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詩靖 楊鈞寧 王梓凌 李霄鶴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的美好愿景已經成為社會上下的共識。近年來,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中,中國鄉村由于具有不同地域的差異性和多元性,其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中表現出不同經濟結構模式和階級人口更新等一系列的“鄉村紳士化”現象。伴隨中國鄉村紳士化的發展與推進,引發了鄉村紳士化進程中人口遷移或置換、鄉村景觀空間的更新與重塑、鄉村經濟結構模式的建設與重構等一系列問題。本研究從中國鄉村紳士化的角度出發,辨析中西方紳士化的差異,解釋中國語境下鄉村紳士化發展的背景與形成條件、發展過程以及影響機制,提出相應的建議與對策,以期為城市更新環境下中國鄉村的轉型、更新與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紳士化;鄉村紳士化;城市更新;階層結構;經濟結構;景觀結構
中圖分類號:F5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21)06-0035-06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Rural Gentrification in
China and the West Under Urban Renewal EnvironmentDeng ShijingYang JunningWang ZilingLi Xiaohe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2)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roposed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his report to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vision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countryside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difference and pluralism of different regions,Chinese villages show a series of “Gentrification”phenomena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enewal,including different economic structure models and class population renewal.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advancement of rural gentrification in China,a series of problems have arisen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gentrification,such as population migration or replacement,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landscape spac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economic structure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gentrification in China,the authors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gentrification,explains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of rural gentrification in the Chinese context,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renewal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renewal.
