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瑩 孫茂新
(呼倫貝爾學院 內蒙古 海拉爾 021008)
呼倫貝爾學院旅游紀念品設計課程使用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平臺,其特征為:線上觀看旅游紀念品設計課程的知識講解視頻,包括(概念、原則、程序、方法),課程作業的布置,討論答疑;線下針對呼倫貝爾地域性文化、民族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等進行專項調研,制作調研報告。以訪談、口述的方式記錄、撰寫訪談記錄,對一些瀕臨失傳的旅游紀念品制作技藝進行深度挖掘。對實踐調研的材料進行匯總列表分析研究,找出呼倫貝爾地區的旅游紀念品設計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對學生的設計進行設計定位。完成設計圖(效果圖)、設計制作(模型)等,建設并完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平臺;將設計制作成品的銷售、反饋與市場運營進行對接;將調研成果以舉辦旅游紀念品展覽、旅游紀念品大賽、專題研討會等多種方式進行展示。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信息化教學為特征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師生的歡迎。但旅游紀念品設計課程混合式教學課程平臺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定問題。海南師范大學的張紅梅老師在論文《高校旅游紀念品設計類專業的專業課程設置探析》中提到,“就我國旅游大省的高校而言基本上都有了此類的專業方向,但發展情況并不理想,存在專業穩定性差、招生和就業難等問題。該專業的出現和長期存在,體現了市場對旅游紀念品設計人才的需求始終存在;但該專業的發展滯緩,卻體現了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銜接不暢”。[1]混合式教學是一種新的以線上教學為主,線下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它把傳統的以線下課堂為主的學習方式為特點和以線上網絡化教學平臺為主的學習特點結合起來,不僅發揮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創造性。但由于旅游紀念品設計課程起步較晚,還沒有形成較為普遍適用的理論框架,所采用并實踐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由于實踐周期較短,還不夠成熟,還沒有完成系統化的教學模式,且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試就新的教育教學現實及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并結合具體教學實踐提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建議。
我國高校設置旅游紀念品設計專業起步比較晚,主要在普通高校設計學院或者美術學院下設的專業中設置旅游紀念品設計課程。
呼倫貝爾是我國多個北方少數游牧民族聚居的地方,是蒙古族的發祥地之一。呼倫貝爾夏季氣候宜人、水草豐美、植被豐富,被稱為大自然的“天然氧吧”。
作為旅游城市,近年來,呼倫貝爾旅游業發展迅猛,但旅游紀念品種類少、品質不高等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游客的旅游感受。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呼倫貝爾的城市形象,制約了呼倫貝爾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旅游紀念品設計可以使旅游紀念品形成文化特征形象記憶,進而使游客對旅游地形成深刻印象和記憶,所以在高校設置旅游紀念品設計課程,使課程實踐更好地服務當地旅游文化,對于當地旅游文化的宣傳和展示是非常必要的。
呼倫貝爾學院是一所全日制應用型大學,在美術學院下設環境設計專業的設計類課程,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原創型與應用型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其知識結構和能力構成是雙向融合的。通過混合式教學,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與傳統課堂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線上與線下學習相結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混合式教學課程的應用已非常廣泛,幾乎包括了設計學專業的所有課程。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基礎知識,在線上發給學生,學生自學內容,不懂的問題都可以線上交流,線下課堂上老師講授重點、難點,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且應用于具體項目的創新設計。
旅游紀念品設計課程是產品類設計課程的一個教學模塊,是一般旅游城市或地區所辦高等教育學校普遍開設的課程,屬于應用型高校的設計類課程,其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研發能力、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其知識結構的建立和培養,具有原創性質的研發能力的訓練,對教學提出了多向度融合的人才素質要求。而這一課程由于實踐時間較短,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科學體系,是一個年輕的尚待提高和完善的課程系統。
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概括起來,筆者認為存在如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普通高校應用型學院的課程設置,由于過分強化應用型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創意思維和研發能力不足。
(二)沒有強大的民族文化理論支撐,學生的設計在創意上沒有理論依據,不能有效地進行文化傳承。
(三)在課程設置上,沒有或者很少設置創意思維課程。例如:圖形創意,創造性思維等課程。
(四)研發能力不足。高校旅游紀念品設計課程大多附屬于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工藝美術等專業下的一個專業方向,沒有前期課程課塊的理論與實踐的支撐,導致研發斷檔,抓不住市場的需求,研發觀念陳舊能力不足。
(五)對于網絡的課程資源的整合和運用不足。要設計符合當地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紀念品,需要強大的網絡資源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研究成果作為知識儲備。但由于網絡教學資源運用不得當、教學平臺使用頻率低、市場調研和社會調查缺乏、缺少對于一些前沿的成功的旅游紀念品設計教學案例的了解和借鑒,使得課程教學效果不佳。
