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鋒
【摘要】隨著目前社會高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了培養學生能夠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大部分高校都提高了對計算機語言教學的重視程度,所以導致一些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進行C語言的學習。C語言被稱為結構化程序設計語言,目前在計算機行業被廣泛應用,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在學習后可以為自己的就業提供一定的幫助。因此本文將針對這一教學形式,去分析高校C語言的教學現狀。使教師不斷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足,找到加強C語言與學生所學專業性結合的有效手段。打造S&C式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計算思維的養成,從而可以為將來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C語言;教學分析
根據當前教育形式的不斷發展,大部分高校都重視起對學生的C語言教學,并且在非計算機專業也將其作為一門學習的主要課程。因此教學效果的提升成為了專業教師所要完成的重點教學工作。教師將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從而為程序設計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目前教育部門相關研究者也強調了通過對學生計算思維的培養來設計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策略,C語言作為這類課程的學習內容,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學生掌握計算思維,而且要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內容與自己專業進行完美的結合。所以,教師需要探索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C語言與專業完美結合的教學效果。
1.C語言在非計算專業中教育的必要性
結合當前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背景,計算思維成為順應當前社會發展必須要具備的一種思維方式,所以大學院校需要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將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計算思維作為首要任務。在計算機專業中C語言作為必須要掌握的知識技能之一,對學生有著較高的要求。而在非計算機專業的教學過程,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基礎知識開始傳授,因為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講,對程序設計語言沒有較深的了解,而是將其視為一個可以幫助學生在從事本專業工作的敲門磚。所以,在對學生進行C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考慮學生目前的專業學習情況,將該項學習內容與專業知識進行有效結合,實現學生雙向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思維習慣的培養,學生可以在學習了C語言后,潛移默化形成良好的計算思維,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時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將其有效的利用起來幫助其解決難題。計算作為專項學習內容,可以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埋下良好的鋪墊,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所以,高校需要充分認識到計算思維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不斷進行推廣,將其從單一的計算機專業學習逐漸擴展到各個專業的學習中,實現其他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2.C語言程序設計與專業之間的結合
在進行C語言程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區分開計算機專業與非計算機專業教學上存在的差距,保證教學的難度應當在非專業學生的接受范圍內。在對非專業學習進行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校將其視為學生學習的知識之一,沒有將其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與計算機專業學生一致,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同一本教材進行教學,導致教學的內容無法與其專業課程建立聯系。根據目前社會的發展現狀分析,計算機已經普及在人們的生活、工作以及學習中,因此許多非計算機專業也去選擇從事對應的工作,C語言人才的需求也不僅僅面向于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生在通過了該項學習后,具有軟件開發、編寫應用程序的能力,所以可以實現豐富學生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在社會上最常見的單片機就是由C語言為主,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普及對應的就業前景,幫助學生建立對學習的興趣與信心。以自動化專業為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校將教學設計工作交給對應的專業教學隊伍,沒有建立起與計算機專業C語言教師的有效溝通,導致學習偏向專業化,使兩者之間沒有結合到一起。學生沒有辦法形成正確的計算思維,直接失去了教學的意義與作用。因此可以在教育初期交給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教師進行知識講解,對于后續的專業課程再由專業教師進行引導,并且帶領學生一起應用實踐。
3.非計算機專業C語言教學模式
3.1課程設置
盡管C語言的學習并不需要學生具體的先修課程,但是根據教師教學的經驗進行分析,因為計算機專業所涉及到的對應知識比較豐富,所以課程之間有著緊密的連接。但是非計算專業則恰恰與之相反,因為只是一味的學習C語言,學習過于枯燥,所以可以倡導教師把C語言與相關課程進行結合,打造全新的教學體系。下面依然以自動化專業作為例子,在開始學習之前,可以先通過c語言的學習,讓學生對程序設計有了一定的了解,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讓學生接觸單片機課程的學習,這樣不但使學生掌握了程序設計的基礎知識,還可以實現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提升自身的實際運用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實現綜合發展,為自己的就業前景打下堅實的基礎。
3.2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
