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珊珊
摘要: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的民間舞蹈藝術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內容,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群體性和娛樂性。新形勢下我國民間舞蹈播布堿逐減弱,利用高校舞蹈教學加強對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不僅有利于高校舞蹈課程教學題的解決,也有利于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播發展。目前,在我國各大高校教學中,舞蹈課程已成為重點教學內容,合理的舞蹈教學內容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肢體動作,還可以通過舞蹈文化藝術來培養學生文化素養。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舞蹈教育人員普遍面臨的大問題,即為如何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有效、合理地融入民間舞蹈藝術,針對這一問題,本文提出幾點解決對策為相關工作開展提供一定借鑒,并為促進民間舞蹈傳承及高校舞蹈教學發展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高校 舞蹈教學 民間舞蹈藝術 傳承策略
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民間舞蹈的體現形式和文化內涵存在較大差異,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更迭,我國民間舞蹈形式繁雜多樣,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也各有特色。在民族節日慶典里,各民族人們用舞蹈表達對節日的迎接。我們作為時代的見證者,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作為舞蹈文化的學習者,新形勢下要成為繼往開來、承前繼后的文化保護者和繼承者,讓承載著民族文化的民族舞蹈藝術在載歌載舞間恒久流傳。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我國民間舞蹈文化,使舞蹈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需要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讓高校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來增強對民間舞蹈的認知和了解,激發他們對民間舞蹈的熱愛與追求,進而讓民間舞蹈得到傳承與發揚。
一、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重要意義
1.促進身心娛樂
相較于其他舞蹈形式,民族舞蹈具有明顯的地域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不同民族的舞蹈在一定程度上既體現了音樂的美感,又傳承著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從當前我國民族舞蹈發展現狀可看出,各民族始終延續自身舞蹈文化,其目的不僅是為了傳承舞蹈文化,在舞蹈的過程中各民族人們的生活也更加豐富。因此,可以說民間舞蹈最大的特點就是“即興性”較強。例如蒙古舞、維吾爾族舞蹈等,都是人們在戰爭、祭祀、自然勞動等過后行程的一種特色舞蹈,這是他們表現豪邁與暢快、悲痛與哀傷、美好與視愿等情感的重要方式。從根本上來說,這也賦予了民族舞蹈極強的娛樂性,人們在載歌載舞中充分展現了民族文化,也借助舞蹈來釋放了自身情感,讓自己從舞蹈中獲得快樂、鍛煉身體并放松身心。
2.加強文化傳承
我國每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而舞蹈文化藝術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各少數民族文化研究與傳承都有重要意義。新形勢下各民族文化不斷碰撞與交流,加強各民族舞蹈藝術保護與傳承,不斷發展民族舞蹈藝術對弘揚民族文化意義重大,將民族舞蹈藝術有效融入到高校舞蹈教學中,是有效解決民族文化傳承人斷層等問題的重要選擇,不僅可以豐富高校舞蹈教學內容,也可以促進文化傳承和培育符合現代文化發展的民族文化繼承者。
二、高校舞蹈課程教學中民間舞蹈藝術傳承面臨的難題
