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度學習,既是指在教學目標上為學生制定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元目標;也是指在行為上指導學生深度參與到學習中。在深度學習理念下,應當關注到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視野開闊以及閱讀思維的拓展,并且逐漸把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將學生的讀與思及時進行互動,以此完成學習任務,推進教學工作的深度開展。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 引言
在小學階段,學生剛剛開始投入語文學習中,其中閱讀是重要一環。在組織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指導學生展開閱讀,不僅要使學生學會閱讀,還要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和思考能力,使學生借閱讀的鑰匙,把握學習的主動權。文章以深度學習為理念,指導教師關注如何做出思考及判斷,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更為深刻的體驗,文章即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討論及互動。
二、 深度學習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思路
(一)注重教學的三維目標
在深度學習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不再僅僅是閱讀本身,而是更多地關注到借此指導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發現閱讀的趣味,由被動閱讀轉向主動閱讀。在深度閱讀之下,教師應當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指導學生參與學習。首先,結合每節課的教學,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閱讀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閱讀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除了每節課的三維目標,閱讀教學既要契合于整體的閱讀規劃,關注到不同年級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思路的結合,啟發學生在閱讀中成長和深度思考。
(二)關注對學生的興趣培養
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完成的任務。閱讀不僅是語文學科的必修課,也是學生展開學習的基礎所在。在組織學生閱讀時要注重興趣培養,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幫助學生形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在組織教學中,深度學習是指學生有深度參與感的學習,是能夠形成可持續閱讀能力的。關注學生興趣培養,注重學生成長,是深度閱讀的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深度閱讀往往是基于學生本身需求的閱讀,也是可持續的閱讀。在閱讀進程中,學生能夠逐漸發現閱讀的樂趣,積極參與其中,與閱讀書籍交流互動。
(三)在閱讀中指導學生思考
在閱讀中,指導學生做出思考,也是深度學習的意義所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是教師幫助學生完成獨立閱讀的方法。這種閱讀對學生而言也是能力的全面提升,能夠為學生未來進一步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在組織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互動交流,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三、 深度學習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注重對閱讀趣味性的培養
注重對閱讀趣味的深度挖掘,是深度學習理念指導下教學工作的重要需求。深度閱讀可以理解為以人為本的閱讀,即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需要教師更多地關注如何做到閱讀能力的提升,以此保障學生的閱讀并完成閱讀任務。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趣味性的培養,加強課堂的設計,帶動課堂氛圍,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趣味性。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開展閱讀教學,能夠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技巧得到提高,并且從閱讀中學習到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但教師也要從學生個體的性格特點出發,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調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課堂的實效性。在教學中,培養閱讀趣味性,應當做出積極設計。第一是創設豐富情境,吸引學生投入閱讀。在小學階段,教師可以預設豐富的情境,指導學生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逐漸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強化學生的體驗,如在學習《桂林山水》等課程時,借以多媒體帶學生暢游到相應的景色、場景中;學習《黃山奇石》時,帶學生展開想象。這些情境,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樂趣,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是培養閱讀文章的趣味感,以此增強學生的體驗。例如,在學習《大鬧天宮》時,可以借以“西游記”相關的動畫作品的剪輯,從多模態調動學生,并且以恰當的故事補充進去,吸引學生在課后進一步自主閱讀。
(二)在閱讀中激活學生思維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深度學習理念下,于小學語文中增加思考,帶動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以此鼓勵學生的學習。在小學語文深度閱讀的過程中,想要激發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就需要教師巧妙地創設課堂教學環節,利用多種有效的方式創造深度閱讀的氛圍,激發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就能夠為深度閱讀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更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為學生設計趣味性的問題,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加以思考,逐漸有所收獲。如在閱讀《誰是最可愛的人》時,可以從文章中找出“笑了笑”“笑起來”“笑著”這三個笑,是否是一個意思?分別表達什么含義?這樣,逐漸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對小學階段學生而言,教師應當關注到學生如何獨立思考、獨立閱讀,也由此在設置課堂問題時應根據班級學生的水平,設置分層提問,以不同的問題帶動不同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及判斷。在組織教學中,分層的問題設置,能夠吸引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學習并參與到課堂中,以此完成學習任務。在閱讀教學中,激活學生的思維,需要教師加強情境設置,如通過不同的情境設置,以不同的形式激活學生的思維。如基本的課堂提問;再如在課堂中讓學生結合閱讀做以仿寫、擴寫等,將自己的思考融入其中;再如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及時實現自主的交流與互動。整體而言,閱讀中融入思考,才能使學生逐漸投入閱讀的內容中,與其他人進行互動。
