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丹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的背景下,幼兒教育的重要性逐漸得以凸顯,并受到廣大家長及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視。在大眾刻板印象中,幼兒教育似乎只是單純的陪孩子“玩”。實際上,幼兒教育的內容往往比大眾理解的要多得多。可以說,幼兒教育不僅要幫助幼兒掌握一定簡單知識,還需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提升幼兒思維能力。基于此,為更好實現(xiàn)上述目標,則需教師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接下來,本文將圍繞“信息化教學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這一主題展開進一步探究。
關鍵詞:幼兒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分析
前言:
新時期,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需以更加嚴格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采取更加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以不斷提升幼兒教育綜合質量。在這一基礎上,為達到以上教育目標,教師即可從信息技術的角度出發(fā),采取信息化的教學模式,以吸引幼兒學習興趣、豐富幼兒活動資源、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激發(fā)幼兒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更好的將信息化教學模式應用到幼兒教育活動中呢?筆者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詳細展開:
一、信息化教學,吸引幼兒學習興趣
不同于小學生,3-6歲的幼兒并不具備學習意識,對于知識的掌握,都是依靠“興趣”來做支撐的。在幼兒教育中,教師不僅必要備課,還要“備幼兒”。所謂“備幼兒”,即是指要了解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狀況、認識到幼兒認知能力的有限性、分析幼兒感興趣的心態(tài),以“興趣”為切入點開展教學活動。在這一基礎上,信息化教學法應運而生,在直觀的視覺刺激下,便可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我會洗小手》健康活動中,活動目標是了解勤洗手的重要性,并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即五步洗手法。基于此,為吸引幼兒學習興趣,教師即可借助多媒體,為幼兒播放《不愛洗手的弟弟》視頻動畫片。在視頻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弟弟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朋友,又聰明又懂禮貌。但是弟弟卻有一個小缺點,就是不愛洗手。無論是進餐前還是如廁后,都不會主動洗手。終于有一天,弟弟的肚子疼了起來。看了醫(yī)生才知道,原來是弟弟不愛洗手導致的,細菌都被弟弟吃到了肚子里。如此一來,在動畫片的欣賞下,幼兒的注意力便會隨著故事的進展而越來越集中,并且懂得了勤洗手的重要性。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即可進行提問:“寶貝們,動畫片里的弟弟是一個愛洗手的小孩嗎?”,幼兒回答:“不是!”。教師繼續(xù)提問:“那弟弟一直不愛洗手,最后怎么樣了呢?”,幼兒回答:“肚子疼!”。教師:“那寶貝們想不想肚子疼呢?”,幼兒回答:“不想!”。教師繼續(xù)提問:“那大家是不是應該養(yǎng)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呀?”,幼兒回答:“是!”,而后教師即可在幼兒對“洗手”這一話題感興趣的基礎上為幼兒講解“五步洗手法”。
二、信息化教學,調動幼兒多種感官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做的不僅是為幼兒傳授一定知識,還要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眾所周知,在3-6歲階段,正是幼兒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幼兒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發(fā)展正處于起步階段。基于此,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時,則需充分重視促進幼兒感官發(fā)展的重要性,以幼兒感官的發(fā)展來推動幼兒的身心全面發(fā)展。因此,為更好實現(xiàn)以上目標,教師即可采取信息化教學的方式,在直觀的視覺、聽覺刺激中調動幼兒多重感官。
例如,在《螞蟻搬家》音樂活動中,教師即可一改以往彈琴教學的教學方式,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螞蟻搬家》音樂視頻,引導幼兒觀看視頻中的故事,聆聽視頻中的歌曲。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即可在幼兒欣賞音樂的基礎上,請幼兒來模仿視頻中螞蟻搬家的動作,將其編成一段舞蹈。如當音樂中唱到“小螞蟻們團結在一起,鍛煉身體啦啦啦啦”這句歌詞時,即可引導幼兒做出健身的動作;當音樂中唱到“小螞蟻們都爬來爬去,搬起東西啦啦啦啦”這句歌唱時,即可引導幼兒做出螞蟻爬的動作。在基本動作練習完畢后,教師即可再為學生播放這一音樂,請幼兒隨著音樂的播放來進行舞蹈。如此一來,在信息化教學的輔助下,幼兒的眼睛、耳朵以及身體感官方可得到充分調動,三者達到相互作用、相互協(xié)調的發(fā)展,由此促動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
三、信息化教學,激發(fā)幼兒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在幼兒園課程中,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領域,即健康領域、語言領域、科學領域、社會領域以及藝術領域。在這一基礎上,也就證明了幼兒教育的豐富性。其中,藝術領域作為必不可少的教學活動之一,無論是對幼兒藝術氣息的培養(yǎng)還是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在藝術領域中,最為常見的活動形式便是美術活動。所謂美術活動,即是引導幼兒進行繪畫、剪紙、手工等。基于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即可采取信息化教學的方式,在繪畫、剪紙等美術活動中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例如,在《我喜歡的夏天》美術活動中,教師即可鼓勵幼兒將自己心中最能代表夏天的元素畫出來,可以是冰淇淋、小裙子,也可以是漂亮的花朵、潺潺的流水。與此同時,為激發(fā)幼兒想象力,發(fā)散幼兒創(chuàng)作思維,教師即可借助多媒體,為幼兒播放下雨、蟬鳴等音頻,讓幼兒在熟悉的音頻中聯(lián)想起夏天,激發(fā)幼兒對夏天的各種想象,以促進幼兒進行美術創(chuàng)造。在繪畫創(chuàng)作完畢后,教師即可請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為同伴講解自己的作品,在美術活動中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一箭雙雕的活動效果。
總結:
總而言之,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需要做的便是跟緊國家教育改革的腳步、及時更新自身教學理念、學習更加高效的教學方法、采取更加與時俱進的教學形式。基于此,在現(xiàn)階段幼兒教育中,則需教師抓住信息技術這一高效教學輔助工具,進行信息化教學,在吸引幼兒學習興趣、豐富幼兒活動資源的同時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激發(fā)育兒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相信在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下,定能有效推動幼兒教育領域的發(fā)展,對幼兒施以更加高質量的教學活動,進而更好的凸顯幼兒教育的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海燕.合理引進信息化教學 實現(xiàn)幼兒教育現(xiàn)代化[J].學苑教育,2021,{4}(12):81-82.
[2]徐琳芳.幼兒園信息化教學的管理和運用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0,{4}(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