(六)缺乏旅游紀念品設計課程服務于本地區經濟運營的主動意識,缺少項目資金支撐,與本地區、本民族的企業合作,簽訂合作項目較少,尚不能形成設計、產品、市場的良性循環。
旅游紀念品設計課程的開設是普通高校中應用型專業的課程設置。應用型專業理論研究相較于基礎研究型專業有所弱化,多側重于動手能力的培養。而旅游紀念品設計課的核心問題是培養學生的研發能力,需要具備一定的基礎理論和創意訓練的積淀。為了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社會實踐中成為一名合格甚至優秀的旅游紀念品設計工作者,在教學目標設定與教學方法的設計上,必須將基礎理論學習、創意思維習慣的養成、研發產品的完成能力進行有效的安排與整合,以適應社會發展和行業需要。
(一)將理論課納入設計類課程設置中。針對當地的民族文化和歷史課程,以呼倫貝爾當地為例,設置北方少數民族史、三少民族文化介紹等課程。理論課程是設計創意的基礎,創新設計是在強大理論積淀下的設計靈感的顯現,創新能力是美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的靈魂。
(二)堅持將創意思維訓練作為主線。開設并強化創造性思維的理論和實踐課程。例如:圖形創意,創造性思維等課程。運用創造性思維方法:發散型思維、逆向思維、一題多解、頭腦風暴等去開拓思路,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建立以為學校服務、為社會服務的實踐方向,做好設計研發與設計服務。組織學生為呼倫貝爾當地的企業制作文創產品,實現設計為本地區和本民族服務。
(四)混合式教學技術的應用。計算機輔助和混合式教學的應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利用網絡優秀的教學平臺和遠程教學軟件,實現線上、線下全方位教學模式。利用線上課程把一些基礎的理論部分講授清楚,學生在線上可以反復觀看教學視頻,并記錄不懂的問題,線下老師主要講授重點、難點和不懂的問題以及作業的及時修改,使學生及時與前沿學術平臺對接,并不斷獲取新的知識與學養。
(五)與市場建設結合,形成積極反饋的良性平臺,組織學生參與相關展覽、展銷。做好旅游紀念品設計的前期調研(市場調研和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再設計),對現有旅游紀念品的優缺點進行分析,找到設計的突破口,從而能夠定位準確,設計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旅游紀念品。
(六)參加學術會議等相關商務與學術活動。每年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美展、設計類大展等開拓學生的審美和眼界,借鑒其他地區優質設計并結合呼倫貝爾當地文化實際,更好地完成旅游紀念品設計。
(一)從2018年9月-2019年9月,對2017級環境設計班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教改。適當增加理論課塊的開設范圍和學習深度。除目前已開設的設計基礎、造型基礎和設計史之外,將包豪斯設計學院的教學體系進行歸納整合,并設計為一個自選課塊,從理論和實踐上將基礎理論活化形成動態可控的教學系統。教師給出廣泛的必讀書目錄,涵蓋人類學、民俗學、地域文化史等方面。使學生具有更寬廣的學術視野,完成歷史與地域文脈的承接,以避免設計的矮化和同質化。學生們利用線上資源進行基礎理論部分的學習,教師上課準備一些課程問題,這樣既保證線上學生的聽課質量,又實現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作業質量有了較大提高,師生關系更為融洽,并且避免了重復基礎理論的講授。教師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得學生的畢業作品更具有設計創意的文化含量,不再僅僅是圖形、符號的簡單臨摹和拼接。
(二)教師將創意型思維訓練作為貫穿教學的經常性訓練,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件進行課堂練習或課下作業。例如,曲別針的派生用途創意,如可做晾衣架、門簾、小支架等;建筑用紅磚的創意設計,每位同學設計兩種;易拉罐為原材料的創意設計,立體、平面各一件創意設計;以“歡樂”為主題的三維立體抽象設計一件;以“金秋”為主題的色彩構成抽象設計一件;以“城市印象”為主題的平面構成抽像構成設計一件;以“蒙古包”為元素的旅游紀念品設計方案一套等。
(三)線下實踐安排學生對當地的紀念品生產廠家、銷售旅游紀念品的企業、消費者進行市場調查并制作調查問卷,社會調查采訪一些老的手藝人,和他們學習傳統非遺手工技藝等。利用查閱文獻的方法到當地圖書館、博物館搜集資料,利用網絡搜集資料。充分運用當地的文化資源和地理優勢,通過實踐項目和多家企業聯合,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拓寬學生的就業方向。
(四)學生作業(作品)結合市級旅游紀念品設計大賽或者節慶紀念日等主題紀念品大賽,進行設計制作。通過旅游紀念品大賽的鍛煉,使學生明確設計目的、內容、要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參加競賽增強學生們的自信心。
(五)課程成績評價采用兩種方式:一是通過互聯網進行網絡投票的形式;二是通過大賽組織行業專家、行業教師和媒體,建立對學生作品進行全方位多向度的評價機制等。
混合式教學技術的應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圖片的云存儲、多媒體教學、網上教學資源等多種形態、多種手段的教學方式,比之傳統的黑板上教學,進入到一個更豐富更廣闊的教學空間,在豐富的互聯網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應該是立體的、多向度和多種形式的。為滿足社會需求,建立市場窗口,形成及時反饋的良性平臺是必要的。
一個應用型專業的實用型課塊,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肯定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與社會需要取得緊密聯系,必須建立可操作的市場窗口,可以通過企業項目、市場策劃、博覽會推介等方式進行。學生可直接參與展示展銷等商務活動。例如:展覽、設計與企業共建市場等。組織學生每學年外出藝術實踐一次,可進行市場調查,市場調研,參觀相關優秀企業,參觀設計類展覽等。旅游紀念品設計課程的教學構思可以是:總課時72學時,其中理論課12時,調研課24時,設計課時12課時,參與社會市場24課時。
混合式教學方式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要使旅游紀念品課程能夠充分、全方位的展現在學生及老師面前,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隨時做出動態反應和調整。因此,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始終處于不斷的調試之中,作為施教者,應該做的就是勇于實踐,提升教學效果,滿足和適應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