Key words:gentrification; urban renewal; stratum structure; economic structure; landscape structure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的美好愿景已經成為社會上下的共識,中國大城市周邊地區的鄉村憑借相對完好的自然與社會資源,也在積極踐行新一輪的旅游開發與社區建設。但是,中國鄉村具有不同地域性、差異性和多元性,導致其具有不盡相同的“鄉村紳士化”特征,所以中國鄉村紳士化的建設與發展需要根據其不同的鄉村文化背景和經濟模式進行相對應的認知與開發。本研究從中國鄉村紳士化的角度出發,對中西方紳士化進行客觀比較,闡述了中國語境下鄉村紳士化發展的形成條件、發展過程以及影響機制,并結合中國的制度、文化、社會、經濟背景來探究其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與對策,以期為城市更新環境下中國鄉村的轉型、更新與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1鄉村紳士化的產生條件與演變情況
1.1紳士化的早期概念與發展情況
“紳士化”一詞最初是由英國學者羅斯·格拉斯(Ruth Glass)于1964年提出描述英國社會城市化現象的,二戰后倫敦內城社會空間的變化導致中產階層進入衰敗的工人階層鄰里進行物質環境更新并聚居,使得倫敦城內中產階級的遷移使得工人階級的人口置換[12],從而引起城市社區變遷、城市結構變化的一個概念[3]。Neil Smith將傳統的紳士化過程描述為中產階級置業者、土地所有者與職業地產開發商對于工人階級居住鄰里進行占有和取代的過程[4]。紳士化的早期概念也強調了與城市更新(redevelopment)的區別,前者涉及場地原有建筑與景觀的翻新和整修,后者強調在原有場地上進行新建活動。在此發展背景下,學者主張將紳士化概括為:①資本再投入;②高收入群體遷入使得原場地社會地位提高;③物質景觀的新建;④直接或間接取代原住民群體。以此成為判定與分析紳士化對社會、經濟以及人口重構影響的重要理論工具。
1.2鄉村紳士化的產生背景與演變
1990年代,跨國資本與地方政府積極推進城市開發進程,歐美國家追求更大范圍內的發展空間,在區域城市內出現紳士化的擴散和重構效應,包括在城市邊緣地區、文化遺產空間、商業零售空間、濱水空間、棕地、大學周邊地區以及鄉村地區進行開發和利用,進而導致原有社區的高檔化與階層化現象,由此萌生了商業紳士化、旅游紳士化、學生化以及鄉村紳士化等概念[4]。而“鄉村紳士化”的概念就是由英國社會學家帕森斯(Parsons)所提出,他指出現代城市中的中產階級人士出于對鄉村自然環境和居住條件以及文化氛圍的追求和偏好,尋求自然和諧宜居的休閑生活方式[5],隨著城市人群開始向鄉村聚落進行移動和搬遷,農村地租和價值開始上升,鄉村原住民以及租客很難支付得起租金,于是向著更加偏遠的郊區搬離,進而導致鄉村原住民的人口置換問題以及鄉村傳統的社會階層結構模式開始發生轉變[6]。
1.3中國鄉村紳士化的特征與定義
與西方背景下的“紳士化”研究不同的是,從中國近年來對鄉村紳士化的研究和探討來看,“鄉村紳士化”進程中的影響因素不僅僅是西方研究中的經濟水平、階層結構、文化水平等等所能定義和判定的。何深靜等[7]認為鄉村紳士化的主體可以是任何帶有不同目的的多樣化的社會群體,可以將紳士化看作一種廣義上的社會空間變遷的過程,而不是單純的社會階層的替換和農村人口的置換。從狹義上來看,中國當今紳士化的定義轉變為資本力量與階級力量對于城市空間,甚至是鄉村空間的再造和重構的過程。即中國的鄉村紳士化在客觀上推動了傳統鄉村的經濟結構模式,為鄉村的就業渠道和經濟增長都提供了全新的幫助。從表1可以看出,紳士化演變前后在經濟結構、政策環境、人口結構等方面的前后差距較為明顯。
2鄉村紳士化轉型期的發展特點
2.1經濟結構轉型中的“地租差”
鄉村紳士化進程發展中所帶來的一個重要現象就是鄉村經濟模式的改變。鄉村傳統的農業、林業、畜牧業等收益已經無法滿足鄉村紳士化進程中經濟結構模式。Walker將加州中部社區的重建描述為“景觀的自然資源生產以景觀的審美消費為主”[7]。傳統的鄉村景觀空間和景觀要素對于進駐的城市中產階級、投資家的吸引力逐漸下降和消失,更多的審美消費來自于鄉村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進一步成為城市中產人士“個人意志”或“群體意志”上的審美環境,進而根據這種審美意志進行翻新和改造甚至重建。鄉村新建建筑和綠化用地的數量和價值日益增長導致中產階級對鄉村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以及建筑文化再利用的生產、消費和收益的創造。總而言之,“地租差”的概念就是將鄉村傳統的經濟結構模式從原有的農業、林業和畜牧業等等原始產業轉變為以城市紳士所意志和主導的審美主義經濟模式。
2.2“后農業生產”帶來經濟鋪墊
