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蕾 江漢大學設計學院
在學習《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有四本經需要常念》的主題報告中,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周遠清教授指出要牢記并實踐“培養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本科教育是學校的基礎、知識能力素質是培養學生的三要素”這“四本經”。他強調,高校要始終把培養人作為根本任務,要重視本科階段的教育,使培養的學生知識寬、能力強、素質高。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在“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理念的發展趨勢下,顯示了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性。
《時尚賞析》課程為設計學類本科專業基礎選修課程,首先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分析時尚品牌的內容和方法,厘清時尚風格和品牌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對學生的藝術設計活動具有指導意義,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其次了解時尚的概念、文化內涵,從更深層次和更全面的角度調研理解時尚品牌,掌握調研時尚品牌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前沿知識的能力;從文化層面調研了解品牌,掌握品牌的經典傳承與時尚創新間的關系和轉化,達到培養學生的素質目標要求,分析時尚流行趨勢的發展規律,增強學生的改革創新意識和國際競爭意識、增加對中國本土品牌的認可度,使課程思政融入課程內容,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具備較強溝通、組織、策劃、創造、表現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時尚賞析》課程為鑒賞類課程,在授課過程中老師應將身份從主講者轉變為課堂的引導者,在課堂中教授時尚的概念、時尚的特征、如何分析調研時尚品牌、調研的方法和內容等,在課程案例中加入實事案例,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引發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通過大量資料的獲取感受時尚。例如在課堂的開頭,通過學生普遍穿著的小臟鞋和破洞褲來引發學生思考:“什么是時尚?”,在課堂作業講解部分,將由教師主講轉變為學生分享,每位同學從自己感興趣的選題出發,經過一手資料及二手資料的調研,以學生的視角進行分享,由此方式相較于教師主講學生作業而言,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時結合新型媒體教學手段:慕課、微課、學習通建課的形式使學生利用課前和課后的碎片化時間自主學習,在課堂中從接收知識到自主研究和小組討論之中,利用課下時間開拓獲取知識的途徑,在課堂中教師真正轉變為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通過小組學習、PPT 演講、成立協作小組,彼此借鑒交流,能夠使學生達到素質目標,具備較強溝通、組織、策劃、創造、表現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通過課前線下學生自主學習,學習通等慕課學習,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最大程度利用多元教學模式,豐富教學過程,達到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審美能力。
現階段教育要達到“以學生為中心”,除了課堂知識的傳播,更重要的是要將素質教育放在首位,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是學習的主人。因此老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更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選題、小組合作、演講作業、調研等方式拓寬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選修類課程中,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最大程度獲取最前沿的資訊,感受時尚,提升審美是至關重要的,課程在短短的16 學時后將會結束,但通過課程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如何辨別時尚,提高審美,將會持續指導學生今后的設計活動。
現代教育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在該教育理論下,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主動性要相輔相成,教師在教學當中發揮的作用不再是一味的灌輸知識,更偏向于更好地進行教學的設計、課中的引導和課后的指導,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和促進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合理分配課上和課下的時間,有效地進行學習,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在課程當中通過案例的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時尚不止于服裝,更深層次的理解時尚的文化內涵,通過學法指導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形成正向的審美觀念,并在學習過程中形成適合自身的學習慣和學習方法。因此,在備課階段就有“學法”設計、上課期間根據學生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學法”指導,課后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學法”的反思和總結,設置實踐環節作業對于學生的課程內容掌握進行檢驗。
新時代下教學媒介的進步使傳統教學手段更加靈活,課堂是傳輸知識,進行教育和連接學生與老師溝通的重要方式,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獲取信息的方式變為更加便捷,青年高校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力,應該對于自己所教授的專業知識有深入的研究,在專業領域方面具備扎實的基礎和較高的專業素質。而在“互聯網+”時代下,信息的快速更迭要求高校教師在 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更新知識,具有創新意識,具有較強的教學責任心,從自身出發關注時代信息的更迭,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身專業及自身職業道德修養。
“以學生為中心”就需要教師跟隨時代的步伐,換位思考,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上運用學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授課,增加課程的趣味性。經過教學實踐發現,在《時尚賞析》課程作業設置中,學生在學習關于時尚風格的理論知識之后,沒有能夠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將理論轉化形成自己獨有的時尚風格,因此在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了消費者風格與品牌之間的關系后,作業環節設置為利用現有的服裝進行搭配課程中所學習到的任一時尚風格,在學生完成搭配作業之后,學生通過現階段較為流行的抖音短視頻、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進行照片和視頻的拍攝與發布,將所學理論轉化為實踐,將學習的時尚風格真正融入學生的生活中。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學生和同學之間對學習的過程和行為進行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結果有指導作用,從而調整學生在學習目標實現過程中學習過程的導向作用。在學生學習結束后,可以通過多維度評價方法,根據課程、學生特點等建立相適應自主學習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客觀的評價。評價中,不僅要注重評價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于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團隊當中起到的作用;在評價方面可以建立多維度評價:教師評價、小組組長與組員之間互相評價,組員自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
由于《時尚賞析》課程開設在大一選修環節,學生的價值觀等初步建立的關鍵時期,在課堂中向學生提出問題“什么是時尚?”“怎么理解時尚?”大部分同學回答是貴的、買不起的、將時尚和奢侈品的概念混為一談,因此在該門課程中除了開拓學生眼界之外,更重要的是從文化層面引領學生探究時尚的本質,理解時尚深層次的含義,使學生通過學習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在選題方面引導學生從大多數選擇國際品牌進行主題研究到聚焦于中國本土品牌、設計師品牌、小眾品牌,學生通過主題調研,能夠使學生的能力提高從單方面增強國際視野、提高審美能力到關注時尚內涵、品牌文化、增強學生的改革創新意識、增加對中國本土品牌的認可度,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
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從傳統教學模式到教學信息手段多樣化、建立目標為導向的課程設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課前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圖片、實例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課中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向、確定學習目標,通過豐富的教學媒介手段提高學生參與度;課后通過自身實踐完成理論與實踐轉化,了解學生學習成效。
在課程實踐中不斷的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應用于學生培養之中,該教學理念并不是以忽略教師講授為犧牲,對于新時代教師來說恰恰是更高的挑戰,對于新青年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道授業解惑是教育者的責任,“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并非忽略對學生基礎和共性,而是要求教師能夠從學生角度出發,換位思考,利用新型教學手段和方式,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將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更加有針對性的教授。同時,作為學校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的合作、溝通協作等方式,將學生與老師和管理者之間的既定模式進行調整,多維度的增強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作為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也應依托學校的平臺和資源,在學習過程中努力提升自身全面素質,增強自主學習能力、綜合能力,提高社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