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穎
“五步齊發,三維合力”繪制線上教學“同心圓”——“電梯調試與檢驗”線上教學探索與實踐
高穎
(蘇州市職業大學,江蘇 蘇州 215104)
在線上教學廣泛開展的大環境下,以電梯工程技術專業的“電梯調試與檢驗”課程為例,結合在線教學過程,從學情分析、教學開展、多元評價、課程思政等方面對在線課程的實施進行探索和總結。通過“教師導學、學生自學、平臺輔學、企業助學、評價督學”五個步驟,從“教師、學生、企業”三個維度繪制線上教與學同心圓,打造“高效、滿意”的線上專業課堂。
電梯;線上教學;企業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得師生必須面對教學組織形式的轉變,不得不由線下面授轉變為線上教學。線上課堂的開展成為了一種新的教學形態,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庫、開發智能化教學平臺、研究高職特色教學方法,確保線上教學的參與度和有效性。
“電梯調試與檢驗”是電梯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對接電梯調試和電梯檢驗等工作領域,屬于知識綜合運用課程,理論難度偏大,實踐操作為主,著重培養學生安全責任意識和規范操作的職業素養。如何幫助學生理解電梯控制系統原理,掌握調試、檢驗技能,提高職業素養是本課程的重點。
通過與學生代表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進行調研,課程團隊發現授課對象普遍存在以下4類問題:①學習設備及網絡條件不均衡。課前調查問卷顯示100%的學生具備手機設備,60%左右的學生具備電腦設備,20%左右的學生移動網絡流量不足,網絡受限。②學習目標不明確。部分學生缺乏職業期待,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學,通過本課程能學到什么技能,能獲得什么職業崗位。③學習主動性不強。課前調研顯示70%左右的學生希望與線下課程相同,教師講解為主,大部分學生依然期待被動學習、依賴性學習。④學習能力有待提高。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但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針對以上問題,課程團隊經過交流研討,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如圖1所示。
線上教學的基礎是課程資源的建設,而課程資源的建設必須依賴于教學團隊的合力完成。因此,課程團隊結合已有的調研結果,從課程特點和企業需求出發,通過任務分工完成線上學習內容的重構、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平臺的日常維護。
教學組織形式轉變之后,教學手段和方法都發生了變化,相應的教學內容也應該做出適當的調整。“電梯調試與檢驗”課程理論難度較大,線下教學以理實一體化授課為主,主張學生邊學邊做,做中學,學中做。線上課堂不具備實驗設備條件,為使學生充分掌握實踐技能,課程團隊結合“電梯調試與檢驗”課程特點,重新劃分理論和實踐的教學比例,調整實踐的開展形式。
課程重構后,資源準備和制作的工作量巨大,需要完成課程知識點PPT制作、視頻錄制、案例搜集整理、實踐視頻和操作動畫、題庫建設以及輔助學習資料整理。為保障線上教學及時開展,組建教學團隊并結合團隊教師特長進行分工協作。團隊成員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互相研討學習交流,精心制作教學課件,分享教學心得與經驗,并且不斷修訂課程標準,完善教學過程,資源建設,確保學生掌握電梯調試和檢驗的原理、步驟和方法。
“電梯調試與檢驗”課程在線上教學實施過程中,突出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成為了教學資源的組織者和線上教學的引導者,充分發揮企業學院優勢,引進企業課堂,通過教師導學、學生自學、平臺輔學、評價督學、企業助學五個環節,靈活運用錄播授課、直播授課、研討授課等授課方式開展線上教學,形成“導—學—評—拓”的線上教學閉環。教學實施過程如圖2所示。
課前,教師錄制設備操作視頻、知識點講解視頻,并將相關課程資料上傳至泛亞平臺,向學生發布學習任務單,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查找資料、完成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課中,教師通過分享屏幕對學生課前在線學習存在的問題和困惑點進行講解,提出新的問題并進行闡釋引導,促進知識內化;通過現場直播的形式展示調試過程和調試現象,通過學生說、教師做的方式,讓學生參與設備調試,觀察現象。利用騰訊課程群聊和泛亞學習平臺與學生展開充分互動,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提升學生學習專注力。
課前、課中、課后設置了豐富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度。課前學習以觀看視頻、查找資料、完成預習作業為主。課中,根據不同的授課方式開展不同的互動方式,增強互動效果,比如線上知識點串講或重難點梳理時,主要采用搶答、搖一搖問答、討論、接龍、隨堂練習等活動方式;實訓操作時,主要采用討論、你說我做、視頻作業的活動方式;電梯檢驗知識學習時,采用“分組任務+匯報展示”方式,課前布置相關教學任務并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電梯某一部件的檢驗工作,完成PPT制作,經教師指導修改完善,上課時利用QQ屏幕分享由各組派代表演講。

圖2 教學實施過程
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是戰斗者、奮斗者,都應各盡其責,有所作為。作為高校教師的我們,不僅要做到“停課不停學”,還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樹立信心、堅定信仰,激勵學生以疫為鑒,勵志勤學。課程教師不斷地思考和挖掘專業課堂中的思政元素,為學生傳遞疫情防控正能量,力圖做到潤物無聲,如鹽入味,讓學生們既能體味新知識中的奧妙,也能感受到在災難面前令人震撼的中國力量。了解抗擊疫情中展現出的中國速度和中國精神,體會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培養學生濃郁的愛國情懷,加深學生對于家國情懷、責任擔當的認識,增強對祖國的自豪感和歸屬感。結合電梯專業,學習“最美逆行者”,了解疫情期間,很多電梯工作者堅守崗位,24 h待命,為守護生命通道安全暢通無阻,堅持在一線,培養學生擔負社會責任,恪守職業操守。
