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瑩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新課改;學習;發展
在農村教學中,英語教學始終是一個難點,對于很多初中生來說,英語是一個相對薄弱的科目,本人現從事農村英語教學工作,親身體驗到農村英語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方面
農村英語教師師資短缺且教師老齡化嚴重。教師教育方法落后,觀念陳舊。部分教師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不能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并用以指導實踐。具體表現為課堂上,“滿堂灌”的教學行為仍然存在,部分教師的教學仍以教師講語言知識為主,學生學習以單純的語言語法知識記憶為主,實際語言應用機會較少,學習缺乏靈活性,創造性;忽略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的培養,教學手段簡單單一,仍以單純的粉筆加黑板的方式為主,課堂缺少必要的信息技術的支撐,導致學生興趣低下,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部分教師缺少對教材和新課標的深入理解分析,聽說課和閱讀課的學習方法教法一致,教材處理不夠靈活,課堂教學缺少情境的創設,英語教學脫離生活實際。英語課堂對聽力、口語以及閱讀策略和技巧等方面的訓練較少,學生英語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較差,綜合語用能力較低。
二、學生方面
首先體現在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態度上,部分學生認為“學英語無用”,學生單純地認為英語與在生活中用不到,不認同甚至不了解英語學習在其個人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學生學習缺乏必要的動機,從而導致其學習興趣的下降。
其次,家長重視程度不夠。與城市英語教學相比,農村家長對孩子英語學習重視程度不夠。由于其自身文化水平限制,不懂得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英語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不能通過網絡、書籍等渠道為學生提供優秀豐富的學習資源。
再次,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學生在小學英語階段基礎薄弱,有些學生甚至在初入中學時26個英文字母認不全,音標也沒有學過,無法準確地讀出單詞。學生進入初中時已缺乏對英語學科的興趣和信心,這無疑加大了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難度。
另外,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學生學習習慣較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業不及時等情況普遍存在??朔щy的意志品質較差。獨立思考的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需要進一步培養。
最后,學生課外補課現象嚴重。據了解,課外補課主要以提前授課,題海戰術為主,目的是應試。與新課改理念和素質教育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觀念背道而馳。學生在課外提前學,就會在課堂中出現學習興趣下降,不認真聽講等問題。課外補課中存在一刀切的現象,并不能對學生因材施教。因此,本人在教學中常發現基礎薄弱的學生在補課班做與其學習能力不匹配的習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在學校英語學習中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三、教學效果方面
兩極分化嚴重,學生綜合語用能力差,學習興趣不足,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信心,甚至產生厭學棄學現象。
四、結語
改善農村英語教學現狀,提升農村英語教學水平任重而道遠。筆者從教師、學生、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分析,闡述目前農村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以期真正將新課改理念融于農村英語教學,以新課標指導教學,促進農村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能力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為核心的綜合能力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鵬輝.新課改背景下農村中學英語教師校本教研策略初探[J].中學生英語(教師版),2014(7):82.
[2] 胡立偉.新課改背景下的農村中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J].黑河學刊,2015(4):99-100.
[3] 劉艷.對新課改背景下的農村中學生英語素質教育問題的探討[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4(24):44-45.
[4] 吳勁松.新課改背景下農村中學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中外交流,2016(6):181.
[5] 王瑞.新課改背景下農村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互動式”策略研究[J].大陸橋視野,2018(2):194.
[6] 王靜.新課改背景下區屬農村中學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與過渡[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