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代散文教學是高中語文重要的教學內容,對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審美鑒賞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當前新高考形勢下,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也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教學活動的開展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了進一步提高古代散文教學效果,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逐漸普及。通過創設一些生活、表演、音樂等情境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習效果。基于此,文章就情境教學在高中古代散文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文章以古代散文《項羽之死》為例分析了各種類型情境的應用,并提出了情境教學在應用時的注意事項,以此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古代散文學習效果,為其素養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高中;古代散文
一、 引言
古代散文是相對于駢文而言的散體文,對高中生來說比較晦澀難懂,因此學習上會有一定的難度。不少高中生對于古文知識也只是死記硬背,缺乏理解。情境教學法的引入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或者與學生學習相關的因素創設一些情境活動,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避免灌輸式教學帶來的不利影響,對提高高中生的古代散文學習水平,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等方面也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情境教學法概述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此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而且借助真實情境下或是模擬真實的情境也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從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提高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具體來說,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具有以下作用:第一是訓練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會越發深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看待某一個問題。比如可以通過扮演某一個人物更好地了解這一人物的內心,使其更好地感知人物在特定時代的想法,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強化自身的審美能力;第二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借助情境的創設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降低教師的灌輸式教育的影響,從而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入的思考,自行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不斷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第三是可以鍛煉學生的創造思維。情境的創設本質上就是結合教學內容創造一個可供學生深入學習的環境。這一過程同樣也會對學生產生心理學暗示作用,促使學生可以在各種情境下深入思考,并創造性地發揮自身的學習能力,從而更好地對各種問題進行處理;第四是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情境創設包括多個方面,比如生活、表演、音樂等。就音樂情境來說,學生在理解教學內容的同時還能夠獲得一定的音樂文化體驗,從而有效地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華,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三、 情境教學在高中古代散文教學中的運用——以《項羽之死》為例
(一)《項羽之死》簡介
《項羽之死》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作者是司馬遷,《項羽之死》之題則是后人所取。本篇記敘的是項羽一生的最后階段,由垓下被圍,到東城快戰,最后烏江自刎,也是《項羽本紀》中最具悲劇性的一幕。《史記》是古代史傳文學中最具有史學意義和文學色彩的文獻,項羽又是歷史人物中最能給人以啟迪意義的。節選的《項羽之死》通過三個情節的描寫可以充分地刻畫出項羽優柔寡斷、鐵漢柔情、自負高傲、勇武善戰、知恥重義、視死如歸的人物形象。對高中生來說,這一節課的學習也能夠幫助其更好地了解古代人物,加深對古代散文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 能夠概括文中的情節
2. 恰當理解項羽的形象
3. 辯證、客觀、公正地評價項羽
(三)情境教學的應用
1. 角色演繹情境
角色演繹情境指的是結合文本內容中角色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按照故事情節進行相應的演繹,使得學生可以在表演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對文本內容的掌握。學生也可以將自己帶入角色中,設身處地地感受角色的情感,從而引發精神共鳴,有助于學生獲得更好的內心體驗。在《項羽之死》中,其涉及的主要人物就是項羽,同時還有虞姬、劉邦等。教師可以在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的基礎上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結合《項羽之死》中的三個情節,安排三個小組對各個情節進行演繹,除了需要結合文本內容以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補充表演,進一步完成整個情境故事,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更加深入人心。比如在“垓下之圍”這一情節中,其重點寫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這兩個連續性的事件。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不同人物的語言、語氣等進行分析,尤其是項羽的“慷慨悲歌”,并思考如何表達出慨嘆自己時運不利,戀戀不舍地和烏騅、虞姬訣別的壯烈情緒。除了語言以外,還有人物的身體姿態、動作特色等,不僅要將項羽悲涼和無奈的情緒表達出來,還要體現出項羽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時其他人物形象也要明確角色性格,使其可以輔助項羽完成角色演繹,最終將這一情境內容清晰且直觀地表達出來。在角色演繹情境中,學生通過角色所處的環境,以及在垓下的語言表達可以更加明確項羽這一人物形象,即優柔寡斷、鐵漢柔情,尤其是項羽歌罷淚水漣漣,“泣數行下”這一行為更是表現出項羽作為一個末路英雄的悲慘與多情。
