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榮
(廣東培正學院 經濟學院,廣州 510830)
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青年教師的成長是高校師資隊伍階梯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青年教師除了要認真研讀任教的教材以外,還要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借閱大量專業書籍,廣泛閱讀和刻苦鉆研,努力提升專業水平。青年教師由于缺乏教學經驗,教學效果難免會受到影響。為彌補這一短板,青年教師應積極參與聽課,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經常與教研室的其他教師交流,有效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些教師習慣于讓學生的大腦塞入各種公式、數據、理論,但卻沒有能力賦予這些公式、數據、理論以意義。富有創新精神的青年教師應試圖改變這一現狀,除了提升自身的專業基本功外,還要積極探討教學新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習和熟悉一些典型案例是一條事半功倍的學習途徑,引入典型案例符合認知心理學“具體→抽象”的認知規律。典型案例教學法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容易讓學生學習和理解。青年教師可以積極探索和實踐典型案例教學法,通過典型案例引出問題,引導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產生良好的互動與教學效果。
為促進大學青年教師的成長,大學可由教師發展中心建立青年教師指導制度,由具有長期教學經驗的高級職稱教師擔任青年教師的導師。在指導實踐中,青年教師與指導教師之間存在三個障礙:有代溝、見面少、缺乏實質性交流。指導教師與青年教師除了相互聽課以外,還應該經常交流,相互之間有探討,有爭論,有統一,在探討中提高認識,在爭論中碰撞出學術思想的火花,在統一中共同進步。
大學青年教師學歷高,知識淵博,專業基礎知識扎實,經過嚴格的科研訓練,撰寫過碩士或博士論文,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博士,應發揮自身科研能力強的優勢,做好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進一步發揮學歷優勢。青年教師要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思索個人的成長路徑,以科研促進教學。
一些青年教師學歷高、實踐能力強(有企業任職經歷或其他實踐經驗)、寫作能力強。針對這種情況,應充分發揮青年教師的文學才華優勢,可安排青年教師參與所在院系的網站建設,撰寫一些通訊稿和拍攝照片,形成一些具有時效性、專業性、可讀性、趣味性的報道。還可以在院系的微信公眾號發表一些學術文章或趣味性作品,增加文章的可讀性、思想性與學術性。
為提升青年教師的學術視野,青年教師應積極參加所在院系的各項學術活動,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要利用聽課和參加教研室公開課的機會積極與其他教師交流,積極參加學校或所在院系組織的學術講座、科研會議與教研室會議,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如羽毛球比賽、游泳比賽、歌唱比賽、校運會,展現出自身多才多藝的一面,促進教學團隊的和諧。
青年教師要不斷探索教學新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積累教學經驗,提升教學自信心。青年教師要培養扎實的基本功,以積極的心態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參加各種教學競賽,鍛煉提升自己。
青年教師的成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計劃,需要指導,需要交流,安排一位高級職稱教師作為青年教師的指導教師非常有必要。實踐中,指導教師對青年教師的指導容易流于形式,必須要加強導師制度的落實與執行。指導教師應將指導、交流和切磋貫穿于青年教師的持續成長之上。高校青年教師往往存在職業發展彷徨的情況,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指引和交流,科研是其中的一個薄弱環節,需要帶動。
青年教師應深刻認識到每一次參加的教學、學術、科研活動對自身而言都是一種促進,一種積累,一種成長,這些活動和經歷都會變成將來的知識資產。青年教師應積極參加公開課活動、工會活動、專業講座、基本功競賽、科研與創新創業項目指導,并擔任系里各項競賽的評委,善于利用各種機會提升自己。
青年教師應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以課題為依托,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組織學科競賽。青年教師應積極擔任學科競賽的指導教師,既有利于發揮自身專長,又可以通過指導實踐提升自己。
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作用在于建立長效指導機制,教師的指導不能僅停留在聽課、點評、填資料等方面,而是要將指導、交流和切磋貫穿于日常教學中,把青年教師逐步培養成青年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