(三)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在深度學習理念下,需要幫助學生建構獨立閱讀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導下,每個學年都有不同閱讀量的要求,不僅在課堂中完成,也需要在課下完成。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逐漸掌握獨立閱讀的技巧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將必要的閱讀技巧指導給學生,如借以快速瀏覽去掃除閱讀中陌生字詞的障礙。以記讀書筆記去完成閱讀積累等。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在同一主題不同素材的閱讀中指導學生對比完成閱讀,如同一閱讀主題下散文和小說是不一樣的。在對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培養中,教師也要嘗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每天指導學生閱讀半個小時等,要求學生每周完成一本書的閱讀,制作閱讀卡片等。對小學生而言,參與感強的閱讀內容,適合于學生的閱讀管理,逐漸達成與閱讀素材的交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閱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長,教師也會提出不同的閱讀目標要求,需要指導學生投入其中進行閱讀和思考互動,在一定的計劃和學習中逐漸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在學生的閱讀中,教師作為陪伴者、合作者,要及時觀察和把握學生閱讀能力養成的進程及情況,做以必要指導,把更多的自主權交給學生。
(四)將讀與寫進行結合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讀與寫的結合,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思路所在。隨著年級提升,小學階段學生開始接觸到閱讀寫作。此時實現讀與寫的結合,既是語文作為語言學科一個整體的學習思路,也是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并且訴諸文字。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同時也是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的集中體現。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通過了解到自己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物,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并且在對各類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學習到許多寫作方法與技巧,閱讀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為自己的寫作積累豐富素材的過程。與此同時,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回憶起在閱讀時所學到的寫作方法和積累的知識點,并對這些知識點進行合理運用,提高自身對于文字的運用能力。在讀與寫的結合中,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讀寫結合的進行閱讀,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基于閱讀文章下的寫作練習。如學生在閱讀一篇文章后,可以進行仿寫、擴寫、速寫等。針對閱讀內容進行模仿或者是補充,發揮自己的想象,與文章作者形成“交流互動”。第二是基于文章表達自己的情感,抒發自己的情懷。如在閱讀一篇文章后,記錄下自己的感動、感知、理解等。閱讀文章為學生構建一個獨立的閱讀世界,而讀者在閱讀中與作者形成交流,以此實現感知與互動。讀寫結合之下,學生的閱讀不再是“讀”這一輸入的環節,而是輸入與輸出的雙向互動,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更為深刻的體驗,以此激活學生的感知和思維。讀寫結合,是新時期教學的思路,也是語言類學科的必然走向,應當得到關注及重視。
(五)進行必要的延伸閱讀
在深度閱讀理念下,為小學語文注入必要的延伸閱讀,既能擴展學生的視野,也能作為必要的補充。針對小學階段學生掌握知識面較窄,閱讀內容量較少的學習情況來看,想要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語文學科綜合素質,僅僅憑借教材中的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對小學生而言,書本中的知識點是他們必須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內容,掌握語文教材也是整個教學大綱中最基本的要求。想要在深度學習理念下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就必須在講解教材的前提下,適當拓展課堂教學內容,豐富閱讀教學的內容,以此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綜合觀察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內容涉及中外、古今,豐富多樣,通過閱讀為學生展現出了不同的場景、世界。在閱讀中,進行必要的閱讀延伸,是對當前教材的補充。如在閱讀《黃山奇石》時,適當地補充黃山相關的知識點,帶學生領略黃山景觀,能夠開闊學生視野;再如閱讀《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以《黃果樹》等現代描寫瀑布的作品做以補充,幫助學生去觀察和了解瀑布的壯觀景象。再如,閱讀《飛奪瀘定橋》等文章時,學生對我國近代革命史還并不了解,此時為學生補充“國內革命戰爭”的相關素材,以一些生動的故事、必要的史料去做以補充,及時引導學生去了解當時的文章背景,以保障閱讀效果。必要的延伸閱讀,是補充也是拓展,能為閱讀文章帶來更多的
延展性。
四、 結語
以深度學習理念為指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革新,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帶來諸多轉變,以此實現對學生閱讀
興趣、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全面培養,真正將閱讀作為一種能力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形成獨立閱讀和可持續閱讀的能力。整體而言,小學階段學生無論是字詞基礎還是閱讀方式,都是在逐漸提升和養成的,應當做周期性規劃,逐漸提升、深化,避免盲目。
參考文獻:
[1]池潁.深度學習理念下小學語文“1+X”閱讀教學策略[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17,18(2):91-92.
[2]王強善.深度學習觀照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2019,20(9):104-105.
[3]李圓.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策[J].試題與研究:小學版,2020,18(9):83-84.
[4]查靜.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小學(C),2019,10(2):56-57.
[5]胡慶翠.聚焦思維:促進小學語文閱讀課深度學習真正發生[J].語文課內外,2020,16(4):109-110.
作者簡介:呂元霞,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馬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