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摘 ?要 ?繼新課程改革之后,核心素養成了教育教學工作內容的一個側重點,它的提出要求21世紀的教育工作必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從德、智、體、美、勞各方面促進學生綜合進步和發展。本文闡述了中學生培養體育核心素養的意義,并針對教學實踐提出了幾點思考,以供參考。
關鍵詞 ?體育與健康 ?核心素養 ?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中學體育健康教學更加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如此全面體現出了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學到理論知識,同時又能鍛煉和培養與之相關的能力,繼而積極地響應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培養和提高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意義
(一)增強學生的體質
開設體育課程的本質要求就在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保證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隨著整體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各行各業都要面對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對于學生而言,自然要面對巨大的學習壓力,在這樣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下,若學生不具備健康的體魄,未來又如何走向社會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當然也沒有辦法充分發揮自身價值。
(二)提高學生的鍛煉意識
在確保進一步提升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自覺性,繼而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體育知識,并且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體育鍛煉技巧和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與此同時,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也可以結合自身體育鍛煉的實況對自身所處體育鍛煉的位置有一個客觀地評價,繼而結合實況給自己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計劃,樹立起終身鍛煉的人生目標[1]。
二、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核心素養灌輸的方法
(一)體育教師應先提高自我的體育核心素養
初中階段的體育課堂中,教師才是主導者,是最核心的實踐者和組織者,同時教師也是保證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首要條件。基于此,我們給體育教師提出的要求是要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的專業體育知識,不斷提升自我體育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繼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力求通過體育課堂,達到培養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不僅如此,作為體育教師,還應該持續性提升自我文化知識水平,以更好地理解體育課堂專業知識,精準地掌握各項體育專業技能,有效提升自身綜合性體育核心素養。建議可以在課余時間適當參加一些專業性的教學培訓,來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
(二)體育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教育必須首先要將德育擺在首位,假如這項工作做得不到位,從學生本身來說,就是未來社會人才隊伍中的“危險品”,此處特別強調體育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初中體育課堂滲透德育教學內容,可以從多方面展開,包括可以適時組織學生觀看一些國際性的體育賽事,比如我國體育健兒在國際賽場上的出色表現,借此畫面來激勵學生,督促學生養成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并且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愛國情懷。或是可以適當給學生組織一些體育比賽,繼而能使學生在比賽競爭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團結合作。例如,籃球賽、足球賽、排球賽等比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而這也是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好機會[2]。
(三)使學生養成進行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關于體育學科的重要性這一視點,教育界一直以來有這樣一種說法,即體育學不好,就很容易出“廢品”。這一觀點實際上是說,學生即使學習成績再好,但如果缺乏健康的體魄,身體素質不好,也無法正常參加各種活動,學再多的文化知識,意義也不大。所以,不管是教師也好,或者是家長也罷,都應該對傳統的體育教育給予特別重視,堅決杜絕輕體育、重文化的觀念,盡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引導學生在體育老師的指導下掌握相關的專業體育知識,掌握正確的體育鍛煉技能技巧,并且在此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的好習慣。端正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讓學生明白體育鍛煉對自己未來發展的重要性,認識到體育鍛煉的深入價值,掌握專業的、科學的體育鍛煉的知識理論。在持續性鍛煉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身體素質,保證自身身體機能安全,使體育鍛煉的實效及體育課堂的實效真正發揮出來[3]。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要自主參與體育鍛煉,并且要不斷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有效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所有的這些內容均是新課程標準下體育學科素養的直接體現。之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之后要強調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是因為我們要強化學科建設的力度,進一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姜勇.對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內涵特征與構成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6(03):123-125.
[2]莊弼.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J].體育教學,2018(03):114-115.
[3]韓芳.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中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J].科技視界,2018(3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