在西方的農業發展進程中,“后農業時代”的到來意味著農業發展形式的改變和進步,先進的技術和可得的機械促使鄉村農業生產更加高效和高收益。但是日益機械化的生產模式也造成了鄉村的農業人口流失問題,先進的技術和全自動機械化的生產在給我們帶來便捷和利益的同時也導致了農業轉型時期的人口、資本的流動和缺失。在“后農業生產”的大背景之下,鄉村紳士化的出現被看作是一種鄉村土地脫離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之后的一種再投資、再更新的一種新型結構模式。Darling進一步指出,對于鄉村土地的再投資并不在于對衰敗的物質景觀進行修繕,而在于充分的利用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實現中產階級對于自然環境的消費,以此實現鄉村土地最大化的地租收益[78]。
3中西方紳士化的內外差異與演變機制
3.1紳士化形成前的“紅線政策”
西方紳士化的前身來自于“紅線政策”(The red line policy)的出臺,美國歷史發展的早期,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導致城市人口數量激增,隨之帶來的就是城市中的住房、基礎建設、配套設施、公園建設等一系列移民現象導致的問題使得美國政府措手不及,住房問題的擱置、配套設施的不齊全、物價飛速的上漲使得外來移民的“城市生活”并沒有得到好轉。不平等且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紅線政策”,使黑人社區的土地價值日益衰退,導致沒有企業家進行投資和建造,政府在相應的配套設施例如城市公園、游憩綠地、林蔭大道等等方面也以忽視而告終。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貧富差距明顯,“貧民窟”“城中村”隨之涌現。
3.2西方城市化現象的發展途徑
城市人口的急劇膨脹以及城市用地不斷的對外加速擴張,城市自身的發展開始出現問題,環境污染、大氣污染指數升高、城市交通擁擠、城市供需比例不均、犯罪率增長等一系列“城市病”的出現使得現代城市的發展出現延緩、停滯現象,進一步的導致城市人口向著農村以及郊區進行回流。美國學者波恩在1976年首次發現和提出上述這樣一個“逆城市化”的現象和概念(圖1)。在西方國家,“逆城市化”現象的出現其實是現代城市人民追求郊區和鄉村自然環境的美好愿景的結果,自然原始的鄉村環境、清新自然的林間空氣、和諧共處的人居氛圍、低廉的土地租金、更加長久的土地使用權都是吸引城市居民遷移郊區和鄉村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導致西方國家“逆城市化”的重要原因。
3.3中西方國家差異性土地制度
大部分西方國家的土地制度實行私有制,大部分的城市和鄉村土地都屬于個人所有制。在西方國家保障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想要通過市場將個人私有土地兼并在價格成本和時間成本上都頗高。這一些交易過程中的繁瑣和瓶頸導致了西方國家土地兼并問題減緩,進而導致城市更新的步伐緩和,隨之而來的好處就是西方國家人民的個人私有土地與住房財產得以保護,給“紳士化”進程和原有居民的遷移居住地提供了更長的緩沖時間和空間。中國采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土地制度。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現行的公有制土地制度,城市人口以較高的效率和速度向城市邊緣擴張和發展,國家將原本的集體土地征用變成國有土地,再進一步的將國有土地賣給房地產開發商,減少其中的談判和議價過程。城市化急速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城市中心地帶的老舊住宅和社區的拆遷和翻新,以及城中村的涌現,而最終的結果就是促使了“紳士化”的發展。
3.4中西方紳士化階層演變機制
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不論是對城郊、鄉村的自然環境的向往,還是對鄉村悠閑自得的生活氛圍的喜愛,亦或是對鄉村產生個人意愿的改造和具有個人目的性的更新,都導致了人口大規模且快速的向城市邊緣化的鄉村進行流動。然而,在早期的西方紳士化概念中,最早一部分的中產人士的進駐和投資使得鄉村的原住民進一步的被外來城市移民所驅趕進而搬離,所以在西方的紳士化階層人口流動中,產生了“中產階級犧牲下層階級,移民取代居民”的影響結果[89]。
然而,中國鄉村紳士化現象較少存在“階層替換”這一概念,在廣州小洲村的紳士化過程中,城市中具有較高經濟水平和社會階層的中產人士利用并投入一定的經濟資本,對鄉村個人的私有土地進行收購和投資,共同參與鄉村的重建與翻新,進而對鄉村經濟身份的轉變上進行了了良性重構,使得原住民主導的鄉村單一階層性演變成為了城市中產階級人士——鄉村原住民、城市藝術家——鄉村原住民、城市景觀投資者——鄉村原住、民宿企業投資者——鄉村原住民等之間的合作化多元性階層結構,這是與早期西方紳士化進程中單一性的“階層替換”截然不同的一個方面。
4鄉村紳士化進程中的問題對中國鄉村紳士化的啟示
4.1城市更新中的“紳士化陷阱”
