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智能;中職生;智慧心育
“人工智能”這一概念在 2017 年首次被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 而后這幾年,“智能+”概念逐漸與各大產業深度融合,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也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智慧教育應運而生,成為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
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時代,我們的 00 后中職生由于缺乏自控力,對互聯網尤其是智能手機的不合理使用,給他們帶來了許多心理方面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當代社會學生心理問題日益突出,極端心理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而通過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深度解讀后發現,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評估,需要結合智能+ 時代學生的心理特點,依托于網絡構建咨詢與測試相結合的心理危機評估機制。和紙質測試問卷不同,運用智能平臺進行心理危機評估,所得到的結果不僅可以用以針對問題學生進行個別的心理輔導,還可以進行大數據統計,分析當前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趨勢,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這種評估機制所得出的結果更加真實、可靠。針對這些問題能夠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經過幾年的摸索和實踐,我們學校通過智能平臺,創建了一套“智慧心育——校園心理危機篩查與干預模式”。這套智慧校園心理危機篩查與干預模式,以心理管理平臺、微信群及公眾號、問卷星等智慧平臺為載體,通過準備、篩查、評估、干預四個階段的實施,用智慧、創新、專業的手段進行完整的心理篩查與干預,最大限度地排查出心理危機學生,為所有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一、準備階段
(一)教師隊伍培訓
1.心理專兼職輔導教師
我校目前擁有兩位專職心理老師,六位兼職心理老師。兩位專職心理老師均為心理學本科畢業,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心理輔導中心負責人擁有浙江省心理輔導教師A證,瑞安市心理學科骨干教師,另外浙江省心理輔導教師B證5人,全校C證持證率達97%。
教師心理團隊每月開展一次主題研修活動,形式多樣,內容涵蓋學生心理問題的鑒別、心理咨詢技術、高危學生約談的技巧、心理問題座談會、教師讀書會等,并經常在微信群里交流讀書心得、分享學習資源等。多次反復研讀《中小學心理危機篩查與干預工作手冊》,學習了解各類危機學生的干預流程,學習與危機學生溝通的技巧并進行實操練習。另外,重點學習《焦點解決在心理咨詢工作中的應用》一書,將焦點解決的技術應用到日常的學生心理咨詢工作中,促使學生在短期內發生積極的改變。線下學習之后,通過微信公眾號轉播,讓全校老師再度學習,進而達到以學促用、以學促干、以學為進的目的。
2.班主任
定期召開班主任專題會議,指導班主任如何開展學生心理工作,如何在校園危機干預中發揮班主任的作用,如何做好家校聯系,如何初步識別學生心理危機 ,如何填寫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登記表等。同樣的,線下培訓后,通過微信公眾號的轉播,讓全校老師得以學習。
(二)心理問卷調查
為了更了解學生的心理危機,了解校園自傷行為發生的頻率和具體情況,我們設計了一套《關于中職校園自傷行為的調查》。為了避免學生看到敏感性字眼, 特意將問卷名稱修改為《瑞安市中職校園生活狀況調查》。此問卷中,有個別題目的數據結果令人大吃一驚。例如問題一:“當你遇到難以解決的困境時,第一時間你會找誰求助?”有找父母親、老師、好朋友的,但有37.2%的學生是選擇自我消化!問題二:“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會用什么方式舒緩自己的情緒?”有找人傾訴、運動、聽音樂、寫日記的,也有暴飲暴食的,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了自我封閉及自我傷害來解壓。另外一些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學生有過自傷史。
問卷調查的結果讓人揪心,當前學生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很多學生出現癥狀的時候就已經比較嚴重。預防大于治療,在校園里做好心理危機篩查與干預工作極為重要,而這項工作應該是從新生入學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三)心理量表的選擇
1.新生普查
新生心理普查的目的是初步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健康水平,采用卡特爾 16 項人格因素問卷(16PF)、中學生心理健康綜合測量MHT 和 90 項癥狀清單(SCL-90)。
2.老生篩查
為了盡量避免學生重復做同樣的量表,高二高三的篩查選用的是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
(四)測評計劃的設置
利用學校心理管理平臺,分年級和班級導入全校學生名單,為不同年級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測評計劃,如“2020 秋季高一新生心理普查”“2020 秋季高二、高三心理篩查”“2021秋季心理普查”等,并生成測評二維碼。