新形勢下高校在重視文化知識傳播的基礎上,更注重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使得藝術類學科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學校的重視。舞蹈教學一直是學校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高校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創新和完善,其在高校教育體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成為高校教學中的重點學科。作為主要學習課程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許多舞蹈老師僅僅具備舞蹈教學技巧的傳授能力,對于民間舞蹈中存在的文化內涵知之甚少,在舞蹈教學中也很少強調民族舞蹈藝術的民族性和傳承性,由此對學生的文化藝術熏陶發揮作用有限。同時,許多學生對民間舞蹈的理解主要停留在華麗的舞姿、柔軟的身段、輕柔的節奏等幾方面,間接忽略了民族舞蹈的藝術價值與重要意義。在其他文化沖擊下,民間舞蹈藝術存在著被邊化甚至是部分民族舞蹈項目有被退出舞臺的危險,對民間舞蹈傳承和發展造成了消極的影響,也對我國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弘揚同樣造成了極大的限制與阻礙。
1.民間舞蹈保護意識薄弱
經過歷史濯洗后沉淀形成的舞蹈形式都是精華表現形式西方文化沖擊與現代市場發展不同程度上造成了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發展面臨著被邊緣化的難題。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歷史以及文化底蘊,因而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與獨特的韻律。當今時代經濟需求不斷增長使得大學生生活節奏陷入了加快循環的狀態,科學技術發展也使得大學生對新科技、新技術的追求欲望越來越強烈,在此背景下傳統文化尤其是民間舞蹈藝術文化卻正在逐漸被淡忘、被遺失,高校學生將關注點放在了新科技方面,從而忽略了民間舞蹈藝術文化。從根本上來說,高校學生忽略民間藝術保護的最終結果就是民間文化逐漸退出我們的日常生活。為解決這一題,政府部門針對民間舞蹈也出臺了相應的保護文件,明確指出要將民間舞蹈納入教學體系中,高校正在積極加強民間舞蹈藝術教育。但是,現實情況是民間舞蹈藝術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內容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傳承和發展,因為之高閣高校學生對民間舞蹈藝術保持著仰望與崇敬的態度,而并非是了解掌握與傳承發展,因此也不能夠有效傳承與保護民間舞蹈藝術,高校民間舞蹈藝術教育課程也難以發揮應有作用。因此,新形勢下高校舞蹈課程開展民間舞蹈藝術教學時,如何在不受其他文化干擾的前提下保持原有獨特的文化特征并得到有效傳承發展,已然成為當今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高校民間舞蹈藝術教學需解決的一大難題。
2.民間舞蹈藝術文化教育重視不夠
民間舞蹈藝術是人民生活的一種反映形式,產于民間,流傳于民間,受民俗文化影響較大,雖風格較為穩定,但表演形式相對自由。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民間舞蹈元素和形式也各不相同。由于民間舞蹈在發展過程中,受到時間、地域、民族等諸多因素的限制與影響,其表現風格與舞蹈技巧也差異顯著。民間舞蹈藝術表演性較強,對學生的專業功底有較高要求,這也導致高校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均只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舞蹈技巧的掌握和動作學習上,而未對民間舞蹈藝術理論知識與民族特點把握引起重視。結合民間舞蹈的特點,高校學生的學習重點在于情感的抒發,肢體表達僅僅是舞蹈情感的表達形式,但并不是民間舞蹈的核心,如果一味追求肢體的機械性表達,而忽略了情感層面的深化學習,就無法將民間舞蹈藝術的韻味展現出來,更何談傳承與發揚。因此,新形勢下高校民間舞蹈教育要將重點放在學生情感和文化素養培養方面,這也是高校民間舞蹈藝術更好傳承發展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3.民間舞蹈傳承人越來越少
經過歷史長河的沖刷與洗禮,民間舞蹈還能傳承至今主要靠一代代民間舞蹈藝術傳承人的堅持與努力。民間舞蹈藝術教育,不僅需要教師和學生深入接觸民間舞蹈文化,更需要深入了解舞蹈背后的民間傳統習俗、風俗、成因以及發展過程等,高校學生了解這些才能逐漸明白民間舞蹈文化和掌握舞蹈藝術的民族特色,并真正實現民間舞蹈藝術的熏陶教育。民族藝術傳承人,就是活體教科書與儲存庫,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也是高校學生更好了解民間舞蹈藝術的重要來源。但是新形勢下民間舞蹈藝術文化教育和堅守,受到來自于經濟、社會與快速文化的多重沖擊,能夠主動參與民間文化傳承并選擇堅守的年輕傳承人越來越少,這也是高校民間舞蹈藝術傳承面臨的一大難題。一方面,民間舞蹈文化保護意識不強,專業的傳承人數量越來越少,被人們遺忘的民間舞蹈藝術項目越來越多,有的藝術形式被邊緣化甚至已經永遠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導致各區域高校難以有效凝聚民間舞蹈藝術文化。另一方面,我們目前能夠接觸到的民間舞蹈藝術都是代代相傳留下來的存在著傳承對象和過程過于狹隘的問題,比如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等做法使得民間舞蹈藝術傳承者越來越少,同時因為歷史沉淀等因素導致民間舞蹈藝術文化產生缺失和遺漏。將民間舞蹈藝術引入到高校舞蹈教學課程上,我們就應重視這些問題,讓民間舞蹈傳承者走進高校舞蹈課堂上來,這樣不僅可以擴大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面,還可以將其整理、編輯成規范的教材,讓學生掌握到更準確更全面的民間舞蹈藝術,讓他們自動承擔起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重擔來。
