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斌 朱峰
摘 要:高職院校新生的學涯規劃教育是學校開展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大學新生學風建設和適應性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其授課效果對新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狀態、生活質量和將來的職業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也關系到輔導員貫徹落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探討研究新時代高職院校新生學涯規劃教育的路徑探析,有助于新生認識自我和適應并融入大學環境,為實現學校育人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涯規劃;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高職院校新生的學涯規劃主要指新生入學后學校對其組織開展的專科教育階段的學業生涯規劃。相較于本科院校學生,高職院校學生在知識儲備、理解領悟能力、學習能力、學習自律性和規劃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整體素質有很大提升潛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1]。特別是2019年國家教育部《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實施以來,高等職業教育迅猛發展,招生數量急劇擴增,更多生源結構和錄取形式的新生進入學校,如何對其進行培養教育,引導其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樹立正確價值觀,深入有效地開展個人學涯規劃成為一個實際問題。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解決,直接影響學生培養成才和校園安全穩定。
二、高職院校新生學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與意義
新生入學后對學校充滿新鮮感,這個時期新生具有較強可塑性,適宜開展學涯規劃教育。高職院校新生學涯規劃教育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有助于引導學生及時認識專業培養模式和了解就業前景,盡快適應和融入大學新生活,協助學生從一入學開始就樹立“學以致用”的目標導向。學涯規劃課程教育和涉及的第二課堂教育有利于協助新生全面客觀認識自我、激發自身蘊藏的潛能、增強學業學習和鉆研興趣、確定恰當的職業發展目標和方向,從而樹立正確價值觀,提升綜合素質,針對性地制定個人學涯規劃,進而對學生成長成才和學校聲望樹立形成積極地正反饋,并不斷得到強化激勵,最終實現職業理想。高職院校新生學涯規劃教育也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落實教書育人原則的有效途徑[2]。
三、高職院校新生學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新生對所學專業認識不夠,對學涯規劃缺乏有效認識
高職院校學生經歷學習壓力較大的高中(或中職)階段之后,對學習的興趣普遍表現比較盲目和冷淡,缺乏學業觀念。根據對新生的調查,63%的學生在面臨報志愿選專業的時候表現出茫然的狀態,最終并不是被報考意愿強烈的志愿錄取,很多學生只是聽從了父母的決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對專業的認識[3]。通過對畢業生的隨機走訪調查發現,所有的學生都曾按照學校要求制定過自己的學涯規劃,但是并未引起高度重視,并沒有持續跟進執行落實,43%的學生表示自己從未深入考慮過自己未來的奮斗目標,在校期間沒有制定詳實可行的學業生涯規劃,缺乏主動了解專業的動力,沒有深入了解將來走向社會將會面臨的就業方面問題,直到畢業找工作時才會開始考慮,僅有約2%的學生有相對清晰的學涯規劃。
(二)高職院校學生缺乏優良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不清晰,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多數高職院校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自主持續學習的習慣,偏科情況較突出。他們雖也懷揣著遠大抱負,非常渴望能出類拔萃成為父母的驕傲,擁有成功的人生,但自律能力相對較差,對自己缺乏有效約束,學習方面往往難以做到持之以恒,學習常需他人督促提醒,缺乏為自己量身打造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部分同學被意愿不濃的學校或專業錄取,引起學習動力減弱或學習方法不當,影響學習效率和學習信心,長久之后形成負面反饋,喪失了對學習的熱忱。還有的學生學習態度發生偏差,不努力追求專業知識積累、提升技能和綜合素質,只為盲目達到考試過關拿到學分順利畢業,臨陣抱佛腳甚至作弊難有實際學習效果和個人提升。
四、高職院校新生學涯規劃教育的路徑探析
(一)綜合統籌,制定高職院校新生學涯規劃教育方案
為提升高職院校新生學涯規劃教育工作長期性和常規化,學校應做好綜合統籌工作,聚力加強高職院校新生學涯規劃教育的頂層制度設計,建立教育工作長效性機制,著力活動內容的延展性影響,新生學涯規劃課程應納入教育培養方案,應結合學生特點和學校實際情況撰寫專門的教育工作方案。學校需統籌多方資源,根據教育工作方案,編寫特色規劃教材,深化學生學風建設和適應性教育,加強學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新生學涯規劃教育方式,組織新生進行探索和測試“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幫助新生全面認識自我,適應并融入大學新環境,激勵學生自主獨立思考問題明辨是非,探索專業學習的方式方法,明確努力方向,結合自身實際特點制定詳實可行的專科教育階段學涯規劃。
學校還應完善各二級學院與有關職能部門聯合聯動機制,確保方案精準落實;加強二級學院與學生家長交流溝通,做到家校融合協同育人;積極發動和引進社會優質資源,邀請專家、學者或優秀畢業生開展夢想激勵專題講座,喚醒學生的學涯意識,實現整體優化統籌育人資源,持續深入開展新生學涯規劃教育,實現新生角色轉變、環境適應和樹立遠大理想。
(二)整合學校多元主體,形成教育合力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4]。學校需統籌多元主體,推行全員育人教育機制,充分統籌調動輔導員、學業導師(思政教師和其他專業教師)、其他任課教師和學生管理人員,組成骨干教師教育團隊,開展集體備課,研究探討課程教育教學方法,發揮各自主體優勢,形成教育教學合力。
新生進入校園后,為配合課堂教學,強化第二課堂教育,各級黨組織、團組織應著力發揮黨團思想引領作用聯系班級,適時進入新生班級開展各種思想價值引領教育活動,調研新生實際學業情況并進行分析解答,組織輔導員和學業導師(思政教師和其他專業教師)通過班會、團課常規開展學涯規劃指導,并輔以各種學生課外活動、學風建設交流會、專業講座、學業指導座談會等,幫助新生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增強學業觀念,深化養成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和自主學習習慣,樹立求真務實熱愛學習的理念,重視學涯規劃,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適時總結和調查研究,完善學涯規劃教育評價體系
為便于隨時檢驗高職院校新生學涯規劃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實際效果,學校應成立專門的督導考核工作組,全面負責組織相關工作,主要包括:負責組織授課教師集中備課、深入交流和研究探討教育教學模式;負責組織對新生適時進行調查研究,排查學生個性基礎特點,了解新生對學涯規劃教育實踐教學表現,重點是統計新生的學習和掌握情況(包括課堂表現和理論考核成績等),采集新生對授課教師和其他教育活動的接受情況。同時,應注意保障暢通新生信息反饋渠道,隨時收集新生實際遇到的問題,幫助新生盡快了解自身特點,樹立堅強的自信心和正確的價值觀。根據新生實踐教學表現和信息反饋的情況,建立和形成反饋調節機制,科學研判給出合理化指導,并及時總結和調整教育教學模式,及時完善學涯規劃教育評價體系。
五、結語
新時代,高職院校新生學涯規劃教育仍面臨多方面很大壓力。高職院校應當深入改革創新加強學生學涯規劃教育指導,注重聯合學生本人和學生家長,積極發動社會積極力量,共同參與到新生學涯規劃教育培養中來,幫助新生制定科學化可行性的學涯規劃方案,引導新生不斷提升綜合素質,最終實現職業理想和個人價值。
參考文獻:
[1]張祺午,岳金鳳.中國職業教育進入新時代[J].職業技術教育,2017(33):10-13.
[2]李勁竹.高職院校開設研學課程的價值探究[J].新西部,2019 (12):167-168.
[3]谷鵬磊.高考志愿填報相關影響因素的調查報告[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9.
[4]范韶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的困境破解[J].江蘇高教,2018(7):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