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是部編版語文5年級上冊第4單元的教學內容。這篇文章以反襯手法,通過對圓明園昔日輝煌壯觀的描繪,讓讀者感受過去那段屈辱的歷史,以此激發讀者的歷史使命感。本文從課堂教學層面以教師的角色對《圓明園的毀滅》這一文本案例進行解讀,以此挖掘這一文本案例的教學價值。
一、從教學過程中解讀文本
從教學過程中對文本進行解讀,以此引導學生能夠在閱讀、感悟和想象的過程中,對圓明園的昔日輝煌進行追憶,并以形象感悟、情境構建的形式激發學生心理上的真實感受。
(一)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在課堂教學開始時,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將課題引入,向學生提問:“課文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其中哪部分時對此內容的描述(第5自然段),其他幾段內容又描述了哪些內容?請各位同學默讀課文,并在分段的同時對段意進行概括。”在完成初讀后,學生能夠從整體上對課文內容有一定把握。
課文分為如下幾個部分:“概括指出圓明園毀滅遭受到無法估量的損失”、“圓明園昔日擁有大量景物和歷史文物”、“英法侵略者對圓明園所做出的毀滅行為”。教師對課文中第1自然段的文本內容提出問題,“開篇則表達了作者對于圓明園毀滅的感受,同學們可以從中讀出什么?”有學生會從“不可估量”感受到作者對于圓明園被毀的深切惋惜;有學生會認為圓明園的毀滅既是對中國文化史的破壞,也是世界文化史的重大損失。
通過以上過程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課文文本內容進行初步感知。
(二)感悟語言,追憶輝煌
在學生完成對課文的自主閱讀后,找出課文中對于這座皇家園林進行評價的文本內容。如“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上述內容分別是對作者情感怎樣的表達,并在課文中找出評價依據。學生可以從第2、3、4自然段的文本內容中,以及搜集和查閱資料,講出自身感受。有學生指出,“分別表達了作者對于這座皇家園林的自豪、贊嘆和欣賞”。
接著教師可以利用視頻、音頻等對圓明園的建筑布局和文物陳設進行還原,讓學生“走進”圓明園,加深學生對于圓明園的印象,深刻感受到這座園林的特點,即“宏偉與精致并存,熱鬧與寧靜同在,現實與幻想和諧交融,集東西方建筑特色于一體”。通過這種文字想象以及情境再現的方式,能夠學生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渲染,在閱讀文本和沉浸體驗的過程中激發體驗感。
(三)再現毀滅,不忘國恥
教師可以運用信息化手段,如通過多媒體視頻、幻燈片等將圓明園變成廢墟的畫面予以呈現,增強學生感受的直觀性;在此過程中要精準把握“掠、搬、毀、燒”等動詞文本,同時關注文本內容中的時間線索,讓學生感受到英法聯軍的無恥行徑,深刻體驗到園林毀滅所帶來的悲哀與傷痛。同時,以音樂渲染的方式創設意境,打造“國破家何在”的氛圍,沖擊每位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能夠從輝煌與毀滅的鮮明比對中,激發自身的愛國主義思想。
二、從課后延展中感受文本
在完成課堂教學后,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文學作品,從眾多文學作品中不難看出,多數作者似乎把火燒圓明園的罪過,歸咎于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之無能、貪生怕死。這種看法較為片面,缺乏足夠的確切性。從大量歷史實踐可以看出,如果一個民族或者國家是貧窮落后、弱小的,那么就會處于被壓迫、被剝削、被凌辱、被侵略、被掠奪的地位。圓明園被毀滅的歷史則再次證明:國家貧窮、落后、軟弱就要被國外所欺凌。因此,要明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對象。要通過教學活動讓青少年厚植愛國情懷。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識,讓學生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成長,提升自身的能力,報效祖國,實現“為中華之騰飛”而讀書的理想狀態。
此外,可以繼續延伸課外內容,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祭掃革命先烈,參觀革命遺址,尋訪“紅色黨建館”等,以此讓學生在實情實景中“用耳”聽講解,“用眼”看實物,“用情”育精神,身臨其境地真切感受到愛國情懷,進一步樹立起更加遠大的理想與志向。
三、從反思中認知教學價值
從《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活動中,可以深刻認識到“解讀文本”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和功能,課堂上師生就是通過解讀文本、朗讀文本開展交流活動,只要讀通、讀順,學生便能夠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有感可想,這便是學生從學習中得到最好的收獲。
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實際情況遵循“以解讀為本,以閱讀導學”的課堂理念,以此激發學生解讀文本和閱讀文本的興趣與熱情。同時,要根據課文的實際特點開展不同形式的解讀和閱讀活動,如個別讀、分角色讀、評讀、竟賽讀、仿讀、表演讀等。此外,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文本解讀的“情感表現”作用,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解讀,以此深刻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而引發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揮“體驗課堂”的重要價值和功能,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能夠得到良好體驗,以更加真實的感受來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進而讓學生通過參與學習活動強化自身的獲得感,真正意義上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得,更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連接。
參考文獻:
[1]許鵬飛.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優化企業管理機制[J].今日財富,2019(6):2.
[2]唐爍燕.做好學情分析,落實語文要素——以《圓明園的毀滅》為例[J].新課程,2020(35).
[3]張曉麗.破"繭"成"蝶"——《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J].小學生(下旬刊),2020(2).
[4]梁玉蘭.以《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為例談語文要素的落實[J].小學教學參考,2020(19):1.
[5]林建英.以生為本,享受課堂的幸福——以《圓明園的毀滅》教學為例[J].四川教育,2019(3):1.
[6]魏小兵.小學階段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1.
[7]吳月婷.適應性教育視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反思[J].文淵(高中版),2019,000(003):111.
[8]張建軍.語用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反思探索[J].語文課內外,2019.
作者簡介:王惠,1993.09.15,女,籍貫:山東濟南,漢族,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