三、民間舞蹈藝術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傳承的建議
從本質上說,民間舞蹈藝術是一種特點鮮明、趣味性和娛樂性較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它源于民間且傳于民間,所體現的是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生產實況,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為響應國家保護民族傳統文化號召,保障民間舞蹈藝術的良好傳承,各大高校紛紛將民間舞蹈藝術引入到舞蹈教學中,但是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對民間舞蹈理解的都不夠深刻,無法讓學生通過民間舞蹈藝術學習真正了解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體會民間舞蹈的韻味。因此,民間舞蹈藝術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傳承,還需要發展建立一支專業的民間舞蹈教師隊伍,合理設置民間舞蹈藝術教育課程并采取多種授課形式,促進高校學生的民間田野實踐學習,讓學生掌握民間舞蹈基礎技巧的同時,增強學生對民間舞蹈藝術文化底蘊的正確認知,了解民間舞蹈藝術背后民族獨有的風土人情與文化特色,不斷激發他們對民族文化的探究欲望,樹立正確的民族文化保護意識與傳承意識,讓他們自覺承擔起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重擔,讓民間舞蹈藝術在他們的手里不斷發揚光大。
1.建立民間舞蹈專業教師隊伍
受民間舞蹈藝術的特殊性影響,對民間舞蹈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其教師整體素質對于民間舞蹈藝術的整個教學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舞蹈專業功底,還需要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理論功底。因此,民間舞蹈藝術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傳承首先要建立一支民間舞蹈專業教師隊伍。是重點在于“挖掘”,高校要加大對于民間舞蹈藝術家的引進,邀請本區域具有民間舞蹈專長的藝人到高校舞蹈教學課堂上來,通過與民間舞蹈家相互合作為高校民間舞蹈教育的傳承提供更加專業的教學,讓他們以專職或兼職形式來集體向學生傳授民間舞蹈作品和素材的學習,為民間舞蹈藝術家提供更多的舞蹈傳承人的選擇,共同推動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培養出更多的民間舞蹈藝術家。二是由區域范圍內的高校抱團發揮作用,組織同一地區不同民間舞蹈藝術項目的藝人同臺演出,通過民間藝術家演出與即興表演來帶領學生學習民間舞蹈藝術活動的獨特創造性,讓他們成為高校學生民間舞蹈藝術學習的重要教師。三是借助媒體力量挖掘本區域更全面的民間舞蹈藝術項目與傳承人,讓民間舞蹈藝術傳承人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開展“互聯網+民間舞蹈藝術教育”,通過互聯網直播、在線教育課程等方式來引導高校學生的學習。四是加強高校現有舞蹈教師隊伍的民間舞蹈藝術教育熏陶,定期對舞蹈教師的知識素養進行培訓考核,組織教師進行系統性的民間舞蹈藝術熏陶學習。
2.合理設置民間舞蹈專業課程
目前為了響應民間舞蹈保護的政策,讓已經逐漸湮滅的舞蹈文化煥發出新的光彩,各大高校紛紛開設了民間舞蹈教學課堂,為學生講解民間舞蹈的相關理論知識與表演技巧。但是,由于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缺乏規范性與系統性,導致學生無法深入了解民間舞蹈韻味與文化內涵。因此,在民間舞蹈教學課程設置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一方面,在教學內容上,注重本區域民間舞蹈藝術項目的挖掘,和民間舞蹈藝術傳承人共同研究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上,讓民間舞蹈項目與現代舞蹈教學項目共同進行,帶領學生挖掘民間舞蹈的藝術特色和重要價值,并正確看待民間舞蹈藝術與現代舞蹈項目。再者,要把握好民間舞蹈藝術教學的重點,在重視舞蹈肢體教學的基礎上要嚴格規范民間舞蹈中民族特色動作,并為學生深入剖析特色動作背后的文化內涵,加深他們對獨特民族文化的理解,以便在肢體動作表達時將情感元素更好地融入進去。只有更好掌握民間舞蹈的文化背景與理論知識,才能實現肢體動作與情感的完美結合,將民間舞蹈的韻味展現出來。部分高校舞蹈教師為了提升學生課程的通過率與學生對舞蹈的表現能力,將動作技巧作為教學核心,對學生文化知識、理論知識、情感元素方面的學習沒有引起重視,導致學生雖然能夠熟練展現民間舞蹈的肢體動作和表演技術,但從根本上來說表演缺乏情感,對學生了解民間舞蹈也沒有較多幫助。因此,教師在調整教學模式時要將技術與理論教學結合起來,比如在民間舞蹈藝術教學中為學生講解某一民間舞蹈的民族特色、創作背景以及相關理論知識,讓學生對其有初步認知和概念,對其表現形式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行幻想所處時代背景、舞蹈形式與情緒表達方式,進而讓學生帶著情感和理解來宅成民間舞蹈項目的肢體動作學習,讓他們更好掌握民間舞蹈藝術精髓,并傳承民間舞蹈文化。
