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瓊
摘 要:創新是時代的要求,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教育需要滲透到各科教學中,特別是與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將聲音、光色、圖像、動畫等融為一體,并通過數字成像展現出來,具有信息容量大而豐富、使用便捷、趣味性強、跳躍性大、更新快等的特點,被廣泛用于所有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如何使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等問題,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要不斷深入研究與探索的課題。信息技術的介入,打破了時空的限制,給學生以暢想的空間,插上想象的翅膀。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學科教學;整合;教育創新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素質教育和教育信息化要求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課程逐步成為小學的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學科。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育任務和教學目標提出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努力創造條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如何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觀念,培養創新思維。在教學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進一步轉變,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由于學生積極參與,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了重視,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接受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借助學生積極參與以促進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不單是上好一節課,而是怎樣充分應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把比知識更重要的方法交給學生,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開拓學生思維來獲取新的知識。首先要從“教”這一環節入手,提高教師素質,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用科學的方法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良好求知欲望;其次要從“學”這一環節入手,從學的角度出發,用學生的眼光探究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真正作到“想學生之所想”。例如:在學校信息技術課時相對較少的情況下,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實行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其實這是一種錯誤教學方法,多數學生并不理解命令及部分內容,只是記住了命令格式及相關內容,沒有教會學生如何去操作計算機,如何去學習知識,面對計算機,還是不會操作。我覺得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利用計算機優勢,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方法,以利于學生理解吸收角度出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力,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操作機會,這樣才能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新課程下的師生關系里,教師更應改變傳統的觀念和角色,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從而起組織、引導、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這樣就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對其它學科的學習起協調、促進作用,為未來的高層次創造活動打下良好的堅實基礎。
二、激發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興趣是創造性思維的先導,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學生學習,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動機,這樣思維活動得以啟動運行,獲得信息,檢驗信息,使自己的知識水平由量變到質變,才能結出豐碩的成果。
三、結合教材,培養創新能力 計算機課程具有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結合生活實際,大膽進行教學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1.創設條件,調動積極性 只有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時,他們才能自由思考,才有可能進行積極創造,他們的創造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養。因此調動學生的創造積極性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先決條件,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必須對學生充滿信心,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都有創造才能。在教學中教師應啟發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把自己置身于學生之中,與他們一起參與各種教學活動。 例如:在學習幻燈片制作的時候,我首先出示自己預先做好的幻燈片,里面包括動畫、圖片、聲音、電影等多種媒體,使學生在觀看是就產生一中好奇的心理,這樣再通過教師的導入問學生想不想學的時候,學生自然隨著好奇心的驅動,認真仔細的聽完每一個制作的步驟,這樣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設置情境,激發想象力 想象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能力,是創新思維的前提,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教師可根據信息技術自身的特點,設計一些新穎巧妙、聯系性強的內容,讓學生充分想象,大膽討論,活躍思維,從而培養他們創新思維的能力。
教學實踐表明,改善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態,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創設出一個寬松的環境,形成一種多向交流的學習氛圍,新穎的內容和正確的策略,才能卓有成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進而培養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克庚 ,周丹丹. 教育生態學[J]. 中國電大教育. 1992.(12);
[2] 陳至立. 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的報告(節選)[J]. 管理信息系統. 2000.(12);
[3] 苗逢春. 我國未來5年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系統推進和實施關鍵[J]. 中國電化教育. 2003.(09);
[4] 柳海民主編. 現代教育理論進展[M].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5] 郝志軍. 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 西北師范大學. 2001;
[6] 李玉斌. 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