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玲
摘要:在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服務型與技術型的人才,我國教育相關部門要求在中職學校進行的教育就必須要貼近實際生活,并且許多企業也希望從中職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直接上崗就業,但是實際情況并不理想,諸多優等生從職業學校出來之后并不能夠直接上崗就業,甚至出現不適應產生喪失就業信心的心理。而將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結合起來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中職學校,文化融合,有效措施
隨著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在不斷的優化,招生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因此在我國許多中職學校也越來越注重企業文化的融合,積極主動的尋找企業,與企業直接對接不斷的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的有效融合。在進行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校園文化的在教育當中顯示除了一定的作用和地位,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建立良好的校企文化融合特色成為了教育工作中的一大突破要點。
一、校企文化融合的有效意義
1.校企文化的意義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都是屬于亞文化的一種,其主要內容都是對人進行管理的文化,都起到了引導和規范的作用。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一個是教育文化,側重點在培養,另一個是經營文化,側重點在鼓勵和創新。而中職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因此就需要中職學校將企業文化融入到人才的培養過程當中,使學生能夠在校期間就能感受到企業文化的熏陶,從而防止學生在就業時出現無法正常上崗或者出現對新崗位不適應的情況。根據有關調查研究表明,畢業生不好就業的兩個主要原因其一是因為學校環境和企業環境相差太大,學生一時無法接受變化從而對就業喪失信心,另一方面是學校文化和企業之間的文化相差太多,學生畢業到企業之后適應不了企業的制度管理,從而無法融入到企業團隊當中。
2.校企文化融合對于學校的作用
中職學校的主要目的是培養社會型人才,職業教育和企業之間進行試崗實習的教學方式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教學方式。因此中職學校應該將現代企業文化融入到在校教育當中,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感受到企業元素,提前培養學生的就業素養,這樣學生在畢業之后才能夠更快的融入到就業當中。我國目前的中職學校就業率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部分畢業生在就業之后會有頻繁跳槽的情況,因為生活條件等諸多原因的影響,許多中職學生都會出現以個人為中心的理念,造成職業素養的缺失,而職業素養又是就業的關鍵所在,因此為了讓學生畢業之后更好的融入企業,就應該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學到有關企業理念的相關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3.校企文化融合對于企業的作用
將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的意義非常重大,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許多的企業都加大了對于人才的需求,但是許多中職學生都無法實現畢業之后直接上崗的想法,多數學生在畢業之后還需要經過企業的二次培訓才能夠更好的進行工作,但是這樣一來就會給企業造成不少的開支和成本,而企業資源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中職學校作為技術人員的集結地,利用企業和中職學校合作來將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進行有效融合,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培養學生的規則觀念、團隊意識、企業文化等,將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有效的融合,能夠培養出更加專業且技術過硬的人才為企業輸送,加強了學生就業的想法,縮短了企業培養人才的周期,為企業資源的支出減少了成本,從而有助于企業經濟的發展。
二、在中職學校將校企文化充分融合的有效措施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實施校企文化融合的有效保證
教師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當中的引路人,因此對于師資隊伍的建設必須加強,強大的師資隊伍是促進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良好融合的關鍵。老師雖然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工作技能,但是因為老師的職業脫離企業太久,對于當下的企業模式和管理方式都了解的不夠透徹,老師的結構也比較簡單,對于企業沒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因此學校需要對老師的管理方式做出改變,讓老師更加貼近企業,采用深入企業等方式加強老師對于企業全方位的了解。只有老師深入企業進行切身的感受,才能對企業文化有較強的理解,產生對企業的認同感。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針對企業文化的教學就不會只停留在理論,能夠對企業優秀的文化進行傳播,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除此之外還可以邀請企業職工到學校進行講座,對公司的優秀員工進行宣傳,這樣一來加強學生對于企業的了解,促進校企文化的有效融合和對接。
2.加深校園和企業文化之間的合作
為了強化學生對與企業的了解,使學生對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模式有一個深刻的認知,我們可以將這些內容深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當中,讓學生切身的接觸有關企業的特色產品或者項目等,幫助學生營造和企業環境類似的教學環境。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借助企業的管理模式對學生進行管理,不拿學生當學生對待,將學生作為企業的員工來看待,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感受到優秀的企業文化帶來的熏陶。對于班級的名稱也可以進行一定的更改,可以將企業文化當中的一些內容來為班級命名,增強學生對于自己身份的一個認同感,另外在學校的校服設計上也可以融入企業的相關元素,加強學生對于自己身份的認知。學校和企業之間進行對接,組織學生定期到企業中的各個部門進行參觀,了解企業的運作模式等,企業也可以以贊助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機會等。
3.加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之間的溝通
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是老師在教學和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學校的文化包括校徽、校服、校訓、校風等多個方面,而企業文化則是通過企業的運營進行產生的。那么將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相互融合是需要跨文化之間的溝通的,就目前來看,實現校企文化的有效融合就需要雙方在文化上加強溝通,形成學校和企業之間共同認可的文化,同時也可以實現雙方共同的目標。在將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進行融合的過程中,學校和企業要根據不同的文化背景進行溝通,針對較大的文化差異,要加大雙方之間的有效溝通,促使文化融合變得更加全面。如果校企文化沒有文化層面的溝通就會使校企文化變得單一,那么合作起來也會沒有任何意義,不利于長期的發展。
4.將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制度與物質進行融合
文化中的制度其實就是指規章制度,文化制度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能夠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在校企文化有效的融合過程中,利用企業制度可以使校園文化變得更加完美,也可以使學校形成更加完整的規章制度。例如在職業道德方面學校就可以向企業文化進行學習,學校還可以依據企業中的制度文化來對學生的日常學習進行考核,這樣一來能夠使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目標確立的更加明確。而在建設方面,中職學校也可以融合一些企業的特色,學校可以從三方面入手:其一,可以將企業文化帶入實訓教室,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一些企業的規章制度,以及相關的一些優秀企業的見解,提醒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安全的實踐,安全和質量兩手抓;其二可以將企業的文化引入到教室中,在教室的黑板報部分或者走廊的位置張貼布置一些企業發展的過程,或者優秀員工的介紹等;其三可以將企業當中的職業文化帶入到宿舍當中,利用企業的管理模式來進行宿舍的管理,從而能夠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等。除此之外,在進行校企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學校需要結合企業提出的意見或者建議對教育方式進行改變,將企業文化融入到教學當中,讓學生可以在學校當中感受到企業的文化以及管理方式。
結束語:
中職學校的教學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當中主要的人才輸出地,無論是在政策還是經濟的影響下,在學校的辦學目標、教學形式以及人才輸出的模式上都具備著各自獨特的特點,因此在進行中職學校的文化建設方面,也要形成屬于自己學校的專有特色,通過與企業文化相結合的方式,建設更加具備競爭力的辦學模式和辦學特色。 PR
參考文獻:
[1]梁志.淺談企業文化在中職學校政治教學中的作用[J]. 大科技,2018(17):45-46.
[2] 于麗娟,劉金虎. 中職學校"企業文化"培植的載體設計與實踐[J]. 職業,2018(26):42-44.
[3] 張興剛. 中職學校企業化班級文化創建方案[J]. 文淵(高中版),2020(1):255-256.
[4]覃梅.中職學校校企文化有效融合的思考[J]. 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19(2):87-88.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