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萍
【摘? ?要】? 在小學譯林版英語教材中,單元教學設置了Checkout Time版塊,其教學價值在于幫助學生鞏固提高單元知識,整體評價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提高英語核心素養。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具體闡釋Checkout Time版塊的兩個優化教學策略:創設真實語境,激發學習興趣;借助寫作支架,提高寫作技能。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教學策略;教學支架
在小學譯林版英語教材體系中,單元教學收官之作是Checkout Time綜合檢測版塊,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這個版塊的教學價值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在英語語用活動中鞏固和內化單元知識,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高。
通過課堂觀察可以發現,在一些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準確解讀Checkout Time版塊的教學價值和目標定位,片面地認為這個版塊是單元教學的附庸,只需語言訓練就可以了。所以,在教學中容易出現簡單機械、片面訓練的問題。本文以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小學譯林版英語)教學為例,優化教學Checkout Time版塊,教師要認真研讀文本,基于文本創設真實的語用情境,通過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高。
一、創設真實語境,激發學習興趣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聯系生活,根據教學的實際需求,靈活地處理和運用教材,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提高。Checkout Time 版塊作為單元教學的壓軸大戲,教師不但要準確解讀文本,而且要結合文本適度拓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英語經驗,力戒簡單機械的語言訓練。
Look and say是這個單元Checkout Time 版塊的第一部分內容,意在引導學生圍繞圖片,靈活運用“Theres / There are… on the farm.”“It has / They have…”等句型進行口語表達。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策略是引導學生聚焦圖片中的動物,按順序一一描述,或者是圍繞動物的單、復數形式,指導學生分類描述。這樣教學,重點在于檢查學生能否靈活運用There be以及have與has句型進行口頭表達。但是這種簡單機械的語言訓練難以激發學生的口語練習熱情。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文本的教學價值,創設真實的語境,激發學生口語表達興趣。
1.修改插圖,激活熱情
教材中編排的插圖也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資源。教師要有效發揮插圖的教學價值,通過信息技術把教材插圖修改為陰影圖片,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期待。教師出示教材插圖陰影圖片,引導學生運用句型“Theres / There are… on the farm.”猜測圖中的動物。這種變式處理,比直接出示教材圖片讓學生描述,更契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猜測能力。
2.增加元素,激活情境
教材中的插圖是靜止不動的,教師可以增加元素,讓靜止的插圖生動起來。在教材插圖陰影圖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添加動物叫聲音效,讓靜止的圖片情境活躍起來。例如,可以添加樹叢,遮住小狗與小雞,并添加它們的叫聲音效,引導學生猜測樹叢后面是什么動物。在交流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運用“Theres / There are…on the farm.”句型進行表達,也可以遷移運用學過的句型“Is it /Are they…”開展猜測。在上述教學中,教師增加圖片素材,添加動物音效,引導學生開展猜測,激發了學生的表達熱情。
3.整合資源,優化情境
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和表達,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全面提高。在借助圖片創設情境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整合教材中的學習資源,不斷優化和豐富情境,促進學生在優化情境中整合運用英語句式靈活表達。
學生在運用句型“Theres / There are… on the farm.”猜測了圖片中的動物后,教師也可以提高要求,鼓勵學生運用句型“It has / They have…”靈活表達。如果還借助單一的教材插圖陰影圖片來表達,學生就沒有了新鮮感,情感體驗不強,學習容易疲勞。所以,教師可以聯系學生以前學過的Unit 7 On the farm(譯林版英語三年級下冊)的 Story Time,把 Liu Tao 爺爺的農場整合到本課教學情境中,設置一個語言交際的語用情境:Liu Tao邀請Mike、Wang Bing等一眾好友參觀爺爺的農場,他們在參觀過程中要用句型“It has /They have…”描述看到的動物。教師扮演 Liu Tao,請學生一起參觀農場,指導學生運用句型“It has /They have…”正確流暢地描述喜愛的動物。
原先的Checkout Time 版塊沒有整體化的語用情境輔助,師生只是簡單機械地開展言語表達,但是教師整合教材資源,優化整體情境以后,學生就能夠置身于熟悉的場景,和老朋友一起在生活化、整體化的情境中理解、積累和運用詞匯。在這種優化的語用情境中,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內化語言。
二、借助寫作支架,提高寫作技能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要能依據圖片、詞匯、句型等提示,通過簡單的短句來表達意思。五年級譯林版英語教材中的 Checkout Time版塊中安排了關于寫作的初步練習,因為學生初次進行英語寫作,所以教師的專業指導尤為重要。為了消除學生對英語寫作的畏難情緒,降低寫作的難度,讓學生寫作有章可循,教師要把寫作任務化整為零,循序漸進加以落實,為學生構建寫作支架,激活學生的知識經驗,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表達,為有效輸出語言打好基礎。
