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興
摘要 馬尾松在幼樹生長階段容易受到各類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阻礙正常的生長活動。通常情況下,良好的營林措施能夠有效預防水土流失、維持地力,推動幼樹的生長,形成范圍性的森林群落。并且,馬尾松幼樹的適應力較強,造林成本低。在栽種過程中,要嚴格把控幼苗的郴閉度、生長量和蓄積量,采取適宜的營林方法,提高生長速率,増強幼林郴閉。
關鍵詞 營林措施;幼樹生長;實際應用
中圖分類號:F31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2-130-02
從目前來看,馬尾松幼樹是否形成優良的幼苗生長狀態,將關系著整個營林模式發展。在施行造林環節中必須合理設計森林群落的密度,全面分析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采取科學化的培育手段,避免營林措施對幼樹生長的影響。根據網絡數據統計,在傳統營林模式管理下,馬尾松林存活率會急劇下降,樹高、蓄積量生長速度也較為緩慢,周邊雜草和土壤肥沃程度也影響著幼樹的生長。所以,相關部門和工作者必須正確認識營林方式的選擇,確保幼林郁閉。本文從多個層面來探討分析,并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1馬尾松幼樹及營林措施的概念性分析
馬尾松是南方地區主要的造林樹種,面積覆蓋較廣,幼苗適應性強。并且,在良好生態環境下,馬尾松幼樹生長速度會直線上升。同時,在自然條件下,馬尾幼苗較為弱小,大部分高度在5cm左右,并且分布不均勻,不同類型的馬尾松幼苗的行距、株距存在差異。但是,也有部分的馬尾松幼樹是成群分布、垂直郁閉。在發芽、扎根、生長階段,會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干擾,存活率也會大大降低。因此,必須優化和改進樹種,制定針對性栽種方案,強化幼樹的生長適應力,從而達到連片延伸效果,形成整齊的林相。
從宏觀角度來說,營林措施主要是從林木的選種、種植、養護等層面,有計劃性地擴大森林資源的面積,強化森林資源質量的一種方式,精準控制周邊樹木的生長環境,保障幼樹的健康發育。不管是營林措施還是馬尾松幼樹,都有較多的種類結構,相關林業工作人員必須按照防護區內森林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規避一切限制馬尾松生長的不良因素,打造生態型的森林公園,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2馬尾松幼林生長試驗
馬尾松的種植生長需要考慮的因素較為寬泛,不僅要先檢査幼樹本身的特性,還要了解當地的光照、土壤、布局等條件,從實際調查分析,馬尾松只適合小規模種植,其有助于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另外,通過有效的營林方式,如大面積栽種多類型的樹種,構建綠色生態基地,不僅可以防治病蟲害,還能夠增強土壤的肥沃性,増大有機物含量,為馬尾松幼樹的生長提供必要的條件。但是,如果馬尾松幼樹呈大面積種植,則會影響林地排他性,提高火災發生概率。
在試驗過程中,以600m海拔的馬尾松試驗區為主要測試對象,這片林地整體覆蓋黃土層,坡度和切割深度都比較大,年降水量達到800mm,氣溫保持在15℃左右。單從立地指數上來分析,馬尾松幼樹主要在17~20cm,土層缺乏部分鉀與磷。之后,營林部門采取定量栽種的方式,在馬尾松周邊栽種了各類型的樹種,增強林地的覆蓋率也加強林木之間的生長競爭關系,解決部分的病蟲害,構建最優質的造林體系。要增加造林的密度,全面保障馬尾松幼樹能夠順利存貨,并達到快速生長的目標。
3營林措施對馬尾松幼樹生長的具體影響
從目前發展現狀來看,有較多地區開始規模性栽培地馬尾松幼樹,而與之有關的營林方式也體現著多元化的特性。相關營林部門栽種馬尾松幼樹的最根本目的是全面培植用材林,增強馬尾松產能。在具體栽種過程中,須選擇合適的造林地帶,保證造林密度符合標準,避免占據過大的林地面積,影響森林生態系統,減損馬尾松的營林效益。
3.1重視自然災害防治,把控馬尾松林木生長質量
馬尾松隸屬于松科松屬喬木,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造林樹種,具有綠化、藥用價值,分布面積較廣。近些年來,營林部門都逐漸開始制訂系統的營林計劃,主要是為了防風固沙,有效規避自然災害,以免樹木成長受到影響,如冰凍、暴雨、雪災等。營林部門必須全面分析馬尾松幼樹的生長環境與特點,采取正確的培育措施,提高樹木的存活率,降低經濟損失。