由于住房資源的緊缺、基礎設施的缺乏、公共服務的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的涌現,政府的解決辦法若是想僅僅將這些“不盡人意”的區域翻新、改造和重建就可以全面解決問題的話,那很大可能就會掉入“紳士化”陷阱中去。例如,在美國“紅線政策”壓迫和排擠下的黑人社區的住房緊缺、環境惡劣、配套設施不齊全、資源匱乏的問題被政府大力改善之后,該區域的土地利用價值就會隨之升高,進而導致這個區域的房價和物價都會隨之增長,隨之而來的就是城市中心的中產階級投資者的入駐。隨著市場目光的集中和熱度的上升、房價和租金的壓迫,導致該區域原本的黑人(或是鄉村原住民)承擔不起高昂的租金和物價,獲得城市中產階級投資者的有限賠償款之后搬離這塊屬于他們的鄉村土地。久而久之,城市更新后的“問題”社區又被原本中產階級所取代,原住民也被城市中產階級人士所置換,這些改造和翻新的社區和區域就隨之進入了“紳士化”進程。
4.2“城中村”現象的隨之而來
“城中村”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一種特有的現象,城市的不斷擴張和發展將農村耕地和用地進行征用和建設,導致被征用剩下的自建宅基地被周圍的城市包圍,進而形成了鄉村原住民居住的城市中的農村聚落。“城中村”沒有獲得城市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1112],缺乏了本應該由政治支持并且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以及城市中具備的綠化系統。盡管“城中村”給市民帶來的印象大多都是“臟亂差”“難聞”“治安不好”“違章搭建”等等,但是這些居住條件不好的小出租屋恰恰能為城市外來打工者提供生活的便利之處,區位方便、周邊配套設施齊全、節省上下班時間等優勢正是這些“城中村”得以存活和保留的原因。
4.3中國鄉村紳士化發展的啟示
4.3.1促進與加強村企合作
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積極推動企業進駐鄉村開發和發展鄉村旅游,采用政府、企業和村民三者動態平衡的發展模式,在三方良性的溝通和配合之下,積極發展“后農業時代”的生產力,拓寬經濟結構市場,積極開發第三產業,進而增加村民就業率,提高村莊經濟結構效益。
4.3.2建設與優化物質景觀
適當融入商業性景觀,將鄉村文化與城市現代審美融合,在保留和傳承傳統文化物質景觀的基礎之上,賦予其多元文化融合的商業化消費審美和特征。豐富當地傳統物質景觀成分,保留鄉村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建筑、景觀,進一步對其適當開發與利用、維護與翻新,發揮其潛在文化、藝術和經濟價值,從而吸引更多城市旅游者,以帶動鄉村旅游經濟蓬勃發展。
4.3.3豐富與拓展經濟結構
通過村企合作的良性溝通,城市投資者通過商業化的方式將村民自建房改造成為迎合旅游者偏好的民宿或餐廳,以吸引更多的城市旅游者進行消費,在此基礎上,更多的第三產業開始萌發,融合現代化元素的咖啡館、酒吧、紀念品商店、藝術商城等消費場所的出現,也進一步豐富了村莊的經濟結構,拓寬村莊的消費領域,進而增加村民的經濟收益。
4.3.4權衡紳士與村民博弈
由于城市紳士與鄉村原住民生活背景、文化審美以及對自然的理解上的差異,導致二者在對鄉村進行更新改造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分歧和博弈,二者在營建自己理想化的鄉村景象的同時,試圖將自身的審美意志糅雜進入鄉村建設,以至于鄉村呈現出多元化且不協調的物質景觀景象[13]。根據研究和探討,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對紳士與村民進行多方位的教育宣傳:
(1)多方宣傳與開展鄉村文化展覽。通過在村內進行定期的文化展板宣傳、開辦城鄉文化展覽等一系列活動,吸引并獲取外來旅游者的景觀偏好和文化審美,對癥下藥地進行鄉村更新與改造,更加高效地輸出鄉村文化。拉近紳士與村民之間的關系,使其進行深入地交流與溝通,而不只是浮于表面的經濟利益關系,更深層次的文化交流有助于鄉村文化建設的良好發展。
(2)融合多元化的本村物質與要素。在保留和傳承本村文化和建筑的基礎之上,積極接受來自城市更新過程中的外來文化輸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文化融合的過程中注重兩者的協調性和結合性,使得鄉村紳士化的發展進程更加柔和。
(3)全面化加強紳士與村民的交流。定期開展文化交融會議、紳士——村民交流大會,以拉近紳士與村民之間的關系,使其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而不只是浮于表面的經濟利益關系,更深層次的文化交流有助于鄉村文化建設的良好發展。
5結論
