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思琪
摘要: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中的兩翼,學生想要實現綜合素質的發展這兩翼缺一不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以課內閱讀為主,重視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學生學習范圍受限,閱讀量無法增加,語文綜合素養難以提升,為此教師應從課內閱讀入手,主動將其與課外閱讀相聯系,搭建起銜接橋梁,保證學生閱讀的高效性。基于此本文將介紹圖導學、畫引思、法啟智、趣相伴四種課內外閱讀教學銜接策略,以供廣大同仁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內外銜接;教學策略
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閱讀是其中最具啟發性的養料,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讓所有人都能在有限的課內學習時間獲得閱讀智慧,教師需要做好自我反思工作,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改革與創新,其間內引外聯,課內教學中采取多元化手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幫助他們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從而搭建起課內外銜接的橋梁,拓寬學生閱讀維度,促進他們閱讀能力的發展。
一、“圖”導學: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時期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在面對趣味事物時會產生無限的探索欲望,并且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進而了解事物的本質、得到認知能力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在構建閱讀教學課堂時也要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借助生動、有趣的圖像展開教學,在課內組織“看圖說話”、故事大賽等活動,讓同學們認真觀察圖像,并且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構思、去聯想,營造出積極、輕松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在師生、生生有效互動下提高整體教學質量[1]。
例如教授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一課時,教師為同學們展示“精衛填海”小故事,將課文圖像化、具象化,這樣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同學們能主動思考下述問題:“精衛是誰?她為什么要填海?她是怎么填海的?”,在圖片的引導下學生對課文產生了探究欲望,并且借助圖像梳理課文脈絡,明確事件的起因、發展與結果,同學們在理解課文內涵的前提下也能結合生活實際分析“精衛”的品質,并且主動說明自己從“精衛”身上學到了什么,提高整體閱讀水平。
二、“畫”引思: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這一輔助工作完成知識講解,而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板塊而言,思維導圖展示出的主要特點是借助簡易的圖形、簡短的句子來闡述中心思想,幫助學生快速提取有效信息,提高他們的整體閱讀水平[2]。
以部編版四年級上冊《一只窩囊的大老虎》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將課文分為三個部分,并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讀一部分(1、2)主要講述了“我”一直想要上臺表演的愿望、第二部分(3-19)詳細寫了“我”上臺扮演老虎,但是演出沒有成功、第三部分(20、21)則寫了“我”在演出失敗后尋找原因的過程,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布置“畫”的任務,要求同學們以“我”為核心借助“開花”的形式畫出關于參加舞臺表演的思維導圖,在畫思維導圖與自由交際的過程中得到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法”啟智:增強閱讀理解水平
小學時期課內教學時間有限,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課內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講解基礎知識,還應該重視方法的傳授,讓同學們能掌握技巧的前提下高效完成課外閱讀任務,積攢更多有效的閱讀經驗。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傳授三種閱讀方法:默讀、泛讀與精讀[3]。默讀過程中學生能帶著思考走進語言文字,在心靜的前提下解讀文字內涵;泛讀則是鍛煉學生快速提取重點信息的能力,為后續精讀做好準備,精讀過程中學生能思路清晰地梳理文字,挖掘更多細節,與作者產生共鳴,了解作者借助課文展示的情感、思想。
例如教授四年級下冊《母雞》一課時,教師對泛讀、精讀方法結合講解,首先分析課文標題“母雞”,再要求學生進行自由閱讀,期間分析問題“作者眼中的母雞是什么樣的?”,由此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其次設置“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后發生了什么變化?”問題,要求他們針對性精讀,從而師生配合完成高效閱讀教學課堂的構建,同時做好課內外銜接工作,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有效技術指導。
四、“趣”伴學: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
在熟練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后學生逐漸會讀書、“悅”讀書,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讓學生長期堅持讀書,主動與學生家長建立合作關系,要求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陪伴學生,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動力,與此同時的還應該定期組織課內外綜合閱讀活動,如“故事大會”、“表演打擂”、“讀書心得交際會”等,充分發揮出家庭教育的優勢,做好課內外閱讀教學銜接工作,讓學生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主動摘抄課外閱讀文本中的優美語句,還能夠制作讀書卡片、編寫表演劇本等等,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利用課內所學方法完成故事探索,真正實現課內外銜接,提高閱讀學習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是小學語文教育體系中最關鍵的一環,學生只有在閱讀能力得到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才能增強自身綜合素養,他們在對語言文字產生探索興趣的前提下能開拓視野,在課內外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未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圖導學、以畫引思、以法啟智、以趣伴學,讓每一節語文課都能成為學生通往“書海”的橋梁,讓他們在思維發散的前提下得到閱讀能力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齊舉貴.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下),2021(02):112-113.DOI:10.16692/j.cnki.wxjyx.2021.02.048.
[2]白燎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評價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1(01):106-112.
[3]韓芳.小學高年級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01):51-53.DOI:10.13525/j.cnki.bclt.2021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