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君
【摘? 要】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區域活動適合讓幼兒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有利于凸顯幼兒優勢智能。然而目前的區域活動中,傳統的活動方式、活動內容與評價模式使得幼兒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在區域活動中尊重幼兒個體差異,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索與創造。
【關鍵詞】 個體差異? 區域活動
幼兒的發展有著階段性的特征,每個幼兒在進程相似的發展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盡相同。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認知方式、風格、水平和不同的學習動機、興趣、態度等,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尊重幼兒個體差異。區域活動為幼兒構建了一個獨立自主探究的平臺,將尊重個體與區域活動相結合,使“每一位幼兒獲得發展”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具體落實。
一、具有差異性的區域活動目標
教師要為幼兒制定富有差異性的活動目標,以適應不同幼兒的需要。差異教學既照顧差異又對每個幼兒都具有挑戰性,允許幼兒通過不同的途徑、方式和速度去學習。保證教學目標的設置能夠處于多數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使每個幼兒都能達到活動目標的最低線,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最大限度的、富有個性的發展。具體到每一個區域中,活動目標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不同的層次,適應不同幼兒的需要,并鼓勵幼兒努力達到最高層次的目標。
二、彈性的組織形式
《指南》中強調:“自由、自發、自主是游戲的本質特征,而這三個‘自’意味著要根據幼兒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規劃游戲時間,使幼兒的個性差異在游戲中更加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應該根據幼兒游戲的需要彈性規劃游戲時間,把時間還給幼兒,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如幼兒在科學區玩“紙的力量”,探究多少塊石頭放在廚房用紙上,紙會破裂。由于廚房用紙堅韌,游戲時間到了紙還沒有破,幾個幼兒的探究興趣正濃,如果教師貿然終止游戲時間,那么幼兒便缺少了一次動手探索的機會,下次游戲時,興趣也可能不復從前。筆者延長了游戲時間,沒過多久,紙終于破了。在游戲講評時間請這幾位幼兒上臺分享實驗結果,其他幼兒也獲得了一次學習機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導、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對于有限的區域空間,我們可以通過桌面、墻面、地面的整合來合理規劃區域。如筆者班級的美工區空間狹小,缺少作品展示的地方。筆者在天花板上系上彈性繩將作品懸掛垂下,幼兒欣賞作品時只需輕輕一拉,這就解決了缺少作品展示的問題。我們還可以利用戶外或走廊來設置活動空間,如建構區占地較大,放在室內不方便,且聲音嘈雜容易引起干擾,筆者所在班級外走廊空間充足,于是筆者將建構區放置在走廊中,使搭建空間大為增加,幼兒有充足的地方鍛煉各種搭建技能。同時搭建積木、幼兒交流所產生的聲音,也不會對室內需要安靜的活動區域產生影響。
三、開展層次性、生成性的活動內容
活動材料的層次性要求教師考慮區域材料的投放是否符合本班幼兒現階段的能力發展水平,在材料投放上體現難易不同,以此來適應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
活動材料的生成性要求教師善于通過觀察適時抓住孩子的興趣點,生成新的區域內容。例如教師在語言區發現幼兒用連環畫的形式記錄自己看過的故事,于是及時地為幼兒提供了制作連環畫的工具和材料,“連環畫制作中心”應運而生。有的孩子在畫完畫后喜歡將畫作內容講述給同伴聽,于是誕生了“圖畫演播室”。幼兒在畫畫、講講中為其多元智能的發展與個性的展示提供更多機會。
四、多元化的評價
差異教學強調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幼兒的作品以及幼兒在活動中的語言、動作等都可以成為教師評價幼兒的依據。通過多元化的評價,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體會到成功,有助于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和積極的情緒情感。
還可以讓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幼兒之間的互相評價也會對幼兒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比如,小組同伴互相檢查游戲結果,這不僅可以幫助幼兒鞏固練習,還可以幫助教師迅速了解幼兒的掌握情況。通過評價他人,幼兒可以取長補短。
同樣的行為可能得到不同的評價,而不同的行為也可能得到相同的評價。比如,中班生活區“穿手鏈”游戲中,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穿好手鏈后,教師及時進行表揚;而對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不一定做出表揚,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按照間隔的方式串珠子嗎?你能穿好后給手鏈打個結嗎?……
教師對幼兒的評價要具體明確,而不是籠統模糊。我們常常會說“你真棒”等語言,但是幼兒具體不知道自己哪里有了進步,這樣的語言使用頻率太多后,對幼兒的激勵作用也會減少。如果用“你今天更細心了,繼續加油”“你的紅色涂得很均勻,真棒”這樣的話語表揚幼兒,幼兒就會知道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對幼兒的發展更有幫助。
結語
大一統的教學不適合所有幼兒,只有適合每個幼兒的教學,才是最好、最有效的,差異教學便是這樣的教學。區域活動的價值在于能夠滿足幼兒不同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幼兒個性的充分發展,值得我們教師深入探索。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筆者還將繼續上下而求索,更好地實現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幼兒個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肖菊紅.科學組織區域活動,促進幼兒個性和諧健康發展[J].學前教育研究,2009(8).
[2] 華國棟.實施差異教學,促進有效學習[J].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11).
[3] 史亞娟,華國棟.論差異教學與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7(1).
[4] 劉玲玲.幼兒園區域活動現狀分析及其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