鄉村紳士化被認為是城市更新發展中的必然途徑,客觀上推動了傳統鄉村的經濟結構模式,在更新和重構了傳統鄉村的經濟結構的同時,為鄉村的就業渠道和經濟增長都提供了全新的幫助。由于中國鄉村的多樣性,不同地區的鄉村都展現出不同的紳士化進程現象,但與西方傳統語境下的紳士化截然不同的是,中國鄉村紳士化的動態展演并沒有伴隨原住民人口的完全置換和更新,例如,廣東上良村的紳士化進程中,良好的政府、村企的三方合作使得鄉村在物質環境的更新于發展過程中大力推進了鄉村振興,使得鄉村居民在鄉村更新的大環境之下也能夠通過自身的勞動與生產獲得效益,避免了被置換的風險。總而言之,通過本地物質環境的建設重構了原本封閉落后的鄉村,成為推動鄉村紳士化發展的重要力量[13],做好外來紳士與本地村民的協調發展、合作共贏、互利共贏是紳士化外部機制問題的首要因素。其次,做好鄉村內部機制問題的合理構建也是紳士化進程中的重要因素[1314],在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協調好外來紳士和本地居民的經濟結構形式、投資方式、審美意志、鄉村景觀偏好等相關因素是達成鄉村內部機制合理、長期且有效發展的重要途徑。多方位的考慮和全面化的發展能夠進一步為鄉村紳士化的合理發展和健康運行提供有效的幫助。
本文基于轉型期的中國語境之下,闡明了鄉村紳士化的形成條件和發展過程,進而從中西方土地制度的差異、中西方城市化現象和紳士化后的階層結構四個方面辨析了中西方紳士化的顯著差異。由此得知,鄉村紳士化帶給不同鄉村不一樣的表征現象和內在影響,城市紳士的進駐、投資和更新都賦予了鄉村更具豐富性和多樣性的文化氛圍和審美意志。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推動之下,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企業家的熱情投資,使得鄉村原住民在紳士化進程中擁有發揮自身能動性的主體意志,與企業家們的良性互動使得二者之間維持互利共存,合作共贏的動態關系。所以,基于中國特殊的土地制度和良好政策之下,鄉村紳士化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城市衰敗社區的經濟結構和人口階級的簡單替換,而是新時期中國農村發展中農村人口的多元化重構以及鄉村經濟結構體系的良性轉型。
參考文獻
[1]Lees L,Slater T,Wyly E. Gentrification[M]. New York: Routledge,2008.
[2]Johnston R J,Gregory D,Pratt G et al.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4th ed[M]. Oxford:Blackwell,2000: 294296.
[3]Cloke P,Phillips M,Rankin D. Middle class housing choice: Channels of entry into Gower,South Wales. Champion T,Watkins D.People in the Countryside[M]. London: Chapman,1991: 3852.
[4]LEES L. SuperGentrification: The Case of Brooklyn Heights,New York City[J]. Urban Studies,2003,40(12): 24872509.
[5]Smith N. Gentrification and Uneven Development[J]. Economic Geography,1982,59(2):139155.
[6]何深靜,錢俊希,徐雨璇,等.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鄉村紳士化的時空演變特征[J].地理學報,2012,67(8):10441056.
[7]何深靜,錢俊希,鄧尚昆.轉型期大城市多類紳士化現象探討——基于廣州市六個社區的案例分析[J].人文地理,2011,26(1):4449.
[8]何深靜,劉玉亭.市場轉軌時期中國城市紳士化現象的機制與效應研究[J].地理科學,2010,30(4):496501.
[9]張娟,王茂軍.鄉村紳士化進程中旅游型村落生活空間重塑特征研究——以北京爨底下村為例[J].人文地理,2017,32(2):137144.
[10]邱建華“.紳士化運動”對我國舊城更新的啟示[J].熱帶地理,2002,22(2):125128.
[11]薛德升.西方紳士化研究對我國城市社會空間研究的啟示[J].規劃師,1999,15(3):109112.
[12]張海,盧松,饒小芳.西方紳士化研究進展及其對我國城市建設的啟示[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20,36(1):121128.
[13]關晶,張朝枝.民宿業背景下鄉村紳士化的特征與驅動機制——莫干山鎮案例研究[J].旅游論壇,2020,13(2):8193.
[14]盧松,張海,饒小芳.西方鄉村紳士化研究進展[J].人文地理,2019,34(3):16.
(責任編輯:鄭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