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麥
摘要 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生態建設問題越發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在林業發展中注重生態建設、保護生態平衡,對維護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深刻的意義與重要的指導價值。因此,提高營林技術,提升林業生產力,充分使有限的林業資源發展出更大的價值,是每一位林業工作者矢志不渝的目標。本文以甘南地區為例,著重介紹甘南地區的林業發展情況,針對甘南地區林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營林技術的角度提出改進建議,希望能為林業工作者提高生態建設管理的有效性、促進營林技術發展提供一些措施上的參考
關鍵詞 營林技術;林業;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31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2-132-03
林業在國家經濟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上處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提升營林技術主要指林業工作者運用科學、有效的手段,科學造林,維持林業可持續發展,是林業產業工作中的重點。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發展的必然趨勢與重要主題。在此基礎上,營林技術也應當與時俱進,適應科學現代化的技術發展方向。應當注重科學造林,充分提高營林技術的有效性,珍惜林業資源,使其成為可持續開發與盈利的現代產業。
1甘南州林業基本情況與發展現狀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處于長江、黃河兩大河流的分水嶺地區,在我國生態環保建設上具有廣泛的戰略價值,也是重要的針對水源補給與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地區。甘南地區的林業由于地域的特殊性一位處黃河、長江兩條重要河流上游分水嶺,同時也是西北、西南地區的過渡界,在我國現存林區中具有重要價值。
近年來,甘南地區的林業產業技術在取得了優秀的成績、穩定的發展成果的同時,與全甘肅省以及甘肅周邊地區相比,依然存在不足。例如;發展相對緩慢,二、三產業發展相對落后,林業產品中新品種占整體較少,加工能力相對落后,檔次也不高,人工林結構不夠多樣,資金投入不足,育苗技術跟不上市場發展趨勢。
2甘南州林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2.1資源投入較少,無法充分帶動林業發展
甘肅省的自然環境比我國其他地區較差,而經濟發展狀況在我國亦較為落后,貧困問題一度制約著甘肅省進行生態建設、生態安全保護的發展?;诟拭C省的省情,甘肅省對于省內林業發展投入的資源具有一定的有限性,且為了提升甘肅省經濟發展,不斷地加大對自然林業資源的索取,久而久之,自然生態平衡受到影響,而每年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可持續發展上的資金跟不上資源索取的速度,為林業可持續發展造成了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2.2工程管理不夠細化
首先,林業工程管理規劃的操作性較為落后,僅有整體目標,卻疏忽了系統性的分級規劃,對每一個林業環節的技術要求缺乏系統針對性,導致營林效果普遍偏低。其次,經濟林面積增加存在盲目性,未能考慮供需平衡、生態發展等因素,缺乏統籌兼顧、宏觀調控等措施。
2.3發展規劃較為欠缺,經營效果較差甘南林業生產管理中存在的許多問題與管理規劃的欠缺、總體戰略布局的尚未落實有關。因此,林業管理者應當制定科學與合理的林業管理規劃,縮短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周期,提升經營效果。
2.4營林生產科學性不足
在生產管理上,沒有建立科學的量化統計數據對林木成長的指標進行有效的監控與反饋,或目前建立的指標科學性不足,不能夠更加真實可靠地反映林木發展的具體情況;對林地的管理不夠充分到位,前期準備不足;森林后備資源培育不足,不利于可持續發展。
3提升營林技術、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
3.1緊抓營林生產管理工作,提升工程效率
林木成長的數量與質量是衡量林業生產的主要指標。營林技術的發展會顯著地反映在林木的產量和質量上,因此,林業工作者應當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合理利用先進的管理技術,不斷提升工程效率。
從生產管理的角度上,利用統計數據量化樹木的各種指標,分析樹木的成活率、成長情況與保存率等,結合實際,為督促營林技術發展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依據?;跇浞N種類的不同,工作者也應當建立不同的指標,細化工作內容,系統性地進行生產管理,從而制定出科學有效的營林發展規劃,取得穩定的經濟效益發展。
在工程管理上,管理人員可以從解決多種問題出發,對造林的成果、投資、指標有一個清晰的管理規劃,對于造林面積與可能的樹木生長數量、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的評估有一個系統性的掌握,使林區的商業價值與生態價值能夠保持平衡穩定的長期增長。
3.2細致管理造林地區,做好林地維護工作
林地的情況直接影響著營林造林
的結果,因此在前期準備工作中,應加大對造林地的管理與改善,才能為林木成長提供穩定良好的環境。
