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瑞嬌
摘 要:隨著音樂事業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合唱指揮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加。為了培養更多優秀的合唱指揮人才,高職合唱指揮課程教學應注重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借助新穎的教學方式和創新的教學策略,使學生高效地完成合唱指揮方法、技巧和音樂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教師的教學效率。基于此,分析高職合唱指揮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探究高職合唱指揮課程建設的方法。
關鍵詞:音樂人才;合唱指揮;課程建設
作為高職院校音樂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合唱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合唱知識、合唱訓練技能的傳授,對合唱作品的排練與演出實踐,培養學生的合唱鑒賞力和演唱多聲部合唱歌曲的能力,進而使學生掌握合唱的基本方法和合唱訓練的技能技巧以及合唱團的組建、排練、演出等相關內容,為學生今后勝任學校課堂音樂教學、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參與社會合唱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高職合唱指揮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從各個方面對高職合唱指揮課程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課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幾方面問題。首先,對于合唱指揮課程建設缺乏重視。教師在課堂上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對于合唱指揮手勢的教學,導致學生在指揮合唱的過程中不懂得運用手勢帶動合唱。學生對指揮手勢的概念模糊,也就難以提高手勢運用能力和指揮水平。其次,教師不夠重視合唱指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合作學習。這就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被動,不懂得通過合唱的方式完成指揮任務,學習積極性和合唱指揮能力、合作能力很難得到提升。最后,教學方法較為單一。這就導致合唱指揮課枯燥乏味,學生逐漸失去對合唱指揮課程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教學效果。針對上述問題,文章提出高職合唱指揮課程建設的方法,以提高合唱指揮課程教學的質量。
二、高職合唱指揮課程建設的方法
(一)注重訓練節奏感
如果學生的節奏感不好,就會經常在合唱指揮中出錯,也就會逐漸對合唱指揮失去自信。為了提升學生對合唱指揮的自信,教師應在課程教學中預留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節奏感的練習。在節奏感的練習中,教師要運用教學設備播放不同旋律的歌曲,引導學生跟著歌曲的音調和節拍進行合唱指揮。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嚴格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認真聆聽歌曲的旋律,邊聽旋律邊按照所學的合唱指揮方法進行節奏感練習。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學生的節奏感逐漸培養出來,之后再跟著音樂節奏進行指揮。在合唱指揮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學生節奏感掌握不準確、節拍把控不到位的情況,教師要耐心引導學生改正錯誤的指揮方法。如以聽歌曲、打節拍的方法,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歌曲的音調、音準和節奏,訓練節奏感。注重節奏感的訓練能夠使學生在合作指揮中結合不同的節奏、不同的旋律展示不同的合唱指揮方法,進而提高合唱指揮能力。
(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教師要想調動學生學習合唱指揮課程的積極性,可以在課程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多組,引導各組學生合作學習音樂知識和指揮方法,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合作學習,與同學共同探究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指揮的積極性,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指揮能力。因此,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學習指揮的方法和技巧,還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互相交流、互相配合、互相學習、互相促進,讓學生在合作中演示不同歌曲的指揮手法。由此可見,合作學習的模式既能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又能夠提高全體學生的合唱指揮水平和合作意識。
(三)引導學生開展合唱指揮活動
合唱指揮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加強練習外,還應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開展合唱指揮活動。開展合唱指揮活動,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其展現自身的合唱指揮技能。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表現力,還能夠提高學生進行合唱指揮的熱情和興趣,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合唱指揮排練。經過長期的排練,學生的合唱指揮技巧得到提升,從而在指揮演唱時,能夠結合歌曲的音調和節拍出色地完成指揮任務。開展合唱指揮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合唱指揮水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定期引導學生開展合唱指揮活動,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引導學生學習指揮手勢
在高職合唱指揮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掌握指揮手勢,教師在傳授合唱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播放合唱歌曲的歌詞。教師要跟著音樂節奏演示合唱指揮的手勢,使學生在學習手勢的過程中了解標準的手法,并且懂得跟隨音樂的節奏、節拍、旋律變換手勢,逐漸學會不同的手法,從而在合唱指揮中能夠跟著音樂節奏的強度,調整指揮手勢的幅度。例如:當音樂節奏較弱時,在指揮中應小幅度展示手勢動作;當音樂節奏較強時,學生展示手勢時就要加大拍擊動作的力度、強度。此外,教師要提醒學生,在音樂開始時,應先用右手指揮,在合唱時用雙手展示不同的手勢帶動節奏,節奏變化時,手勢的動作也隨之改變。引導學生學習指揮手勢能夠使其運用不同的手勢動作去指揮合唱,有效提高學生合唱指揮能力和指揮手勢的運用能力。
(五)注重講解音樂知識
學生對合唱指揮的理論知識不理解,就難以在合唱指揮實踐中靈活運用指揮手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講解與合唱指揮相關的音樂知識。同時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積極利用多媒體設備,講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歌詞含義,音樂節奏、旋律、音調和低聲部、高聲部、合唱聲部、二聲部等相關內容,由此將抽象的知識點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呈現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直觀立體的音樂知識,更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能力,而注重音樂知識的講解,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指揮合唱,有效提高學生合唱的指揮水平。
(六)加強聲樂訓練
在合唱指揮中,如果學生的聲調與音樂音調不一致,很容易將合唱隊員帶走音。因此,在合唱指揮課堂上,教師除了要講解指揮技巧,還應引導學生加強聲樂訓練。在進行聲樂訓練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四到五人的小組,引導各組學生在合唱指揮中練習不同的聲部、不同的音調和不同歌曲的唱法。同時要求學生在練習混聲、低聲時,要注意發音的位置,使學生意識到如果發音位置不準確,就會出現跑調的現象,而如果在指揮中經常跑調,必然會影響合唱指揮的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專業訓練,學生能夠掌握不同聲音的發音位置,從而在合唱指揮時展示出自身的專業指揮技能,在指揮合唱的過程中準確發出混音、低音等不同音域。通過加強聲樂訓練,學生對音準的掌握能夠更準確,進而對音準的把控能力和對不同聲部的控制能力也能得到顯著提高。此外,教師以小組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聲樂訓練和指揮練習,有利于提高各組成員的指揮技能和對聲音的掌控能力。
綜上所述,要想解決高職合唱指揮課程建設存在的諸多問題,教師應以課堂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合唱指揮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合唱指揮活動,帶領學生學習合唱指揮手勢。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的聲樂訓練、節奏感的訓練、手勢訓練,傳授音樂知識和合唱指揮的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合唱指揮技巧和方法,為音樂事業發展輸送更多優秀的合唱指揮人才。
參考文獻:
[1]滿祖紅.高職院校合唱與指揮課程建設分析[J].科學與信息化,2020(6):134,137.
[2]彭晶,楊力.高職合唱指揮課程建設研究[J].戲劇之家,2015(6):225-226.
[3]秦雪峰,任艷梅.高等師范院校合唱指揮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音樂時空,2015(13):63-64.
[4]常鴿,蔡文軍.高職高專學生合唱團的建設及作用[J].北方音樂,2017(11):133-134.
[5]沈君陽.專業音樂院校合唱團的組建與訓練[J].藝術教育,2016(3):93.
[6]雷英.高校合唱與合唱指揮課程探討[J].當代音樂(上旬刊),2016(11):16-17.
[7]郭穎.談高校非藝術專業大學生合唱團的教學與訓練[J].焦作大學學報,2016(3):105-107.
作者單位:
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