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平
[摘 要]賦能型班集體建設旨在賦能與學生,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形成學生自主管理的運行機制,培養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自主參與意識、組織管理能力,從而不斷完善和發展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從“目標賦能、環境賦能、制度賦能、成長賦能”四個維度,對賦能型班集體創建的策略加以闡述。
[關鍵詞]賦能;班集體創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36-0090-02
“賦能”一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積極心理學中,表示通過言行、態度、環境的改變給予他人正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能。近年來,它在企業管理領域廣泛應用。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深信只有能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蹦敲丛诎嗉w創建中,如何賦能與學生,有以下四個維度的實踐策略。
一、目標賦能:班集體建設的方向
班級目標管理是指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然后轉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個體與班級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目標體系,以此賦予學生“規劃”之能,從而推進班級管理活動。目標賦能分三個層級:(見圖1)
“遠景目標”以班級名片的方式呈現,需要班主任在新班組建伊始深入了解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水平、興趣愛好和家庭教育情況等信息后,再進行合理規劃。 “中景目標”落實在每學年,班主任根據不同學段的特點和本班的實際情況,制訂在《班隊工作手冊》的學年目標中?!敖澳繕恕痹谛聦W期一開始,就可以布置學生制定?!皞€人小目標”制定時切入口要小,盡量具體,以3-5條為宜。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有通過目標,才能形成真正的班集體。所以,班集體建立伊始就要為班級的奮斗目標與發展方向定位,讓每一個班級成員都朝著班級整體要求的方向發展,并為班級和個人既定的目標而努力。
二、環境賦能:班集體建設的氛圍
美好的育人環境是一種隱形的教育資源,能給學生心靈的歸宿感、親切感、舒適感和喜悅感。我們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布置,賦予學生“向上”之能。
(1)陽臺文化。陽臺上的廊花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每一盆廊花都有自己的出生故事:有的是扦插或播種的,有的是野外移植的,還有的是用零花錢購買的。每到節假日,有專門的“護花小使者”照顧。一株植物就是一個噴薄的生命,學生們每天為它們清理、澆水,朝夕相處,體驗生命成長的過程,從中汲取“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生命力量。(2)內墻宣傳?!白屆恳幻鎵Χ紩f話”,這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個著名觀點。 因此,我們首先在張貼時不能“一貼了之”,要引導閱讀,讓學生吸收、領悟、內化、升華。其次,不能讓墻“說”千篇一律或脫離實際的話。(3)板報展示。目前板報展臺的形式,低段以張貼為主,中高段以黑板報為主,均可開展專場或主題展示。專場類,如×××美術展、×××書法展、×××作文展等。主題類,如“國慶”“元旦”“六一”等特刊。(4)書角設置?!案褂性姇鴼庾匀A”,與書為伴的孩子是內心豐厚的。我們首先要多渠道籌集圖書,豐富藏書,如家委會采購、個人捐贈、圖書漂流。其次,建立圖書借閱和管理制度,使書角長盛不衰。第三,鼓勵多看多讀,發放“閱讀存折”,獎勵“小書蟲”,樹立典范,并經常開展讀書交流活動。
三、制度賦能:班集體建設的保障
規章制度是學生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作用。通過規章制度的制定,使班級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條不紊。
班級制度一般包含三部分組成:(1)由教育行政部門統一規定的有關班集體與學生管理的制度,如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范等。(2)由學校根據教育目標、上級有關指示制定的學校常規制度,如考勤制度、獎懲制度、課堂常規、作業要求等。(3)由班集體根據學校要求和班級實際情況討論制定的班級規范,如班規、班委會制度、考勤制度等。創建賦能型班集體時,重點設計好班級制度中的第三部分。
首先,民主、公開是制定制度必須遵循的原則。其次,“班規”“班級公約”制定要全員參與??梢园讶鄬W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提交一份草案,在班會上討論、表決、形成文字。制度言簡意賅,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第三,獎懲分明,定期清零。如果制度只有約束、懲罰而沒有獎勵措施,學生在遵守制度時就會缺乏自主性和積極性。所以“對事不對人,有罰必有獎”。當然,如果獎懲結果一直累積,那么暫時落后的孩子就永遠“望塵莫及”,所以要定期(一周、一個月、一學期)根據制度執行的情況進行總結,并定期清零。第四,任何約定都要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及時調整。堅持制度的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束縛學生個性的發展。只有被學生認可和接納的管理制度才能“令行即止”。
制度賦能,轉變了班主任的角色,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責任意識,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實現自我管理。在制度制定和實施中既有“規矩”又不失“溫情”,賦予學生“契約”之能。
四、成長賦能:班集體建設的目的
授予權利,并不是簡單地一放了之,而是通過充分信任學生,提供舞臺,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賦予學生“擔當”之能。成長賦能分兩個維度:
1.搭建平臺。(見圖2)
學生的認知與觀念,會隨著年齡、閱歷、生活經驗等因素而發生改變,所以要通過正確的引導和強化,幫助班級成員樹立正確的觀念和意識,鼓勵學生參與到班級、學校、社會的活動當中,發揮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練練更能干”。
2.給予方法。(見圖3)
小學生畢竟各方面的能力和經驗都有限,所以在充分信任學生的同時,從扶到放給予方法的指導,滲透服務和擔當的意識。
身處快速發展的時代,面對每一個日新月異的生命,我們的班集體建設需要與時俱進。賦能與學生,建立自主管理的運行機制,形成高效的班級管理制度,提升自主化管理水平,從而不斷完善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