林業工作者應經常對林地進行整理,增加林地對陽光的吸收量,提高光照度,也要實時清理林地中的雜草、采伐剩余的資源、灌木,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與土壤的溫度,減少不必要的營養流失。同時也要對林地不斷進行科學有效的分割與調整,在必要的時候對林地進行一定的化學處理。另外,也要及時翻地,對土壤進行消毒,甚至開溝平整、作床,時刻讓林地處在一個能夠保證林木健康穩定成長的狀態。
在造林整地時,應積極采用等高線穴狀整地的方式,防止不必要的營養流失,及時收獲保護林下的落葉類資源順應營養歸還學說;重視采伐剩余物的回歸與管理,通過施肥不斷維護營林基地的土壤質量。
在林地的清理方面,應該結合實際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對坡度的大小作以區別,對坡度較小的造林地區實施全面的清理,用帶狀或塊狀清理方法清理坡度較大的造林地區。另外,還需注意維護原生植被,促進保護林帶的形成與生態的及時恢復。
3.3加強森林撫育質量管理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森林后備資源的培育及森林的撫育工作有著至高的要求。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林業生態環境維護的效率。林業工作者應當建立完善的森林管理體系,對生態的培育與砍伐應當模式化、體系化,使產業更具有可持續性。另外,林業局也應當重視設計審批環節,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念,為森林后備資源培育提供堅實的保障,使森林資源開發遵循各項規章制度,積極落實可持續發展。
3.4建立現代種苗基地,合理利用良種
順應現代林業技術發展步伐,甘南林業工作者可以建立明確的種苗基地建設目標,培育優良樹種,不斷對母樹林結構進行改善和布局,并且依據實際情況,根據經濟效益發展的實際需求和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不斷提高母樹林的比率,對母樹林進行合理的規劃、科學的布局調整,加快母樹林結構調整效率。
可以選擇與母樹林條件類似的目前已有的近熟林、中齡林,并逐漸替代已有的老齡林,針對有效的種植計劃,培育珍稀母樹林種植基地,改善母樹林結構,提升營林經濟建設的效率。同時也要提高林分的基因多樣性,保持林分能夠具有長期的生產力。
3.5適當建立人工混交林
適當建立人工混交林,對于實現林地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顯著的效果。混交林也利于森林防火,也可以有效地抑制蟲害的擴大蔓延。天然的森林系統的生物多樣性較高,在造林時可以積極利用天然的草木植被形成混交林。
3.6改善更新造林管理模式
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自改革開放以來,林業工作者在更新造林方面采取了許多有效的措施,促進了營林技術的蓬勃發展。例如,減少人工苗木的投入,適時利用天然苗木。而對于選伐林的林相,應逐步采用天然或人工的方式促進更新,避免過多的損失與浪費,降低苗木成本。
同時,也要對園林建設的發展規模加以擴大,從而在營林樹種的類別上加以改善與豐富。結合實際,積極引入科學的現代化生產種植技術,調節母樹林結構
從實踐中我們可以得到經驗,當下我國國內的許多營林建設中,母樹林的結構仍不夠科學、合理,為了保證母樹林的質量,應當在擴大母樹林規模的同時抓緊調節母樹林的結構系統,并不斷管理、開發核心價值。在母樹林更新過程中應當注重規律周期性,有效減少造林管理的生產投入。
3.7以市場需求為主要導向,深化產業化經營
營林技術在使林業產品轉化為商業價值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實際問題,例如,產品多樣化不足,產品規模不佳,銷售渠道不夠廣泛,商業經營理念的缺乏都會導致林業產品無法良好地適應市場競爭。因此應當就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改善,例如,改善母樹林結構,提升產業豐富化、多樣化;科學選擇營林品種,利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對產品進行深層次的加工;做好市場調研,以市場為導向,把握供需平衡,也要從產品自身的品質、形態上謀求創新與發展的出路,才能使林業產品的發展更具有持久性。
3.8制訂科學的發展規劃
甘南州林業工程建設應當科學合理地規劃林業工程發展,同時也要提高林業工程建設的效率。在此之上,應當改變傳統、落后的經營發展理念,順應可持續發展的先進規劃,對現存植被與林木進行積極的生態保護。同時,也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開展依法護林工作,構建好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法律氛圍。在工程規劃中,也要立足于實際,充分考慮自然與氣候的變化,結合實際不斷調整措施,穩定生態系統
4結語
為了積極促進營林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應堅持將生態效益與經濟效應相結合,將科學的管理體系與先進的技術體系相結合,正確處理造林數量和質量的關系,同時認真提高林業業務能力適應現代林業發展的標準,并將其應用到林業發展的多個環節之中,推進營林技術的不斷創新,推動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光,營林建設以及管理方法探討[J]科技展望,2015,25(23):68.
[2]張淑萍,林業可持續發展建設中的營林工作的重要性[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4):174
[3]周春江,胡新靜,李晶,現代林業營林建設[J].北京農業,2013(36):106
[4]王慶,造林地整地功能及營林建設技術[J]北京農業,2016(3):94-95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