二、篩查階段
開學第 1-2 周,開始實施心理普查和篩查工作。高一的心理普查安排在軍訓期間,由班主任協助心理輔導中心落實;高二的心理篩查由心理輔導老師在心理課上當堂完成;高三的心理篩查由心理輔導中心協助班主任在班會課上完成。
提前發放學生在心理管理平臺上的登錄賬號和密碼,在不違反學校手機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要求學生通過手機微信掃測評二維碼完成心理測評。測評結束后, 檢查各心理量表的有效性,如出現無效測試,刪除測試結果要求學生重做。
三、評估階段
篩查結束后,利用心理管理平臺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根據預警情況整理出“心理預警對象”和“需關注對象”,并將結果反饋給各個班主任。要求班主任在短期內找“心理預警對象”談心,收集他們的基本信息,如個人情況、家庭情況、學習經歷、重大生活事件等,并由班主任填寫《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登記表》, 明確學生是否存在嚴重心理危機(二類)和重大心理危機(三類)的癥狀。同時,要求班主任要積極關注“需關注對象”,如有突發情況立即上報給心理輔導中心。
心理輔導中心根據班主任提交的學生基本信息和危機預警表,將“心理預警對象”分配給各位心理輔導師進行第一輪約談,然后召開專題研討活動,對所有對象進行評估,確定是否為預警對象、預警級別屬于二類還是三類。
四、干預階段
(一)心理咨詢
根據評估結果,對不同心理危機的學生分別采取不同的干預手段。一類心理危機的學生由班主任負責跟進,經常與學生交流,關注學生動態,發現異常立即上報心理輔導中心。二類和三類心理危機要備案,建立學生個人心理檔案,三類還要進入危機預警庫。
對于二類和三類心理危機的學生,由指定的心理輔導老師進行心理咨詢和跟進,幫助學生盡快走出心理危機。
(二)家校聯系
對于二類和三類心理危機的學生,班主任要與家長保持聯系,了解學生在家的動態、與家人之間的關系。心理輔導老師還要指導班主任如何從學習、生活、人際等方面幫助學生,有需要的時候還要對家長進行親子溝通和危機干預方面的專業指導,必要時指導家長帶孩子看專業的心理醫生。對于三類心理危機的學生, 學校心理輔導中心要求家長重視孩子心理健康,積極配合學校咨詢工作,帶孩子進行規范的心理治療,并在第一時間反饋每次的就診情況。
在整個干預過程中,心理輔導老師在秉承保密原則的前提下與班主任、家長做好溝通和指導工作。
對于三類心理危機學生,學校危機干預工作領導小組(包括德育校長、政教處主任、心理輔導中心主任等)參與干預工作,給班主任和心理老師支持的力量, 并用行政手段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工作,積極幫助孩子進行心理治療。
(三)朋輩互助
充分發揮朋輩互助的作用,即班級心理委員。心理委員是學校心理工作的基層力量,也是心理危機預警系統的最基礎一環,充當著心理老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他們關注本班同學心理動態,向同學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念,同時也可以幫同學們排憂解難,解決一些較為簡單的心理困惑。專職心理老師每半個月對他們進行一次主題培訓,如《心理委員的職責與工作技巧》《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別與危機干預》《傾聽的技巧》等,進一步加強了學校心育工作的隊伍建設,提升了學生心理委員的整體素質,促使他們更好地開展心理互助、自助以及心理危機預警等工作。
(四)醫教結合
與當地專業醫院的精神科醫生保持聯系,經常向他們請教有關臨床方面的一些問題,有助于心理老師做更準確的危機評估;邀請經驗豐富的精神科醫生來校做案例督導,提升心理輔導老師的心理咨詢業務水平;邀請衛生科或者婦科醫生來校給學生開展專題講座,真正做到資源共享與互補。另外,對于一些不聽從學校的休學建議甚至不積極進行規范治療的家長,請醫院方面出面給家長做思想工作,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五、結語
校園心理危機篩查與干預是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目標的重要渠道。由于中職學生的特殊性,例如家庭結構特殊、家庭經濟相對落后、學習能力較弱、學習內驅力性較差等,我們在開展危機干預工作的時候更要注意技巧和藝術。在這個智能工具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充分利用智慧平臺,開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有針對性地開展校園心理危機篩查與干預工作,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命題。這幾年,我們學校心理輔導中心在這方面做了有效的嘗試,未來,我們也會繼續 探索和實踐,開發一套更加完善的干預系統,造福學生,造福社會。
參考文獻:
[1]浙江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中小學心理危機篩查與干預工作手冊[M].寧波:寧波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
[2]吳麗玫.“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探討.[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5):79-82.
作者簡介:陳蓓蓓(1984-),女,教育學本科,學校專職心理教師,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浙江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A級證書,講師。研究方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