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要:小學音樂課程教育工作應該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為目標,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育策略來實現。而體態律動教學法是將動作融入小學音樂教育,打造活躍的音樂課堂,可以有效提高小學音樂教育質量。本文首先總結了體態律動的應用價值,并結合小學音樂教學案例探討了其應用方法。
關鍵詞:體態律動;小學音樂教育;有效策略
體態律動最早由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Dalcro)提出。它需要手、腳、嘴、身體和頭腦的全面結合,身體根據音樂的節奏、速度變化,做出相應的肢體反應,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經過多年的改進和發展,現已成為先進的音樂教育體系。
一、體態律動的概述
(一)體態律動的簡介
作為Dalcro的教學方法之一,在實際的音樂教育教學方法中,學習者調動身體去感受音樂,體態律動提倡實現發展音樂素養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小學生,在課堂上很容易滑倒,教師只能靠體態律動教學法來引導,在真正的課堂上,鼓勵學生隨著音樂跳舞,使小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教育,使課堂氛圍向更理想的方向發展。
(二)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將體態律動融入小學音樂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價值,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可以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在體態律動的過程中,學生的音樂體驗更加深刻,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也更加濃厚。激發音樂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其發展得更好。
第二,可以提高音樂知識的生動性和可見性。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大部分小學生都是用形象思考的,但在體態律動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可以依靠節奏的感知和動作的創造來更深入地理解。并且可以進入音樂作品的語境,讓音樂作品的理解更加理想。
第三,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主題和情感。小學生年齡尚小,無論是同理心、音樂天賦還是情感理解力都不夠理想,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很難進入狀態。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整合體態律動與音樂互動,可以更深入地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
(一)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巧妙運用體態律動
在小學音樂課上,教師往往需要先播放一段音樂,使學生進行樂曲的學習。在大多數情況下,小學生可能存在欣賞的誤區。如此一來,這段欣賞時間便是無效的。因此,教師需要通過體態律動來改進和優化這些問題。
比如:引導小學生欣賞《鐵匠波爾卡》時,歌曲旋律比較輕快,是典型的波爾卡ABA音樂結構,很容易使人激動,陷入奔放的狀態。而音樂教師的重要目標之一便是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結構和旋律變化,深入了解波爾卡的風格特點。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教學生拉風箱或大錘和小錘交替。這些音樂動作的創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音樂節奏的變化趨勢,并依靠適當的調整,使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音樂作品。在聆聽的過程中,同學們并沒有對體態律動產生厭惡感,并在聽完音樂表達了自己對音樂的欣賞。因此,在實際的小學音樂鑒賞教育過程中,實際的教育設計要注意體態律動的有效切入[1]。
(二)在音樂節奏感知中巧妙運用體態律動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樂曲的節奏也是小學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體態律動,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感知音樂節奏的能力。當學生依靠這種方法來實現學生的音樂節奏知識時,學生可以進入一個更理想的音樂素養發展階段。
以小學音樂《瑤族舞曲》為例,表現了日落和夜晚的主題,一群人在月光下敲鼓跳舞。第一部分屬于主題a和主題b。對于主題a,速度像一個美麗的女孩,舞動得更慢,優雅而抒情,舞動節奏強烈;對于主題b,樂器的數量增加,情緒開始向更積極的方向發展。開始變得開朗起來,小伙子也加入了少女們的舞蹈,此時的舞蹈表現出活潑的性格。第二部分屬于主題c,當進入8小節過渡階段時,節奏會慢慢變得更加放松。在彈奏樂器的過程中,時而跳躍,時而活潑,時而輕盈飄逸。在本課程中,教師可以教會學生依靠快慢步態來感知音樂的節奏,參與音樂節奏感知。由于此類音樂作品較多,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最好能提供更多的行為指導,依靠這種行為指導,才能更有效地培養真實的音樂節奏感和理解力,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緒。
(三)提高即興表演的創作能力
在小學生音樂素養培養工作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在這個環節可以進行一系列的即興表演活動,在這些表演活動中,學生可以依靠身體的節奏來表達自己,即興創造新音樂,創造新意境,進入更理想的音樂學習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即興活動中,學生比較自由,教師的引導行為必須得到合理控制,才能進入更加理想的即興模式。
以《草原就是我的家》為例,其是一首內蒙古歌曲,旋律非常歡快,很多小學生都喜歡這首歌。老師了解學生的特點后,積極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具體來說,更希望學生以表演者或歌手的身份參與,在深入理解一首音樂的過程中,需要設計舞步,讓小學生邊唱邊跳,從而參與到舞蹈中來,以更具互動性的方式演奏歌曲。對于這種自主性比較強的活動,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讓小學生們互相交流意見和建議,使音樂素養培養進入更理想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表揚表現突出的學生或團體,讓學生以更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實際的表演活動中,這對于體現體態律動教學法的優勢來說是非常必要的[2]。
結論
綜上,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在新時代背景下,必須高度重視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體態律動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正確認識音樂作品。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必須不斷在音樂教育教學中尋找體態律動的切入點,并在真實課堂中恰當運用,才能進入更加理想的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許曼萍, 馬炳軍, 朱家勝.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教材讀寫結合研究[J]. 韶關學院學報, 2020, 41(8):5.
[2] 張麗.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研究[J]. 英語教師, 2021, 2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