3.促進民間舞蹈“田野實踐”學習
在高校舞蹈課程中為了將民間舞蹈的藝術性充分展現出來,需要教師和學生對民間舞蹈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地了解,掌握民間舞蹈的發源、意義以及舞蹈存在的形式。在此要求下,院校應組織舞蹈教師以及學生深入到不同民族和民間舞蹈藝術項目當中,實地了解每個民族的風土人情與文化特色。同時,利用暑假寒假組織學生還要不斷搜集和整理民間舞蹈藝術相關資料,以充實民間舞蹈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從多個不同角度探究民族文化內涵,對其產生、發展過程進行深入了解。通過“田野實踐”學習這種方式,教師既可以將這些知識引入到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讓教學內容更豐富、多彩,還可以充分了解民族舞蹈藝術的文化精髓,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民間舞蹈學習條件,同時也有利于民間舞蹈藝術傳承。從根本上來說讓學生利用假期對民間舞蹈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其生存環境、文化底蘊和背后的故事,有利于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民間舞蹈藝術傳承觀念。再者,組織舞蹈教師和學生實地調研民間舞蹈風情和文化,通過互聯網、傳承人以及現場等不同的渠道獲得關于民間舞蹈根源、發展歷史與變化等知識,可以讓他們掌握民間舞蹈的精髓以及傳承的重要價值,承擔起民間舞蹈藝術傳承和保護的責任。
結語
單一的舞蹈藝術教學只能夠讓學生了解肢體動作,對于其肢體動作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卻了解不夠;另外單一的民間文化教學也只會讓學生們感覺枯燥、乏味。民間舞蹈藝術進校園,是民間文化和舞蹈藝術有效結合教學的重要方式,民族舞蹈課程安排是結合開展舞蹈與文化教學的重要選擇,可以有效保證學生的文化素養教育。尤其是新時代高校學生面臨著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不斷増大的生活壓力與各種冗雜的快餐文化、舶來文化等現代文化,傳統文化在高校學生的生活中卻沒有一席之地。相比民族舞蹈的柔美和婉約,高校學生更喜歡街舞的節奏感和帥氣;相比傳統文化的歷史底蘊,他們更愿意吸收陌生而新鮮的外國文化。而面臨文化的沖擊,我們需要正確處理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沖突。在我國傳統藝術文化中,民間舞蹈作為重要組成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舞蹈教學中加強民間舞蹈藝術的融人入,對于促進我國民間文化傳承和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新形勢下我們要將民間舞蹈藝術引入到高校舞蹈教學課堂上來,開設民間舞蹈課程教學,以文化為基底,培養舞蹈技巧,在民間舞蹈專業教師培育、民間舞蹈課程設置、民間舞蹈田野實踐等方面下功夫,促進民間舞蹈藝術在高校更好地傳承發展,讓大學生成為民間舞蹈藝術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注釋:
①曾婕,陽秀紅.作為“精品”的普通高校舞蹈課程建設2016年普通高校舞蹈精品課程教學研討會[J].舞蹈,2017,000(001):18-21,25.
②袁芳.淺析如何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傳承民間舞蹈藝術[J].大眾文藝,2018000(018:209
③楊燦.淺析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傳承民間舞蹈藝術[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000(026):80-81.
④曾婕,陽秀紅.作為“精品”的普通高校舞蹈課程建設[J].舞蹈,2017(1)18-21
⑤傅小青.高校民族舞蹈文化傳承及其“心授性”與“規訓性”%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Dance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6,000(003):64-68
⑥周璐璐,蘇仲霓.試談當代高校舞蹈創作的文化體認及發展路徑[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7(1):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