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虎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高中政治課堂;應用策略
政治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旨在教授學生應用政治手段保護自身利益,讓每一位高中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在學習過程中完成自我道德建設。因此,高中政治教師當深化教學改革重要目標,將政治知識與日常教學融為一體。通過創設情境來引出任務,通過明確任務來拓展合作探究,通過展示評價來鞏固任務,以期提升學生政治學習能力、思想道德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掙脫落后、陳舊的教學模式,建設出新型教育模式,為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做貢獻。
一、創設情境,引出任務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讓學生對任務活動產生興趣,有了興趣引導自然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設情境,并及時引出任務活動環節。政治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和具體課堂教學目標進行引導。
例如,在教學“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這一部分內容時,政治教師就可以提出教學目標:要了解為什么堅持社會主義民主;理解我國為何堅持專政職能、專政職能的歷史任務是什么,并進行板書設計。接著,播放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視頻,創設特定教學情境,以情境、情緒感染學生,讓每一名學生都浸潤在人民民主專政氛圍中。教師還可以強調閱兵視頻中的細節,讓學生專心致志地看視頻,理解視頻中播放的主要內容。而后,教師就可以引出本節課探究任務,多媒體展示文字材料,結合課本42頁,說一說你對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解和認識。學生或與同桌、前后桌討論材料內容,或與學習小組展開詳細探究,最終交出完美的答卷。也就是說,創設情境、引出任務可行且實用,能夠為高中政治課堂增色許多,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值得教師去探索實踐。
二、明確任務,合作探究
政治教師引出任務,學生收到的只是“任務單”,但還不知道如何完成任務。雖然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學習能力、探究能力,但仍然需要指導和幫助才能夠完成任務探究。因此,政治教師還應當明確任務環節、詳細任務步驟,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思考學習和探究,最終解決問題、解釋現象。
例如,在教學“我國法制建設的歷程”這一部分內容時,政治教師可以明確課堂探究任務,并詳細給出學習思路、學習方法、學習技巧。由于本節課程教學內容為“探尋發展歷程”,難度適中、任務量小,也十分適合學生去自主探究、自主實踐。首先,政治教師講述我國法律的發展歷史,但僅僅解析前半部分或一小部分,為學生示例如何探究?如何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之后,就可以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明確法律的產生是什么?法律的本質、特征是什么?由古代法律體系遷移到近現代法律體系,去追尋亙古不變的道理,去探究我國法制建設的歷程。也就是說,明確任務、合作探究可行且高效,能夠提升政治教學有效性,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需要教師指導和幫助。
三、展示評價,鞏固任務
高中生結組探究,共同完成某一命題、某一問題的探究,最終展示小組學習成果。而每一個小組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學生質疑能力、創新意識也在潛移默化中成長。這是展示評價的重要目的,更是任務驅動教學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例如,在教學“法治社會”這一部分內容時,政治教師就當給出更多展示機會,讓學生先討論、先探究、先展示,最終集齊問題進行引導式評價,做好政治課堂升華。首先,學生共同探究揭開法治社會的蓋頭,并詳細閱讀材料,結合材料問題進行解析。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知識探究后,每一小組派出代表匯報成果,說出法治社會的內涵與具體表現。其次,學生共同探討怎樣建設法治社會,以同樣的方式得出結論,在課堂中展示和剖析,最終說出建設法治社會的方法、技巧。這時,政治教師可以參與評價和引導,明確正確的思路和結論,以供學生在下一次任務探究中完善。也就是說,展示評價、鞏固任務可行且完善,能夠優化政治課堂結構,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也需要教師去創新。
四、結語
總而言之,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是有效、高效的,在新時期教育模式轉型之際有著十分的優勢。高中政治教師當充分了解學生基礎情況,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轉變新理念、構建新模式,以情境引入任務、以任務引導探究、以評價展示任務,從而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引領學生成長。以此,中學生在高效、高質的政治課堂中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在活躍的課堂氛圍、自由的學習環境下探索和實踐。這是新時期教育轉型的關鍵,也是每一位一線教師想要看到的畫面。
參考文獻:
[1]鄭燭軍.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8(11):29.
[2]石元芬.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