2. 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感染力很強的文化。通過音樂情境的創設也更能夠對教學過程產生渲染作用,使得教學情境中的情感更加豐富,使學生可以從感情上更快地進入學習過程中。在古代散文教學中,音樂情境的創設也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教學辦法。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興趣選擇合適的音樂文本,使學生可以沉浸在聲情并茂的環境當中,對課文所描繪的故事情節、所展現的人物性格特點等形成深層次理解,以便更快地走入文本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能夠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在《項羽之死》中,如何更加深入地了解項羽這一人物特點是學生重要的學習內容。在當代音樂史上,關于項羽的歌曲有很多,比如中國內地歌手屠洪剛1996年發行的單曲《霸王別姬》。歌詞中依據“問天下誰是英雄”就充分地表達出了項羽這一人物的自負高傲,同時此種也是綿綿不絕地是敘述著對虞姬的愛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來播放類似的歌曲,讓學生通過吟唱歌曲來深入對項羽的理解,從歌曲中也可以感悟到項羽的英勇善戰。
除此以外,詩詞也與音樂有著共同之處,都是通過第三者的語言來對某一人物進行評價。就項羽來說,有杜牧所寫的《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還有李清照寫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些詩句都可以在《項羽之死》的學習中發揮較大的作用。教師也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或者是圖書館尋找一些關于項羽的音樂與詩詞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理解也會進一步加深。
3. 生活展現情境
生活展現情境指的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將學生從課堂中解放出來,使其進入到現實的社會環境中,以此來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而且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在《項羽之死》的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理解項羽的形象,并且辯證、客觀、公正地評價項羽,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比如找到當地的戲曲協會觀看有關項羽的表演,傾聽表演者對項羽這一人物的理解。除此以外,教師應該重視多媒體設備的應用,找到關于項羽的影視資料進行播放。比如電影《西楚霸王》,電視電影《大漢風》系列,電視劇《楚漢爭雄》等,讓學生可以在觀看影視作品的時候更好地理解項羽這一人物,并且逐漸形成對文本內容的深層次感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眼界也會得到一定的拓寬,為其后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4. 問題探究情境
問題情境就是教師通過提出一些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其提高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在《項羽之死》的教學中,教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是一個尊重歷史的導演,正在拍攝《項羽的最后時光》,可演員卻把項羽演繹得讓你‘捶胸頓足’,請憑一個導演的素養給他們說說戲。”這個問題主要考查的就是“你”對項羽這一人物的理解,如何通過你的理解客觀地展現出項羽這一人物形象。任務下達后,學生也會積極地深入文本中,并借助互聯網等途徑進一步地了解項羽的生平事跡,再結合上述情境的學習,可以總結出項羽是一個優柔寡斷、鐵漢柔情、自負高傲、勇武善戰、知恥重義、視死如歸的英雄人物,從而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四、 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注意事項
(一)情境的創設要有利于師生間的教學互動
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水平不一,在情境教學中也需要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問題,以便保持良好的師生間教學互動,尤其是對在情境中那些淪為觀眾的學生們要多加關注,積極引導其參與到情境活動當中,并按照學生的不同水平科學地設置活動情境。還可以在學生分組時兼顧不同水平的學生,更好發揮小組活動中互相學習、合作學習的優勢,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游刃有余地參與到情境教學過程中,從而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獲得和提高。
(二)情境的創設要掌握好參與的有利時機
在情景教學的應用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更好的確立,教師更需要做好的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因此還需要掌握好參與的有利時機,以便在不影響學生研究學習的同時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使之更好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比如在角色演繹情境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干預學生分組,結合學生的差異進行科學的配置;在學生對人物角色進行揣摩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地提供一些渠道供學生進行探究等;在學生演繹排練的時候也可以給予一些建議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表自我見解,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認真回答,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要及時檢測學習效果
情境教學結束以后,還需要教師能夠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比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綜合性的作業或者是帶有自評性質的試題,讓學生進行自我考查,或者是開展有關文本內容的演講活動,或者作文寫作來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也需要按照核心素養的要求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要充分利用古代散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加強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借助音樂、表演、生活等多個情境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其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學習和運用能力,全面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姜佐政.高中語文情境教學法應用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21):73-74.
[2]陳瑞霞.情境導入在高中語文散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18(9):21.
[3]任卿.論鐵路工程概預算審核的重要性[J].建材世界,2019,40(5):133-135.
[4]劉亞莉.情境教育在高中散文教學中的現狀及運用[J].考試周刊,2019(68):37.
[5]趙怡斕.高中散文情境教學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9:49.
[6]楊駿進.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語文課堂情境教學探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7(2):114-116.
作者簡介:王彥競,廣東省珠海市,北京師范大學(珠海)附屬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