為此,營林部門為了加強對馬尾松幼樹生長質量的控制,會在周邊栽培一些其他類型的樹種,如杉木、松木等,增強整個區域樹種的抵抗性。在造林初期,要積極開展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定期調査并獲取馬尾松幼樹的生長數據,如果部分苗木的抵抗性較差,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有機化肥,強化抵御能力;或者,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手段,加強養護力度,定時剪掉病害枝條,快速切斷病蟲害源頭,以免影響枝干的生長發育。此外,在馬尾松幼樹周邊,營林部門須剔除或搬離一些較高的樹種,提升林區的整體透光性,為馬尾松幼樹的健康成長創建良好的環境。種植的密度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正常的生長密度有助于馬尾松的正常生長,提高馬尾松幼苗的成活率。最后,還要注意分析林地自然災害的持續周期,并規劃全面的防控計劃,保證樹木有序生長。
3.2優化林地結構,提升營林體系的科學性
馬尾松幼樹生長需要具備多種條件,為了保障幼苗的有序培育,營林部門必須逐步優化林地結構,創新林區整地方式,避免破壞生態環境。
例如,在整地階段中,需要先對土壤進行實驗分析,判斷土壤硬度,并采用創挖進行反復性的旋翻,保持土地的松軟程度,擴大養分。在現代化造林技術背景下,營林部門可以引入信息化技術,以計算機來整合林地樹種資源,并設立自動監控系統,全面監察馬尾松的生長。如果出現問題,工作人員可以立即進行維護修剪,并剔除其中隱藏的病蟲害。除此之外,考慮到區域分配的問題,營林部門須在馬尾松種植區建立隔離帶,分離農田區域,全面統計樹木總量,并對周邊枯死松樹采取伐除剝皮方式,集中土壤養分,專『門用于種植馬尾松幼樹。考慮到幼樹對生長條件的要求,營林部門須重新規劃造林空間,將幼樹栽種于向陽坡與背風坡,確保降水量、光照充足,有效節省造林的空間充分發揮營林措施的價值。總的來說營林部門必須掌握先進的栽培方式,構建系統的營林體系,選擇優良的種源,根據氣候條件有意圖性施肥,補充幼樹所缺的化學元素,促進幼樹的健康成長。經實踐證明,不同的施肥方法給馬尾松生長帶來不同的影響,施肥能夠有效提高馬尾松的產量,磷肥能夠促進馬尾松的新陳代謝,對磷肥的合理使用能夠提高馬尾松的產量。
不同的營林方法對馬尾松幼苗的保育率也不同,在馬尾松育苗過程中不能使用除草劑,因為除草劑會對馬尾松的幼苗產生傷害,導致馬尾松幼苗生長率下降,對營林保育率造成影響。但如果雜草太過茂盛,也會妨礙馬尾松幼苗的生長,馬尾松幼苗無法得到充足的陽光以及生長空間,因此,采用不同的雜草處理方法,也會造成營林結果的不同。
此外,工作人員在營林實施過程中,必須注重技術的創新,樹立營林措施意識。
3.3深入分析馬尾松幼樹生長,采取適宜的規培手段
營林方法及管理質量是重要的社會話題,直接影響著林業生產。但是,目前林業規劃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馬尾松幼樹培育滯緩,相關部門人員須加強對營林方法的學習,構建完善的生產管理結構,擴大林地規模,推動林業營林產業的全面發展。同時,還須結合當地的實際種植情況,關注馬尾松幼樹生長態勢,控制密度,優化綜合造林效。如營林部門須建立苗木基地,篩選一些優良的馬尾松,種植到不同地帶,調整樹林結構,代替一些老齡化的樹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量,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另外,在種植時間選擇上,要以周期性來栽培,如初冬、冬末,及時剔除周邊雜草,并進行補植,提高產量和品質。
4總結
對馬尾松幼林生長來說,造林密度直接關系著幼苗的生長空間。從全局來看,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必須根據當地實際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制定最契合的營林計劃,優化幼樹的生長環境。或者,可以進行實驗調査,實施定期撫育,完善隔離帶與森林衛生控制機制,全面促進馬尾松幼樹的良性成長,保障森林生態功能穩定,同時也大大降低營林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何斌,李青,陳群利,等,黃州省西北部馬尾松人工林種群數量特征與動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20.40(11):134-142,160
[2]顧洪亮,王建,商志遠,等,馬尾松樹輪早材,晚材年表對氣候因子響應的歙感性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20(5):1150-1162
[3]羅艷,何朋俊,呂情,等,目標樹經營初期對馬尾松人工林碳貯量的影響南京林業大學學報[J]自然科學版,2020,144(2)206-214.
[4]郭忠林業資源保護及森林防火管理方法研究[J]農家參謀,2020(3):103
[5]劉康寧.對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管理對策的研究[J]種子科技,202038(7):121,124.
[6]黃華林,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討[J]農村實用技術,2020(9):147-148
[7]陳勇漢.馬尾松人工林的營林技術與管理措施[J]農家科技(句刊),2016(2)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