐富的文化內容,學生通過系統的音樂史學習能夠清晰地掌握音樂藝術的文化流變,加深對音樂文化歷史的了解,在知識儲備和文化視野層面有新的收獲,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對專業學習形成一定的文化指導和思想滲透,能夠以深厚的文化知識和審美觀念對音樂藝術進行深刻的釋讀,形成自身的專業能力和藝術修養。在這一教學環節之中,授課教師要以多元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滲透和普及多元化的音樂知識,以講解啟發為主,課堂討論為輔,營造生動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掌握音樂文化史的發展趨勢。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必須對世界音樂文化的發展歷史有所了解,在進行聲樂、舞蹈、器樂表演時,能夠以深厚的藝術涵養來詮釋各個階段音樂藝術的風格特征和藝術魅力,將音樂史知識的文化儲備轉化為綜合素養。
此外,音樂史是對不同歷史階段音樂文化歷史的呈現,其中反映了音樂文化觀念的轉變和音樂風格的多樣性,展現了不同地區的音樂文化特色。因此,音樂史課程的開展,不僅僅是對音樂文化歷史的陳述,還啟發學生對音樂文化的歷史演變規律進行分析和反思,從中獲取啟發,形成全面的音樂文化觀念。
三、制定系統的課程計劃和大綱
高校的音樂史教學要制定嚴謹的教學大綱和系統的課程開展計劃,滿足當前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對音樂史的學習需求。當前高校音樂史課程設置還沒有統一的要求,都是根據高校自身的教學需求制定的。筆者認為這種課程設置更能體現音樂史教學的靈活性,能夠符合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課程特點,能夠根據教學計劃進行不斷的完善和調整。例如,對于音樂理論基礎薄弱的學生群體,可以由淺入深地進行音樂史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化,通過不同時段的音樂史課程設置來拓寬學生的音樂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通過先進行階段性的音樂史解讀,再進行詳細的代表性音樂人物的介紹,進而結合經典的音樂作品分析,不斷積累知識,使學生能夠喜歡上音樂史課堂。顯然,系統的音樂史課程計劃設置和嚴謹的教學大綱制定,有利于音樂史課程體系構建的全局性發展,能夠促使音樂史課程的規范化開展,提高高校音樂史課程建設的水平,也對音樂專業學生的理論素養起到積極的深化作用。因此,高校的音樂史課程要結合課程定位、學科特點以及人才培養目標來進行全面的課程設置,發揮音樂史教學的積極作用。
四、融入多種教學方法深化教學開展
隨著教學方法的不斷更新,在高校的音樂課程實施中,多元教學方法的融合顯現出顯著的作用。實踐是檢驗高校音樂史課程教學效果的主要路徑之一,因而為了提高學校音樂史教學開展成效,必須拓展平臺,加強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合。筆者在音樂史課程開展過程中,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進行了豐富的實踐探索,引入了多種教學方法,來構建全新的音樂史教學課堂。比如,在中國音樂史的教學內容部分,通過精心的課堂互動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就學生關注的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設置主題討論,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筆者加入了探究式教學方法來創建豐富的互動式實踐平臺,組織學生們進行集體討論和辯論賽,將枯燥的音樂史文字記錄轉變成生動的論述,不僅使音樂史教學課堂有所創新,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史的熱情。再如,啟發式教學方式的融入,可以通過豐富的教學設計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更加主動和積極地分析音樂史相關的內容,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形成師生之間的互動,使音樂史教學更加多姿多彩。在各種教學方法的支撐下,削弱了理論性的灌輸,更加貼合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學習興趣,深化音樂史教學開展。
五、結語
隨著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更加多元化,高校音樂史課程建設也越來越系統和完善。由于音樂專業的特殊性,對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要求較高,部分高校對學生的專業課較為重視,將重心和重點放在音樂專業課教學上,忽視了音樂史論課程。現今,高校對音樂專業生源基礎更加了解,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更為重視。音樂史課程的全面開展,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在高校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下,針對音樂專業學生開設的音樂史課程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無論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不斷完善和創新。在此背景下,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和儲備也越來越豐富,進一步推動了音樂史教學的發展。音樂史課程的建設要與時俱進,突出該門課程的教學價值,全面滲透文化素養,使學生夯實音樂理論基礎,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品位。在后續的教學開展中,也要積極融入多種教學方法,優化音樂教學資源,使高校的音樂史課程既展現出自身鮮明的特征,又發揮音樂學科教學的重要價值,為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貢獻自身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小虎.金課建設下高師中國音樂史教學改革實施路徑[J].戲劇之家,2021(18):122-123.
[2]胡爽.中西方音樂史課程的重要性及教與學方法研究[J].藝術評鑒,2021(10):143-145.
[3]王韻.中國音樂史的教學內容建構與實踐[J].作家天地,2021(8):25-26.
[4]李晶.高師西方音樂史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音樂教育,2021(3):46-50.
作者單位:
衡水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