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晨曦 李妙玲
摘要:地震災害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同時也會對建筑安全造成影響,在建筑結構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建筑的抗震性能,嚴格控制抗震設計要點,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近年來,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在這一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備受關注,若要確保建筑工程質量,就要從結構設計層面描述予以系統化分析,重點探究其中的抗震設計措施,從而營造安全的應用環境,以突出的抗震性能,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基于此,本文分析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重要性,闡述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現狀,探討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性能化設計要點的措施。
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抗震性能;探討
引言
全國各地常會遇到地震現象,不僅對當地環境及其經濟造成影響,還會造成人員傷亡事件,因此,做好抗震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各類材料與技術不斷創新,為了滿足經濟及人們居住安全,就要對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性能化進行優化。通過提升整體水平,降低地震造成的影響,保障人們居住安全性,促進我國經濟的穩定提升。
1建筑結構抗震設計重要性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中建筑不斷增加,因此人們對建筑抗震設計尤為重視,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要從多方面入手,采取更加有效的預防措施,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穩定性,將地震會造成的傷害降至最小。抗震設計是指在建設工作開展前,結合建筑實際情況建立建筑力學模型,并對其進行科學計算,根據計算結構以及對建筑的要求,設計抗震構造。針對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建筑結構的整體概念,充分把握建筑結構的薄弱環節,從而優化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使其符合建筑規定標準。建筑與普通房屋建筑相比,其在結構上、建筑規模、建筑構件上都有很大區別。如果建筑出現質量問題,其所帶來的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要嚴格把控建筑質量。
2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理念滯后
近幾年來,建筑結構設計環節易出現各類問題,設計人員對于設計理念認知力度不足,在設計過程中盲目運用傳統的設計理念,未能從全方位角度思考抗震性能的優化,這一設計方式對建筑工程安全性與穩定性的保障相對不利,如若日后區域內發生地震,必然造成巨額經濟損失,或者伴隨人員傷亡等,極大地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不僅如此,在建筑結構設計環節設計人員很多時候未能明確抗震設計的重要意義,在抗震設計的過程中沒能全面及系統的思考,導致抗震結構不科學、抗震級別不達標,最終的建筑結構設計方案必然不夠理想。除此之外,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未能考慮日后工程擴建所帶來的安全隱患,普遍存在抗震設計計算不準確、實施標準不嚴謹等問題,且所運用的軟件未能精準地計算抗震性能以及抗震結果,從而導致最終的設計結果與預期效果存在巨大差異,極大地影響了抗震實驗的精度與準度。
2.2城市建筑規劃科學性不足
高層建筑近些年不斷立項,在規模和體量上均有所增長,部分區域高層建筑場地規劃設計和規劃的科學性不足,導致高層建筑的結構抗震設計工作難以順利展開。特別是在一些危險區域內活動的斷層軟弱土層,高層建筑建設缺少提前的規劃,選擇地基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不足,形成了地基失效的問題,對高層建筑的抗震性能形成了嚴重的影響,甚至可能導致安全問題。在防震規劃、編制等方面,制度建設也不完善,對于各類特殊建筑結構的規定缺少細化內容,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不理想,難以采取有效的建筑管控措施,給高層建筑的用戶居住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2.3建筑材料問題
建筑材料質量是影響建筑整體質量的重要因素,高層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沒有嚴格把控,會直接導致建筑物整體抗震性能的降低,在遇到地震時,不具備抗震性能的材料無法經受劇烈的震感,從而造成高層建筑結構的損壞,嚴重的甚至會造成人身、財產的威脅。因此,做好高層建筑的抗震設計工作尤為重要,后續的改進和完善工作應引起高度重視。
3提高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性能化設計要點的措施
3.1優化建筑抗震性能,達到建筑設計標準
建筑結構設計環節應重點考慮抗震性能的優化,抗震性能是否得到保障將直接影響市政建筑結構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因此若要從根本上提高建筑結構設計的科學性,保障建筑結構的使用性能,那么就要從結構設計環節入手層層把關,高度重視抗震性能的設計與優化,盡可能從整體性角度入手予以分析,為施工進度的有效開展、施工質量達到預期營造良好的外在條件,相應的延長建筑工程的使用壽命,免受地震等惡性災害的影響。我國是地震災害頻發的國家,發生地震災害將帶來巨額財產損失,并伴隨著大量的人員傷亡,因此,有必要從根本上降低地震所帶來的社會損害,其中市政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性能優化可謂是重中之重,要求設計人員在設計工作開展前確定建筑工程施工目標,然后有針對性地實施實地勘察,為設計工作的有效落實提供數據參考,從而使得設計方案的實施更具科學性與有效性。
3.2強調建筑結構整體性
建筑結構的整體性是決定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性能的關鍵,設計中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建筑內部的整體性設計效果,使建筑內部形成塑性鉸,提高建筑結構的完整性和地震災害防范能力。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需要考慮到破壞問題的防范,降低缺乏彈性剪切的風險,合理地處理構件,采取強減弱彎的措施,提高設計水平。地震作用下產生的剪切破壞和非抗震抗剪破壞構件問題有所不同,高層建筑要強調延性,增強抗震性能,做好抗震設計,提高結構的延性效果。例如在梁柱等構件中對受拉鋼筋配筋率進行合理地控制,以達到提高建筑結構整體性、強化高層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的目的,改進和優化高層建筑抗震結構形式,提高設計的精密性。最后,需嚴格控制高層建筑地基的夯實情況,保證地基穩定,提高地基對建筑整體承載能力,合理進行結構方案的優化設計,設置抗震墻,通過加固梁柱節點等增強建筑物應對水平剪應力的能力。
3.3保證建筑材料的質量
建筑材料質量是決定高層建筑建設質量和性能效果的關鍵,高層建筑工程的建設施工中,對于結構抗震設計和施工質量的控制,要強調對建筑材料的合理選擇,保證使用到施工中的建筑材料符合一定的標準要求。高層建筑工程是一項系統、大規模的項目,其中應用到大量的建筑材料,涉及的種類繁多,因此選擇材料時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以達到強化高層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的目的。施工過程中,需根據現場工程建設狀況,分析當地的環境、地質條件等,選擇能夠滿足抗震需求的可靠質量的施工材料,尤其是在我國的部分區域內存在著地震災害多發的情況,具體的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要選擇復合材料,強調高層建筑結構的穩定性能,提高對地震災害的抵御能力,盡可能地減少建筑整體重量,保證可靠的質量效果,防范地震災害,提高居民的居住安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結構設計中,進行抗震性能化設計,做好建筑結構延性設計,將其作為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標,可以提高建筑抗震性能。因此,為保證建筑抗震性能,降低財產損失,應重視建筑結構的彈性設計,實現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設計。
參考文獻:
[1]趙光朋.高層建筑抗震設計分析[J].房地產世界,2021(05):32-34.
[2]李騰,王巖輝.高層建筑結構抗震性能處理措施分析與設計[J].中國室內裝飾裝修天地,2020(2):192-193.
[3]甘昱.高層住宅建筑結構的抗震優化設計策略[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1(0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