在對學生進行C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保證教學的目標以及教學的內容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在專業學習的基礎上掌握另外的技術手段,從基礎內容開始講起,保證學習難度適中。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合理設計,只需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算法以及常用程序,能夠將學習的知識靈活的運用起來,對C語言編寫程序的技能有一定的認識,從而才能夠保證后續課堂的順利開展。在學習的深入下,教師應當將學習目標轉向為學生能夠利用C語言的語法以及結構去解決實際問題,設計算法、編寫出解決問題的程序等。除此之外,最關鍵的就是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計算思維,使學生在遇到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利用這樣的思維去解決問題。計算思維并不是依靠教師的傳授就能形成的,是學生在學習對應知識的過程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在潛移默化過程中所形成的。但是理論知識作為所有學習開展的必要前提,教師需要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思維上的鍛煉,訓練學生的多樣化思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下面為教師的教學設計的幾個方面:
(1)問題分解
C語言作為一門模塊化程序設計語言,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習難度將會提高。在面對復雜問題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可以獨立解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復雜問題簡單化,通過分解,將其拆分為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利用所學知識攻破難題。C語言的函數作為程序的基本功能單位,在編寫過程中,學生可以將復雜程序按照上述的方式,分解成若干個功能較為單一的程序模塊,實現用函數實現每個單一功能。使學生理解調用函數和被調用函數的所涉及到的知識內容,并且明確兩者之間存在的關聯。
(2)算法
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需要系統的解決方法,因此算法作為關鍵步驟。在面對同一個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不用的算法,可以將算法設計作為C語言程序設計的主要內容。進而可以使學生充分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內容,利用其他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題思路,進而可以使學生利用其他手段與結構來解決問題。除此之外,還需要幫助學生建立起各個算法之間存在的差異,實現對專業知識的鞏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與專業應用有關的教育案例,增加教學的說服力,同時擴展了學習內容,培養學生實際運用好能力,使學生對該項內容的學習充滿興趣,也加強了C語言程序設計與自身專業的聯系。
(3)程序
在系統的IPO模型中,程序作為彰顯算法的有效載體,C語言以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和循環結構作為基本的程序結構。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對應的程序結構,練習使用相應結構的語句,提高學生結構化思維。在實際的編程過程中,應當保證程序的整體性功能,所以需要充分考慮如何協調各類函數,進而實現一體化思維。在程序的構成中,不管是簡單還是復雜,都需要遵循專屬的秩序,對學生的思維形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3教學方法
在非計算機專業進行C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清晰自身的定位。對于學生剛剛接觸C語言的階段,主要以講授為主,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并且記憶C語言各種定義的方式以及語法結構。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在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后,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彰顯學生的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可以通過小組討論進行知識拓展,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規律,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4.結束語
根據上述文章敘述,在非計算機專業對學生進行C語言教育,應當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作為核心目標,為學生日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 C語言程序設計與專業知識的融合,在保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思維后開展專業教學,直接影響著后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袁麗華,朱笑.非計算機工科專業的C語言本科教學探討[J].高教學刊,2021,7(13):104-107.
[2]楊傳棟,范昊,王志軍,張亮.非計算機專業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方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36):284-285.
[3]陳慶燕.非計算機工科專業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與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11):82-83+91.
[4]符強,任風華.非計算機專業C語言教學方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14):270-271.
[5]曹鳳雪,陳艷萍,黃成.非計算機專業C語言課程的教學方法[J].福建電腦,2020,36(01):104-105.
[6]羅平娟.非計算機專業高級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改革實踐[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20(01):16-17+40.
[7]張文慧.非計算機專業C語言程序設計混合式教學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24):460.
[8]劉秀麗.非計算機專業《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分析與研究[J].信息系統工程,2017(04):170.
[9]萬麗華,夏侯贇.C語言項目教學法在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中的教學體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7(24):5968-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