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的基礎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之中,小學語文是一門小學基礎性的課程,它可以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的發展起到關鍵的影響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出了需要“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性”等各種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課堂提問作為一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符合21世紀下的教學理念,還能夠更好發展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性的進步以及發展。但是,就目前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的運用效果而言,并不太樂觀。這主要的原因有:小學生課堂積極性比較低、教師未能夠有效控制提問難度、學習者對教育者的問題沒有激情。所以,針對上面這些教學現象,在新時期作為下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文章簡單論述小學課堂教學中高效提問的策略,從而構建高效性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校提問;策略
一、 引言
現在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教學上,以灌輸式教學方式為主,注重向學生傳授語文理論知識,并且讓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牢記各種各樣的理論知識,在課堂上忽視了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這導致小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因此,學習效率是比較低的。所以,在小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提問,讓學生逐漸參與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通過課堂提問,可以讓班級里的學生集中自己在課堂上的心思,不斷開發學習者的獨立自學的本領,繼而轉化學習者被動吸收常識內容的教學現象,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全面性的發展和進步,達到新課程下對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教學目的。
二、 重視問題的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雖然課堂提問已經成為教師經常使用的教學方式之一,但是,由于部分教師不注重問題的創造性,在教學課堂上,也是隨便向學生提問,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之下,學生的學習成績并未得到大幅度提升,甚至還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降低了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因此,要想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一方面,作為21世紀下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教師務必要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理論知識,還應該幫助學生注重掌握語文知識的學習方法。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中,教師需要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己逐漸發現問題,并且嘗試讓學生自主性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構建具有創造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需要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深入了解,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具有創造性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內心的好奇心,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內容。與此同時,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班級里的學生集中注意力于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與此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成長。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述“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閱讀文章,然后,對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在哪里找到了雷鋒的足跡呢?”然后,教師要求學生將相關的句子找出來。最后,教師還可以對學生提問:“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話是什么意思?”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交流,讓學生明白文章主旨,并且幫助學生逐漸成長,將學生逐漸培養成為全面性的人才。
三、 注重問題的難易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目前,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之上,教師難以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的話,將難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起不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此外,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過難,不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之內,將會降低學生的自信心,無法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需要合理設計問題。一方面,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需要仔細分析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適合學習者的最近發展區空間,這樣才可以使學習者的求學興趣得到很大的激發,也進一步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內容逐漸轉變成主動學習知識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另一方面,教師還需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問題。很多時候,教師向學生提問,并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主要是由于教師設計的問題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因此,這讓學生非常不感興趣。所以,在教學實踐過程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前設計問題,讓學生通過現有的知識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逐漸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感,并且,讓學生能夠從內心里真正認可小學語文這門學科,有效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為社會進步培養有用的接班人。
比如,執教者給學習者講授“我愛故鄉的楊梅”這一課文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教師提問:“端午節過后,楊梅逐漸成熟了,楊梅果業逐漸顯得更加可愛了,那么,請同學們結合文章中的內容,想想文章主要表達了楊梅哪方面的特點呢?”學生回答:“數量、樣子、顏色、味道。”接著教師問:“從哪些句子能夠看出楊梅的樣子?”學生回答:“楊梅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生著小刺。”這樣的提問方式,由易到難,能夠更好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促進學生進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理論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以及語文學習成績,將學生培養成為新時代下所需要的人才。
四、 關注問題的層次性,因材施教
通常情況之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部分語文教師容易忽視學生之間個體的差異性,比較重視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的意見,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之下,導致班級里學生之間成績的差距會越來越大。與此同時,教師給學生預留思考的時間也比較少。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知識內容本來就比較多,教師的教學任務也是比較重,因此,這就導致教師給學生布置的課堂作業也比較多,上述原因,都將造成小學生無法進一步深入了解知識內容,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層次性。教師務必需要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可以讓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學習問題,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多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教師可以設置不同難度梯度的問題,把握學生的整體情況,還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問題進行探究,在這樣的做法之下,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學生全身心投入于問題的解決過程之中。此外,教師還需要關注問題本身的層次性。教師需要提前對語文教材進行分析,把握好問題的難度以及層次性,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問的過程之中,應該由易到難,注重構建良好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具有較強創造性以及分析性的課堂提問,與此同時,教師應該要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 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多與學生互動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教師發現學生既不主動思考問題,也不積極回答問題,甚至還有些學生上課開小差,這將會大大降低教學效果。這主要的原因是小學生的自信心比較低,與此同時,小學生受這個年紀心理發展特點的影響,比較害羞、膽子小,不敢主動舉手回答教師的問題并且發表自己內心的看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當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教師需要對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并且對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不僅需要對他們進行口頭表揚,還需要給予他們相關的物質獎勵,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總之,教師需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并且多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幫助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問、深入其中。總之,作為21世紀下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斷強化課堂提問環節,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述《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的時候,為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問:“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哪一課?”然后,學生將會不由自主地開始朗讀課題,教師問:“這個課題中,有三個生字,我還沒有教,同學們就會讀嗎?”學生;“會!”教師問:“哪位同學愿意讀一讀呢?”然后,教師讓多位學生朗讀,再讓整個班級的學生齊讀,在讀的過程之中教師要求學生發音正確、聲音響亮,接著,教師再向學生講述這篇文章相關的知識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將學生當成了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主體者,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構建高效率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六、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提問環節的教學過程之中,為了能夠構建高效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師需要合理設計教學問題,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且多鼓勵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積極探討問題,讓學生之間互相分享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提升學生全方面的能力。同時,教師還需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之下,不僅能夠開發學生的心智、集中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還能夠推薦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上所需要的人才,最終促進社會的發展以及進步。
參考文獻:
[1]李玉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師提問[J].西部素質教育,2018(21):245.
[2]林玉端.小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J].名師在線,2018(22):29-30.
[3]張春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管窺[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8(2):40-41.
作者簡介:王婷婷,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郭城驛鎮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