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遠
摘 要: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五千年智慧的結晶,象征著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秀文化的傳承是我國文化自信的體現,而其中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校園教學。優秀傳統文化即體現了我國的文化精神的生命力,也體現了我國歷史文化的燦爛輝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更是延續我國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現。文章從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現狀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了這種現狀背后的原因,并基于這些原因和現狀提出了一些促進策略,旨在提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狀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提高我國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小學校園;現狀分析;促進策略
一、 引言
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于文化的發展而言是有著重大意義的。優秀傳統文化進小學校園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教育的過程中正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需要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來完成。結合學校地域差別,學生個體差異以及家長的受教育情況這些原因來分析,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校園的現狀還是有挺多不足的地方。基于此,對這種現象進行分析并探討出原因,并結合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二、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現狀及原因
(一)學校方面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現狀當中,校園方面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做得不夠充分:第一,教學內容局限,教學活動缺乏活力。小學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主要以背誦《弟子規》為主,一般是早晨的晨讀和課前的背誦為主,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生以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的態度去應對,在朗讀和背誦的過程中并沒有深刻體會到這其中的含義。其實在大多數的小學生心里,是希望學校引領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可以契合他們的興趣愛好的教學,而不是流于形式的背誦。另外,教學活動雖然是以活動的形式舉辦的,但是在實際的開展當中,教師舉辦的文化活動缺乏活力,不是黑板報就是詩朗誦,文化活動的單一形式難以長期引起學生的興趣,久而久之會變成形式上的敷衍。第二,教學課程單一,忽視相關教學課程的融合。在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學課程上,課程的內容只是限制于一節課的教學,能涉及其他課程的也只有語文課比較多,除此以外,數學和英語的教學課程上很少會穿插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不是一個單一的課程,它更像是一種文化精神,是需要在教學的多個方面全面灌輸的。第三,教師自身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匱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需要教師和學校自身具備豐富的知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很多教師在這方面儲備的知識并不完善,甚至有些還一知半解,特別是除了語文教師以外的教師,幾乎對于優秀的傳統文化沒有過多的了解和意識。第四,學校組織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機構有缺陷。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傳播是政府和教育部專門設置的教學任務和要求,然而因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要求沒有做出明確的考核和管理,只是要求學校做到文化的傳播,這一要求的落實便單單只是交到班主任和教師的手上,而班主任和教師也只是單純的組織學生開展這一活動。
(二)家長方面
家長方面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受教育水平不高,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教學意義認識不到位。受到以往教育的個體差異原因,當代小學生的家長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更是知之甚少。家長是小學生接受教育的另一動力,除了校園教育以外,家庭教育也是不能缺失的一塊。第二,家長關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所接受到的培訓較少。家長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不多,那么學校其實是可以鼓勵家長去完善這一方面的知識的,但是在實際的情況當中,大多數家長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三)學生方面
學生方面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小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不足。小學生時期是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的時期,然而受到學校和家庭方面的影響,小學生自身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也不多,特別是學校在教育的過程中以任務式的方式來教學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之時,小學生的心里其實是會產生厭煩心理的,漸漸地也會失去興趣的心理。第二,部分小學生的生活方式趨于西化。在經濟全球化,文化生活逐漸開放的時代,當代中國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一種變化就是與外國生活文化的融合。外國生活文化的沖擊一定程度上會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影響,大到思維模式的轉變,小到衣食住行的變化。這種文化的沖擊會讓小學生在一開始的生活里就形成了習慣,對于以往的傳統文化可能還會得出落后的結論。其實這種思維結論是很危險的,一定程度上會減弱民族文化自信心,進而會對以后的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這也是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因之一。
三、 促進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促進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第一,要從思想上樹立正確的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所謂價值觀,就是指引領人的思想的觀念,是對事物總體看法的評估。而正確的教學價值觀在教育教學中也是有所要求的,即是要培育擁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不斷探索進取的創新精神。而這些教學價值觀是可以引領教師更好的貫徹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也是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的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此外,學校管理機制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學校教學受到上級教育部分的領導,而教師的教學受到學校管理的領導,只有制訂合理科學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引領教師的教學。為此,學校應當重視自身的管理機制問題,在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管理當中,應當制定專門的責任部門,成立教學辦公室,配備具備管理能力的人員專門管理。第二,發揮校長的親身示范作用,精神引領作用。校長是學校的管理者,是教師的教師。校長對于一個學校的管理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為此,在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管理當中,校長應當發揮帶頭作用,不斷提升自身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水平,并引領教師和學生不斷學習。第三,構建合理的評價體系,創建校園文化的獎勵機制。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需要構建一個合理的評價體系,制定獎勵機制。評價體系的形成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形成重視意識,在教學和學習中增添動力。對于學校管理而言也會起到幫助。第四,加大資金投入,申報傳統文化項目。優秀傳統文化包括了優秀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內容,對于這兩個方面的教育教學也是要依靠載體才能學習傳播的,列入舉辦一些文化活動和文化競賽,都是需要資金的投入,為此,學校應當加大對于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資金投資。另外,申報傳統文化項目也是很有必要的,這可以體現傳統文化的價值,同時在側面上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