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婧 吳日樂
摘要:高校承擔著思想文化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能否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到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命運,必須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教育青年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本文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向現代化轉變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當代社會思潮對高校青年大學生思想、價值觀的不斷沖擊和影響,高校的教育模式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樹立與時代相適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新理念,是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思政工作者面前一個迫切需要探討的問題。廣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者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新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踐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
1.要轉變注重理論知識灌輸、輕視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的觀念
長期以來,一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只關注理論知識的灌輸,輕視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沒有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目的,把知識傳授與素質培養割裂開來,把教書與育人割裂開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該注重培養大學生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大學生完善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法紀意識。離開了這個目標,就不可能避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盲目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既要把黨的理論講透、講好,把有關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講禮貌、講文明,遵紀守法的意識,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共產主義覺悟和理想。
2.要轉變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觀念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要正確處理教與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辯證關系。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與學是一種雙邊互動的關系,在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中,學生應當成為主體,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不要讓同學們盲目地接受或者服從自己的理論說教,應注重培養學生自我觀察、自我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在實踐中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我總結,自己感悟,自己提高。要從老師到學生單向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轉變為老師和學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當然老師的教學組織和引導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改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不是要老師一味地迎合學生,放棄對學生的正確引導,而是要把學生的主體性和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的主導性有機結合起來。
3.要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樹立注重社會實踐的觀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普遍存在教學方法簡單,教學內容重理論講授的傾向。一些老師只憑自己的主觀意愿向學生灌輸,像醫生給病人打針一樣,希望把知識和思想道德價值觀念“注射”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獨立思考,而且引起學生的普遍反感,甚至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產生抵觸情緒。我們的教育對象思想敏銳,興趣廣泛,參與意識較強,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如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仍然采取過去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肯定不會收到好的效果。
首先要改變教學方法,增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觀念。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感悟、提升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情操。思想政治理論課都是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的,即便是一些理論問題也只有結合實踐才能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不僅僅是要求學生簡單接受某種理論體系和抽象的道德原則,而是要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情操,并且能夠在人生實踐中表現出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定要把新課程方案下的實踐教學環節組織好、落實好,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使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學生關注的、有意義的社會活動中。
4.要轉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評價觀念
長期以來,許多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跟其他課程一樣,一門課程在期末對一個年級的所有學生進行統一的考核或者考試,由任課老師評定成績。考核或考試的內容主要以理論知識為主,因此又把學生帶回到重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忽視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的提高。必須轉變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法,對課程的組織實施和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監控,使考核方式改革成為促進學生發展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評價要放在重要位置。評價要全面、客觀地記錄和描述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狀況,注重考查學生的行為,特別關注其情感、價值觀方面的表現。應該突出階段考核和平時考查的經常性和準確性,改進考核方式和方法。
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當今社會,社會思潮異常活躍,在眾多社會思潮的流行中,既有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產生積極影響的,也有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產生負面影響的。大學生作為特定的青年群體,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引導教育青年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1.當代社會思潮對高校青年學生的影響
各種社會思潮空前的涌動豐富了大學生的思想,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野及內容,但同時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由于不能對問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不夠成熟,不夠理性的過分關注,使得部分大學生看待問題不夠理性客觀。由于網絡普及和教育程度的提高,大學生獲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識更加豐富。他們喜歡自主展示思想,通過爭論和碰撞形成觀點,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是部分大學生比較缺乏合作意識,人際關系應對力和心理承受力相對薄弱。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下的改進
要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作用。要在大學生中間弘揚節儉美德,倡導適度消費,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消費觀,要使他們認識到崇尚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使他們樹立一種勤儉節約意識、合理消費和適度消費的科學消費觀。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正確引導,讓大學生懂得人的價值取向并不只停留在物質層面。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手段應做到與時俱進。形式上不斷創新,提高思想政治網站的藝術性、趣味性,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但與前輩相比,他們沒有太多傳統文化的記憶,沒有刻骨銘心的歷史沉淀。因此,針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們同樣應以一種積極的科學的方法加以引導和加強。 PR
本文系內蒙古醫科大學2021年思想政治科研項目資助,項目編號:YKD2021SXZZ008 。
參考文獻:
[1] 任宏偉. 淺談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J].現代經濟信息, 2017,2(21):437.
[2] 唐艷華.大數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及存在的問題[J].文教資料,2017,2(23):26.
[3] 張鴻宇. 新時代背景下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認同途徑探究[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9,3(17):15-16.
[4] 高健,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及對策研究
[J].知識經濟, 2017,1(12):57.
[5] 郝亞芬. 新時代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分析[J]. 教育教學論壇, 2019(31):21-22.
(作者簡介:雪婧,內蒙古醫科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碩士,主要從事思政工作;通訊作者:吳日樂,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科室副主任,主任醫師,日本岐阜大學神經高次機能學醫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神經外科學博士后,碩士研究生導師。)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