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耀輝
摘 ?要 ?天臺皇都南拳距今已經擁有七百余年歷史,少林寺弟子陳賡為了抗擊蒙古入侵而將南拳傳授給皇都村村民,在經歷了歲月洗禮后逐漸融入了天臺特色拳種,這也使得皇都村形成了濃郁的習武風氣并逐漸成為當地的特色文化。自2009年天臺皇都南拳被正式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名錄以來進入了全新發展階段,天臺皇都南拳的傳承也從傳統的傳承人傳承進入到了傳承基地傳承模式,非物質文化遺產天臺皇都南拳著力開始著力打造全新傳承模式,以通過物質、精神、文化的重構使得皇都南拳在新時期煥發出奪目光彩和強大生命力。
關鍵詞 ?非物質文化異常 ?天臺 ?皇都南拳 ?傳承
一、天臺皇都南拳概述
皇都村位于天臺縣白鶴鎮,目前全村共有1500余人,當地人主要以農耕為主業。皇都南拳是當地流傳甚廣的古老拳種,七百余年前蒙古入侵南宋并建立了元朝。皇都村所處地區被劃為四等人序列,當地漢人飽受凌辱、朝不保夕。精通武藝的陳賡到皇都村避世,他受到當地人習武自保需求的感染決定幫助皇都村人共抗外辱,向當地村民傳授南拳,南拳的拳種特征與皇都村人自強不息精神逐漸融合,這也使得皇都南拳更顯硬朗堅韌、鄉土氣息濃郁。扁擔、拼犀、板凳等等生產生活工具在拳術中開始應用,隨后由逐漸引入了舞獅、鑼鼓、彩旗等等元素[1]。皇都南拳延續數百年而未曾斷絕,解放后曾經在很長時間內進入發展低谷,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不斷增強和政府重度持續提升投入持續增加的21世紀,皇都南拳的表演不再局限于皇都村周邊,體育文化主管部門與當地拳師共同努力向全縣、全市和全省大力推廣天臺皇都南拳。各種表演活動、文化展示、武術競賽之中均顯露出皇都南拳的身影,皇都南拳的發展也從抗擊外敵入侵和節日慶典表演開始進入到強身健體、傳承文化、深度開發的新階段。
二、天臺皇都南拳的傳承與發展
(一)構建傳承基地,打造多元文化
天臺皇都南拳作為典型的非物質文化異常具有非物質性、不廣泛性和活態性特點。在皇都南拳的保護傳承過程中應該充分關注傳承人的培養,而不是將其轉化為物質形式予以保存。皇都南拳的傳承主要采用師徒一對一或一對多方式,過于封閉的傳承方式不僅僅缺少有效交流,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引入影響而陷入傳承困境。皇都南拳在經歷漫長歲月洗禮后依然能夠在新時期迸發出強大生命力和爆發力,這恰恰是因為皇都南拳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政府在皇都南拳傳承過程中付出了大量努力,鶴樓小學在2007年就成為了“皇都南拳”的教學基地,經驗豐富的老拳師利用課余時間教授給學生南拳,這使得小學生們有更多機會接觸皇都南拳,激活學生們的興趣并使得他們參與到傳承活動之中。天臺市和浙江省應該以此為鑒,進一步在中小學和大專院校內開設天都南拳課程,構建全面覆蓋的傳承基地。皇都村目前依然保有完整的祠堂、宗祠、古戲臺等等場所,當地人和外來游客均可以通過這些典型文化符號感受到皇都南拳的深刻文化內涵,未來應該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將其與現代文化逐漸融合,形成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新局面[2]。
(二)建設文明鄉風,促進文明興盛
天臺皇都南拳是當地寶貴的文化遺產,更是鄉風文明的重要支柱,皇都當地百姓在習練、觀賞、參與皇都南拳的過程中積累了深厚文化,這也為當地新農村建設和民風民俗構建營造出良好的環境。皇都村應該繼續挖掘傳統體育并為其注入全新的文化內涵,充分發揮傳統武術運動的文化價值,使得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活躍并積極構建良好的社會風氣,村民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召之下能夠自覺遠離不良文化和不良習慣,形成團結友愛、遵紀守法、勤勞致富的良好社會風氣,這也將成為皇都南拳在新時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皇都南拳不僅僅可以成為當地的體育名片,更能夠有效輻射和輻射周邊,提升村民對鄉土的依戀自豪之情,促進文明興盛并實現體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3]。
(三)打造皇都品牌,提供營養土壤
天臺皇都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現代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使得人們在很長時間里過度關注物質文明而忽視了精神文化。在皇都南拳深度開發和傳承推廣的同時,皇都村的整體面貌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物質文明、精神文化、政治文明的協同發展使得當地人的生活更加富裕充實。未來皇都村應該進一步打造皇都品牌,走向全國乃至走向世界,進一步提升皇都南拳的影響力,在物質與精神之間搭建起有效溝通橋梁,通過文化品牌建設為皇都南拳傳承提供營養與土壤。
參考文獻:
[1]江娟麗,江茂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旅游開發的耦合邏輯——以重慶市渝東南民族地區為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8(01):48-56.
[2]閆藝,李雪軍.“一帶一路”背景下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機制研究——以新疆地區為例[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38(01):96-104.
[3]王舜,程美超.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基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深刻論述的分析[J].體育與科學,2020,41(04):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