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蓮聰,楊柯菁,刀保萍
(德宏職業學院,云南 芒市 678499)
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旨在為醫療條件較差、醫務人員缺乏的基層(社區及農村)醫療機構,培養能適應基層醫療工作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衛生人才[1]。其要求學生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較強的臨床實踐技能[2]。但以往臨床實踐技能教學存在重基礎理論、輕臨床實踐,重書面考試、輕臨床技能考核等問題。近年來受招生規模擴大、實習人數驟增,而帶教教師有限、醫患關系緊張等諸多因素影響,臨床實踐技能教學顯得尤為重要[3-4]。臨床實踐技能涵蓋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等不同學科基本臨床技能,其中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是其核心部分。如何給予學生更多學習機會,提高其臨床診療水平,是各高職院校教師在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中要解決的問題[5]。本教研室從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開展以臨床技能培養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改革,期望增加學生操作機會,提高學生臨床能力。為了解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改革效果及存在的問題,不斷總結經驗,對我院2015級、2016級、2017級共3屆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2017—2019年對接受內科臨床實踐技能學習的2015級、2016級、2017級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已完成內科臨床實踐技能考核。2018—2019年逐漸開展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改革。
根據高職高專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及德宏職業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參考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核大綱中內科部分內容,結合內科學、診斷學、急救醫學等課程教學大綱以及內科實訓室設備安排情況,開展以臨床技能培養為導向的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改革。
通過查閱文獻和咨詢相關專家,設計自填式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教學效果、課程設置、授課滿意度等方面,共計19道題。問卷的基本題型為選擇題,補充說明內容為填空題。利用問卷星系統平臺,讓學生在考核結束后,用手機掃碼方式獲取問卷并進行無記名式填寫。
利用問卷星系統統計分析調查結果,計數資料以頻率和百分比表示。
于2017年6月,對2015級進行問卷調查,收到96份有效問卷;于2018年6月,對2016級進行問卷調查,收到170份有效問卷;于2019年6月,對2017級進行問卷調查,收到353份有效問卷。
將2015級學生自評結果與2016級、2017級學生自評結果進行對比,發現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改革效果越來越好(見表1)。2016級、2017級學生自評知識掌握情況優于2015級,除部分知識點學生自評掌握率略有下降外,其余知識點掌握率整體呈上升趨勢,特別是腹腔穿刺術項目,學生自評掌握率提高顯著。從2016級、2017級學生自評結果來看,對于部分知識點或項目,如病例分析部分(心血管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女性生殖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兒科疾病、傳染病等疾病),內科技能操作部分(腹腔穿刺術),其他臨床技能操作部分(導尿術、吸氧術、吸痰術等項目),輔助檢查部分(心電圖圖形分析及胸部、腹部、骨折等常見疾病在X線片上的典型表現),學生自評掌握率仍低于60%。簡而言之,隨著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改革的開展,學生知識掌握率逐步提高,個別知識點可能因為太抽象、不易理解,加之當前教學方法或課時安排不足等因素影響,提高不明顯,后續教學改革中要重點關注并給予解決。
表1 學生自評知識及技能掌握情況[n(%)]
隨著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改革的開展,課程學習難度提升,學生對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方法、師生互動情況及帶教教師授課情況表示肯定。將2015級學生問卷調查結果與2016級、2017級學生調查結果進行對比發現,在教學方法、師生互動情況、帶教教師授課情況3個方面,2016級、2017級學生滿意度低于2015級(見表2)。
2015—2017級學生對課時安排、操作項目安排合理性等表示肯定。2016級、2017級學生對課時安排的評價高于2015級,選擇有充足的練習時間及時間基本上能滿足練習需要兩項指標的學生比例之和大于90%,且高于2015級。2016級、2017級學生對操作項目安排合理性的評價低于2015級,2015級選擇很合理及合理兩項指標的學生占90.63%,2016級選擇很合理及合理兩項指標的學生占80.00%,2017級選擇很合理及合理兩項指標的學生占74.50%(見表3)。
表2 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滿意情況[n(%)]
表3 課程設置情況[n(%)]
2015級(84.38%)、2016級(62.94%)、2017級(68.56%)學生認為課程學習對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有很大幫助,沒有人認為課程學習對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無幫助。
2015級、2016級、2017級學生對模擬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的分站式考核的接受情況有所差異,選擇接受不了的學生比例,2015級為 9.38%,2016級為 2.94%,2017級為 2.83%。2015級、2016級、2017級學生大多認為模擬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的分站式考核中第三站項目(心肺聽診及心電圖、X線片閱讀)最難(見表4)。
表4 課程學習與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的關聯[n(%)]
學生提出以下意見及建議:(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統一教師授課及考核標準;(2)課程內容太多,課程安排太緊,應優化課時安排;(3)教師應安排更多時間,指導學生進行強化練習;(4)應多準備模型,盡量督促每一位學生練習;(5)注重心電圖、X線片、兒科及泌尿和神經系統等方面知識講授;(6)練習時間不足,建議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7)根據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標準開展教學。
此次調查共對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中31個知識點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知識掌握率隨教學改革的開展逐步提高,大部分知識點掌握人數占比有所提升,但對于胸腔穿刺術等13個知識點,學生掌握率仍不足60%,為當前教學薄弱點。究其原因,此次教學內容涉及部分外科學、兒科學方面知識,實訓內容較多,各學科聯系不緊密,部分內容銜接不足,且當前課時設置不合理,學生練習時間不充足。調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為今后有針對性地對課時安排、教學方式等進行優化,提高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開展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改革以來,教學內容增多,課程學習難度增加,學生需花更多精力、時間來學習,才能掌握知識。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當前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課時安排、操作項目安排合理性、師生互動情況及帶教教師授課情況表示肯定,絕大多數學生對教學改革助力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模擬分站式考核等方面給予了高度認同。但由于此次調查研究對象還未達到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要求年限,暫時缺乏學生考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情況,無法確定當前教學模式對提高該考試通過率有無幫助。后續我們將追蹤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質量及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以此優化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模式。
總而言之,對于我校開展的以臨床技能培養為導向的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改革,學生表示肯定,滿意度高,認為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統計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及考核難點等,為今后完善內科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模式提供參考,后續將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從加強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室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整合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計劃、改變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優化教學模式,探索適合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臨床醫學生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