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娟
摘要:近年來,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讓體育、音樂、美術等薄弱學科得到了重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發布,更是給我們一線教師指出了教學評價的方向和路徑。在深入了解國家教育方針和體育學科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更要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用心貫徹和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和育人目標。面對新時代的育人要求,如何使小學體育教學走向有效,如何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有獲得感、成長感。本文就小學體育有效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愿與各位同仁分享。
關鍵詞:小學體育;育人要求;體育教學;有效策略
引言
有效教學理念最早出現在西方國家,是教學科學化運動之后的教育類產物,專指提高教育質量及效率且投入更少時間的教學方法。有效教學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投入更少的時間、精力,來獲取更高的教學效益。隨著有效教學在國內的落實與發展,該教學模式逐漸成為我國小學體育教學的主流趨勢。
一、小學體育有效教學的理念
(一)有效教學是教師關注學生的表現
自我國教育事業步入新時代以來,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因此學生一直都是教育的精神內核。為了保證學生的健康、全面以及綜合素質發展質量,必須堅持創新體育教學及相關體能訓練活動。
通過以上描述可知,體育課程設置在小學教育事業中的重要地位,但是體育教學不能一味地發展自身,從而忽視對學生的成長狀況。無論何時,學生都是體育教學及其他體育鍛煉的主體,因此想要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立場,必須要關注學生的體育能力及身體素質,以此監督學生們實現健康成長。
隨著新課改的迅速落實,國內的小學體育教學受到深遠影響,部分省市及地區的體育課程設置均已改變。社會經濟水平的增長是青少年營養均衡的保障,但是不良的生活習慣仍然阻礙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基于此,必須不斷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保證其自身的健康成長。
(二)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創新意識
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反思自身教學行為,以此為基礎,夯實體育有效教學的基礎前提。舉例來說,教師可以對自己提出“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以及“如何提高教學的效率等?”之類的提問,并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探尋答案。
另一方面,小學的體育教學活動往往表現出思維性特征,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觀意識以及創新意識,利用創新思維去實踐新的理論及方法模式,讓學生在日常活動中深切地感受到新理論與新方法的存在,以此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技能以及教學效率,并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
二、小學體育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用專業的學科素養引領體育教學走向規范和高效
筆者認為要讓體育教學在新時代發揮好培育接班人的作用,首先要從提高體育教師群體素養入手,只有優秀的體育教師隊伍才能帶出體育素質過硬的學生。國家近幾年出臺的和體育教學相關的政策文件,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學習、技能提升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要求,支持力度也很大,體育教師的學科素養也會隨之整體提升。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體育教師就要自信大方地展現好學科素養和教學技能。比如,在疫情期間筆者及同事線上體育教學時,給學生放的示范動作視頻,全是我們體育組教師自己錄制的,沒有用網絡上的視頻,還自創了一套全家適用的室內運動健康操,很受學生和家長歡迎。我們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和示范動作,讓家長感受到了我們體育人的用心和專業,并對之后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更為支持,進而促進了體育教學的規范高效開展。
(二)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多種形式豐富體育教學的內涵
課程標準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體育教師要以課程標準為行動準繩,發揮集體智慧,讓校園體育活動和體育課堂教學靈活多樣,使學生在多姿多彩的體育活動中愛上運動,強健體魄。為了提高學生跳操的積極性,一些學校的體育教師主動學習并創設具有“鬼馬步”、街舞等流行元素的課間操,還有體育教師結合當地傳統文化創設飛天舞、太極柔力球等校本課程,這些都豐富了體育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到新鮮有趣的體育運動中,在多樣靈動的體育項目中培養興趣,在熱愛體育課堂中開始走向運動健身的道路。
(三)主動參與策略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應當充分挖掘學生的主觀意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去,讓學生自己接受新型的體育教學概念,理解有效教學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體育教學除了陳述性知識之外,還需要學習部分必要的程序性知識以及操作技能。
想要學生主動參與到小學體育的有效教學中去,就必須落實以下三種教學理念,問題引導式教學、創新教學手段、層級性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自身并不具備較強的自制力,在學習過程中較易被外界因素影響,因此教師需要采取問題引導式教學法約束學生的精神力。
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階段,已經具備了強烈的好奇心、形象思維以及抽象思維等多種能力,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同時可以向學生拋出一些科學合理的問題作為引導,作為一堂體育教學的開始。教師通過向學生的發問啟發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并充分發揮主觀意識參與到教學中去。
(四)有效教學策略
有效教學法強調的是體育教學的全員性、全程性以及全面性,包括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在實際的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不斷地創新體育教學的開展形式,豐富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在體驗游戲教學樂趣的同時,才能提高了學生的身體健康素質。
眾所周知,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展現出較為顯著的水平差異,因此教師應當結合不同層級學生的實際表現來進行綜合評估,通過成績的反饋來合理劃分教學層次。自教育事業步入新時代以來,小學體育教學開始重視個性、品質、能力及體質等綜合素質。
結語
綜上所述,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作為新時代的體育教師,我們責任重大,要在有效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實踐探索中努力前行,提高我們的專業素養,用心培育身心健康、熱愛運動的新時代好少年。
參考文獻:
[1]侯國慶. 小學體育個性化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趙莉.積極開展小學體育趣味“課課練”之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2020,{4}(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