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祖旺
【摘要】數學教學也可以在學生德育的培養中發揮作用,將德育融入數學教學的方式有很多,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改變自身傳統教學觀念,立足實踐,結合數學教材,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為今后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德育滲透;教學探究路徑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融合,教師應摒棄傳統僵硬的思想理念,與時俱進地開展德育教育的滲透、引導。廣大教學工作者,應秉承有教無類的原則,關愛學生,關注學生進步,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良好狀態。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1、達到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的必要條件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達到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離不開思想品德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及傳統思維的限制,數學教育似乎與德育教育相距甚遠,有的人甚至認為,小學數學中的加減乘除,與個人的道德品質沒有關系,而這樣的思想顯然與當前的數學教育目標背道而馳。
2、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根本選擇
教育的本質在于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夯實學生知識文化基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習慣。小學數學,歸根結底是文化素質教育,這既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必經之途,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長遠發展的基石。而幫助學生獲得適應終身發展的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德育融合自然不可或缺。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德育滲透的教學探究路徑
1、充分挖掘教材
德育歷來是教育難題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經過幾輪新課程改革后,以德育為主要出發點,德育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需要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數學教材是數學教學的參考書,其中充滿了許多數學理論知識,但實際上,數學教材上不僅包含數學理論,還包含許多人文氛圍,滲透著強烈的道德價值觀,只要教師深入學習,數學教學也可以成為道德教育的主陣地。
例如,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講解數的基本概念,還要從中讓學生認識我國早期數學和現代數學發展的光輝歷程,如數學家祖沖之、李冶、陳景潤等,通過為學生講解這些數學名家,激發起學生無比自豪的民族榮譽感,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觀,樹立為國家富強、民族富強的使命感,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發奮學習、刻苦鉆研,將來為建設祖國而奮斗。以此來不斷獲得極強的民族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的高尚道德素養。
2、立足生活案例
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就教學內容中出現的案例、題目進行德育融合,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擴展數學的學習范圍,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將數學中的德育知識學為己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融合,生活案例的引入不應是理論宣傳,應與學生們的現實生活一一對應起來。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我組織學生們動起來,將教室內的桌椅設置為超市內的貨柜,將教室內的教具及學生們的文具當做超市內的商品,利用便簽字為每個商品標注價格。學生們行動起來,不大會功夫,一個排列整潔、琳瑯滿目的“天天超市”映入眼簾。接下來,我將學生們劃分為不同的角色人物,有的學生扮演超市內的收銀員,有的學生扮演超市內的導購人員,有的扮演安保人員,而更多的學生則扮演形形色色的顧客。顧客走進超市,“天天超市”的工作人員熱情接待,按顧客的需求,向顧客介紹商品的大小、功能、價格等等。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和父母去超市購物,對超市的運行司空見慣,所扮演的角色惟妙惟肖。顧客們在采購商品后,支付與之對應的金額,幾位收銀員為顧客結賬,以此鍛煉學生們的計算能力。活動結束后,學生們意猶未盡,對人民幣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面額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共8種。人民幣對我們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無與倫比的重大作用,任何公民都應具備愛護人民幣的法律義務。作為學生,其在了解人民幣后,能夠體諒父母賺錢的辛勞,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3、引入人物故事
在小學數學教科書中有很多德育材料。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材料,在優秀的人物故事的幫助下滲透德育思想,使數學課堂與德育有機結合,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凈化心靈,增強思想道德意識,全面發展“四有”新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教學“圓周率”時,教師首先向學生介紹中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他精通各種知識,包括數學、天文學、日歷、機械制造和許多其他科學領域。在前輩研究的基礎上,他準確地計算出“圓周率”,并將小數點后的數字計算到第七位,該記錄直到16世紀才被打破。而且,祖沖之撰寫了那個時代最先進、最科學的日歷———《大明歷》。通過這樣的介紹,學生的愛國主義將立即被激發出來,他們不禁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歷史感嘆,樹立了濃厚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產生無窮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4、巧妙布置作業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會適量布置一些作業給學生練習,以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給學生練習的作業都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在不脫離本節課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側重設計既能體現本節課的數學知識內容,又能向學生滲透德育的思想,使德育知識與數學知識有效銜接,學生通過數學練習不但能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在練習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
結語: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必須將品德教育同各門學科知識聯系起來進行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能夠獲得高尚的品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讓學生在長大成人后真正成為國家棟梁。
參考文獻:
[1]石永紅.發揮小學數學德育功能路徑淺析[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9(6):60-61.
[2]何偉娣.新課程下小學數學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