依托泛亞平臺實時數據反饋,制訂過程性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四結合”考核評價方案。過程性考核以每次學習任務為載體,從課前學習、課堂活動、課后作業三個維度,由平臺提供實時數據進行考核;期末考核以期末考試成績和實踐操作完成情況進行考核。通過平臺的數據統計反饋,學生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以及學習效果,進行有效的自我監督與管理,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教學效果,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進行個性化的輔導。教學評價方案如圖3所示。
利用校企合作企業和企業兼職教師在疫情期間開展的“遠志學堂”線上課程,讓學生對接崗位要求,直接與企業工程師面對面,輔助學生理解、運用、拓展課堂知識。企業兼職教師將電梯調試和檢驗過程、工作場景實時傳輸到在線課堂,幫助學生了解真實的工作過程。教師也可以把教學過程記錄下來,對教學過程進行提煉分析或利用平臺進行研討和技術交流。企業課堂的引入突破了時空的限制,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臺,為教學質量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線上教學互動氛圍明顯比線下課堂活躍,學生不再像以往上課一樣礙于情面不敢回答或提出疑問,教師也在線上教學中不斷學習各類教學工具的使用,增強信息化教學能力,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圖3 教學評價方案
根據本課程線上學習問卷調查,93.7%的學生對課程線上教學表示滿意,87.5%的學生對自己的線上學習收獲表示滿意。線上教學讓學生由傳統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覺自律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重點解決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識,從而扭轉了以往課堂上已經掌握了知識的學生無事可做或者是尚未掌握知識的學生無所適從的被動局面。
“固定內容錄播+靈活內容直播”的在線授課方式,靈活多變,不受單一平臺訪問量的影響,不占用過多的公共資源。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可以選擇反復觀看,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習慣,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很大程度上把教師從單一枯燥的講解重復性內容中解放出來,教師在資源制作和直播講解過程中,隨時加入高新技術,實現教學相長。學校課堂+企業課堂”實現了教學內容與職業需求的無縫對接,為學生與職業電梯人的交流搭建了平臺。“企業課堂”成為學生拓展學習的重要陣地,也幫助學生樹立了學習目標,對職業規劃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激發了學習熱情,是校企雙方深度合作、學校教育對接現場教育、校企聯合育人的具體實踐。
這次抗擊疫情在線教學給了我們對新型學習模式思考和實踐的契機,也帶來了教與學模式的新變化和新成果。這些變化和成果不應隨著疫情的結束而終止,后期我們將以教學能力大賽為抓手對課程持續更新建設,對線上教學持續深化研究,為教學能力的提高積累資源,使教學工作具有可持續性。唯有反復打磨、始于精心的設計,多元融合、行于走心的實施,躬身入局、砥礪潛心的堅守,以及及時客觀、終于靜心的反思,我們教學的這個局才是可解的,也可能變為多解的“羅馬大道”。
[1]李敏.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實踐及思考——以浙江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國際金融實務》為例[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20,29(1):22-25.
[2]韓麗屏.高職基于精品在線開放課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4):15-16.
[3]吳偉.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教學模式研究——以高職《建筑構造》課程為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0(3):116-117.
[4]王曉紅,王晶晶.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職院校在線教學優化途徑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4):137-138.
[5]江景.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高職在線教學實踐與思考[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1):9-12.
G642
A
10.15913/j.cnki.kjycx.2021.01.034
2095-6835(2021)01-0093-03
高穎(1983—),女,內蒙古赤峰人,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電梯控制技術、檢測傳感技術。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