Draw and write是本單元Checkout Time 版塊第二部分的內容,教學內容要求學生畫一張動物圖,然后寫一篇介紹這個動物的文章。不少教師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不外乎這樣的教學流程:引導學生課前畫好動物圖,課上借助三個主要問題:Who is your animal friend? What does it look like? What can it do?學生把問題的答案整合起來,就完成了文章的寫作。這種寫作指導中的問題探究是碎片化的,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創新,教師的強制引導占了上風。這種簡單機械的寫作指導不利于有效提高學生的習作技能,禁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表達能力。教師可以搭建習作支架,從三個方面入手,優化寫作指導策略。
1.范文引路,啟示寫法
在英語寫作指導中,通過范文引路,可以引導學生模仿學習范文的立意、選材、組材和寫作手法。在Checkout Time版塊Look and say中,有一個場景是Liu Tao帶朋友參觀農場并描述自己喜歡的動物,教師可以圍繞這個場景,把Wang Bing與Nancy的描述作為學生仿寫的對象。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他們描述的句子的表達特點。
Wang Bing描述的動物是公雞,教師引導學生聚焦他描述的句型,并圈畫出“two big wings”“a big tail”“a sharp mouth”這些關鍵詞,啟發學生從中發現什么。在交流討論中,學生發現了這些關鍵詞生動地描述了公雞的特點,讓人記憶猶新。在此基礎上,教師順勢總結寫作技巧:要圍繞特點描述動物。
Nancy描述的動物是馬,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聚焦他描述的句型,并圈畫出關鍵詞“big bodies”“long legs and long tails”,啟發學生思考從這組詞中有什么發現。在分享交流中,學生發現了Nancy描述動物是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教師趁勢引導學生總結了第二個寫作小妙招:描述動物的外形要按照一定的順序。
在引導學生分析了范文的寫作技法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上述寫作技法,以Mike、Yang Ling等人物的口吻描述喜愛的動物。基于語用情境進行仿寫練習,可以為學生的表達構建寫作支架,促使他們的表達中心突出、內容具體、條理分明。
2.創新思維,升格范文
教師要充分挖掘范文的價值,指導學生認真研讀,發現更多的寫作技法,不斷升格范文的表達水平,為學生進行寫作奠基。教師可以創新思維,進一步優化情境:Wang Bing在朋友圈發表了一條動態,描述了自己參觀農場時最喜愛的大公雞。他以為自己的動態會得到朋友的點贊,但是大失所望。教師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從三個方面入手,幫助Wang Bing修改習作。
(1)拓展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頭腦風暴,想一想在描述動物特點之外,還能從哪些角度描寫動物。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發現還可以從Impression、Abilities以及Colours等方面描述。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不斷豐富習作內容。學生集思廣益,Wang Bing的習作升格為:There is a mighty rooster on Grandpa Liu Taos farm. Its feathers are red and green. It has two big wings and a big tail. It runs very fast and sometimes it can fly. This big rooster is so cute!
(2)活用技法。其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活用多種寫作技法,例如借助and、too和but等連詞來遣詞造句;讓句子表達形式更豐富,防止簡單重復;盡量運用長句來表達,不斷提高寫作水平。其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活用積累的寫作經驗,不斷修改完善范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從幾個層面進行了修改:①借助練習“and”把兩個短句合并為一個長句:It has two big wings and a big tail. ②防止相同句式重復出現,讓句子形式更豐富,例如,改后的句子變為“Its mouth is sharp.”③把短句整合為長句,例如,把“It can jump.”“It can fly, too.”整合為“It can jump and fly to trees.”
(3)優化結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修改后的作文,掌握Beginning、Body與Ending的三段論文本結構,讓學生聚焦作文的謀篇布局,認識到層次清楚是寫好作文的先決條件。把Wang Bing 的作文和三段論結構進行比較,可以發現他的表達缺少開頭,事情的起因沒有交代清楚。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把作文開頭部分修改為“Today, we visited grandpa Liu Taos farm. I saw a rooster, very popular.”結尾部分修改為“I love this rooster. Next time Ill come to Grandpa Liu Taos farm.”首尾呼應,結構合理。
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修改朋友圈動態的生活情境,促使學生在近乎真實的語用情境中不斷升格范文,讓作文內容更豐富,結構更完整,語言更生動。
總之,Checkout Time 版塊是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載體,教師要深入研究,靈活創設語用情境,通過循序漸進的寫作活動,調動學生的習作經驗,拓寬學生的寫作思維,促進學生在習作升格中提高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佳迪,姚少華.創設主題活動,促進思維發展——譯林版六年級下冊Unit 7 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設計與評析[J].教育視界,2021(15):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