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琦
關鍵詞:自然材料;美術課堂;應用
自然材料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天生美,自然美。自然材料不僅可以教給小學生們很多生活的常識,同時也可以教給學生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教育理念。那么如何在大自然中就地取材,應用自然材料激發學生們的藝術創作能力,引導學生們建立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價值觀。
一、色彩類美術活動中自然材料的應用
其實我們在美術課堂上,經常看到的就是色彩的表現手法。教師通常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讓學生更快地走進美術活動,更快地進入課堂環境。而如果我們能夠將自然材料與美術色彩相結合,便能夠讓學生在認識大自然的過程當中學習美術色彩,同時通過自然色彩認識美術色彩,這樣在開展美術創作的過程當中,不僅能夠加深對于色彩理解和應用能力,也能夠更容易感受自然的魅力提高美術的人文素養。
而自然材料在色彩類美術課堂當中可以使用的形式有三種,拓印,染色和石頭畫。本人就自己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所用到的這三種形式的現象進行一下說明。
首先,拓印,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去收集學校不同種類數目的葉子橫截面進行拓印的手工活動,讓學生體會不同的植物結構所展示的不同。
其次,讓學生對于這些拓印出來的手工作品進行染色,將這些葉子手工品染成自己喜歡的顏色,可以是純色,也可以是彩色。讓學生親自體驗手工染色的過程,收獲自己的勞動成果,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也可以滿足學生的創作成就感。
最后,石頭畫,所謂石頭畫就是利用蠟筆或者是水粉顏料在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石頭上,畫出自己想要的圖案,自己喜歡的圖案。所以我們可以讓學生在收集葉子的同時,也可以收集一些石頭,在對葉子進行拓印和染色之后,對石頭進行創作,將石頭創作品和葉子手工品進行一下組合,創造出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葉子-石頭組裝手工品。那么在學生們創造出組裝手工品之后,可以進行一個班的評比,選出前三名,教師可以對這些作品的作者進行一個口頭獎勵或者是獎品的獎勵,激發學生創作熱情,讓學生有更多的興趣去進行創作,去提高自己的美術技能,美術素養。
二、構圖類美術活動中自然材料的應用
構圖類美術活動實際上就是運用各種各樣的排列方式選出一個合適的主題,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美術能力進行一個創作。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構圖會歷經多種階段,比如對稱式的構圖,突出主題式的構圖,放射式的構圖,遮擋式的構圖,這些階段都顯示學生在美術活動中所發展的情況。如,這個構圖類美術活動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小時候的“小小設計師”游戲,讓創作者根據自己想要的主題,利用各種各樣的工具,把房間設計成自己想要的家。
而自然材料是構圖類美術活動中進行創作的絕好素材。例如,貼畫這種形式主要是通過對素材進行隨意的組合,拼湊出風格迥異的風格多樣的美術作品。比如說,我們可以事先讓學生收集一些樹葉,花瓣,紅豆,綠豆等等貼畫創作的材料,在課堂上讓學生利用這些材料組裝成小狗,小貓這類家養動物,也可以用大小顏色不一的豆子拼湊出花瓶,樹木這些作品。讓學生這樣操作的目的是為了在創作的過程當中,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嘗試各種各樣的美術構圖,增加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能力,這也符合教育觀中的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內涵。
三、造型類美術活動中自然材料的應用
所謂造型類美術活動是指讓學生根據老師或者自身想到的一些圖形,圖樣,物品,進行一個綜合性的美術創作。它對于加強學生的四肢協調和頭腦想象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剛開始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在美術活動當中對于事物的觀察,認知比較粗糙,沒有辦法用筆或者是其他工具反映出事物的特征,常常會遺漏一些關鍵的點,從而讓作品形成一種四不像的狀況。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技術以及大腦發育的情況,學生會越畫越像,越畫越好。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課堂的活動類型,比如說進行雕刻活動或者泥塑活動,讓學生利用泥巴或者是容易切割的蔬菜水果,利用切,劃,畫,插這些雕塑手法,把泥巴和蔬果雕刻成各種形狀,讓學生的想象轉換為現實雕刻出屬于自己的手工品,提高學生的手腦運用能力。
四、結語
我們要知道,自然材料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項極其重要,極其豐富的資源,如果我們能夠提高自然材料在學生美術活動當中的應用。一方面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和藝術想象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利用自然材料進行美術創作的同時,認識自然,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朱紅梅.自然資源中游戲材料的開發與運用[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20(12):38-39.
[2]金至妍.探析幼兒泥塑活動中自然材料的開發和運用[J].讀寫算,2020(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