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巡



為了支持我國農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主要包括財政直接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本文重點研究財政直接補貼對農業上市公司財務能力的影響。首先對農業上市公司財政補貼理論進行了介紹說明;其次,建立了評價農業上市公司財務能力的評價體系,對10家農業上市公司的平均財務能力進行了評價分析;最后,基于研究結論及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合理建議。
一、引言
在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危機之后,農業保護主義逐漸成為潮流。時至今日,國際貿易的保護形式日趨復雜化,對農業進行扶持也成為各國共識。很多西方學者認為扶持和保護政策是一種政府干預行為,是低效率的,會造成凈損失。這些研究往往從市場經濟與政府干預、自由貿易與保護貿易的爭論入手。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對農業扶持政策的研究開始增多。很多學者認為農業是弱質產業,需要進行適度的保護和支持。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2003)、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的農業補貼、糧食安全、如何補貼以及支持中國農業提出了看法。從社會分工理論角度,從農業具有弱質性等方面分析認為政府應該實施補貼政策。
文章首先對農業上市公司財政補貼理論進行了完整地介紹說明;其次,以2014年財政直補對選取的10家具有代表性的農業上市公司的12個財務指標的影響來分析財政補貼對農業上市公司綜合財務能力的影響。最后基于研究結論及發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提升對策。
二、農業上市公司財政補貼理論
本文認為農業上市公司財政補貼的理論依據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如圖1所示):
農村產業結構的傳統農業特征十分明顯;現代農業生產能力不強,現代農業市場機制不夠健全。農業缺乏吸納和保護生產要素的能力。受自然生長規律的制約、農業的生產周期長,客觀上造成了投資的效益低、周轉速度慢、大量資產處于閑置狀態,從而導致了農業生產中土地、資金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利潤率低于社會平均利潤率,即農業的比較收益低下,這就妨礙了農業生產要素資源的合理配置,需要進行合理補貼。
三、農業上市公司財務能力評價體系構建
(一)評價財務能力指標選取
本文在指標選取時,結合相關研究及專家意見,從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以及發展能力4個方面選擇了12個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營業利潤率、總資產凈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
(二)財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按照本文農業上市公司的概念界定,我們首先選取了滬深兩市A股中符合《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的農業上市公司10家。其中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種子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被譽為“中國種業第一股”(股票代碼:000713),注冊資本2.99億元。北京順鑫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鑫集團”)位于具有“綠色國際港”美譽的北京市順義區,是一家集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順鑫集團控股的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11月4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北京市第一家農業類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0860,注冊資本43854萬元。順鑫涵蓋品牌有白酒、肉食品、物流等領域。新中基新疆中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系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以兵體改[1994]7號文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以新體改[1994]47號文批準,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原名“新疆中基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4月26日更名為現名。2000年4月20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證監發行字(2000)33號文批準,向社會公眾增發新股45,000,000股,變更后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24,589,173.00元。由此可見選取的10個樣本屬于農業上市公司的龍頭企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主要從巨潮咨詢網獲取,最終數據來源于樣本農業上市公司經中國證監會核準公布的年報數據。使用SPSS數據分析軟件得到分析結果如下:
國家對農業企業的財政補助項目設置較多,補助力度也比較大。從上表顯示總資產凈利潤率均值和凈資產收益率均值還為正,但是營業利潤率均值卻為-1.98%,說明大部分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都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難,盈利能力不夠強。凈利潤增長率均值為-73.59%,表明2014年凈利潤水平較上一年有較大幅度的下降,標準差為161.73%,也表明不同農業上市公司之間凈利潤增長的差別較大,企業發展能力不夠強。同時在營業利潤率均值為負的情況下,大部分企業的總資產凈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都為正且呈現增長的趨勢,說明農業上市公司的營業外凈收入較大,間接地表明了政府的財政補貼等營業外收入對農業上市公司效益的影響十分巨大,農業企業對財政補貼存在依賴性。其次,存貨周轉率均值為204.52%,流動資產周轉率均值為100.50%,總資產周轉率均值為54.52%,表明企業營運能力較強。但存貨周轉率的標準差為136.31%,表明各企業的存貨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資產負債率是衡量企業負債水平及風險程度的重要標志。上表顯示資產負債率均值為42.94%—低于50%,說明農業上市公司長期償債能力較強。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顯示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還不夠強大,而且各公司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距。
我們可以看出,財政補貼政策對農業上市公司的利潤有極大的影響,是企業盈利的重要來源之一。對企業的經營效益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本文認為財政補貼政策對農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甚至整體的財務能力,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四、主要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財政補貼對農業上市公司償債能力及營運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從實證分析數據顯示,財政補貼對農業上市公司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有促進作用。國家對農業上市公司進行財政補貼后,大部分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均值為42.94%—低于50%,說明農業上市公司長期償債能力較強。大部分企業的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均值數值較高,說明財政補助對企業的營運能力也有積極的作用。
(二)財政補貼對農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有消極作用
從實證分析數據顯示,財政補貼對農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有消極作用。財政補貼政策對農業上市公司的利潤都具有極大的影響,是企業盈利的重要來源之一。財政補貼帶來的副效應是企業的償債能力有所提高,從而掩蓋了企業經營的低效率性,短期內其破產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企業管理層可能會醉心于獲得補貼收入的可能性,而忽略了其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的提高。
總的來說,實證分析結果與我們的政策初衷和理論期望并不太一致,財政補貼政策并沒有顯著提高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能力,相反,還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說明財政補貼政策及其運行機制還存在一些問題,它虛增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加上企業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助長了企業的惰性和尋租行為,難以刺激企業真正地改善經營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企業的經營效。本文認為現階段更可行的方法是,恰當區分農業上市公司的公益性目標和市場性目標,對企業公益性較強的投入可以進行補貼,以激勵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提高社會績效。而對于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行為,則沒有必要過多的補貼和干預,應該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從根本上改善企業的經營效益。
(作者單位: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