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妮
關鍵詞:素質教育;語文課堂;時效性;思考
“素質教育”的宗旨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為確保課堂教學時間能夠充分發揮出教育作用,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思考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提高課程教學的時效性。從而創新課程教學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
一、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學習“素質教育”理念,并且在該背景下重新定位自身在課堂中的角色。“素質教育”主要是為了減少學生的課業壓力,著眼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師應該發揮出主導的作用,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且與學生之間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不再畏懼教師的威嚴,傾聽學生的心聲。從而創新課堂教師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在開展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跟上政策形勢變化,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時,提升教師自身的文化底蘊,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使學生能夠信服,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與學生產生互動的行為,并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設計。允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表個人的意見與看法,突出學生的“主角”形象。在課后,教師應該深入的了解本班每一名學生的喜好和興趣。同時,教師自身也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端正教學態度,與學生平等相處。促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激發,在課堂中能夠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輕松的學習氛圍,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張揚出學生的個性。積極培養小學生的創新創造力,實現民主教學。通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使教師能夠摒棄傳統教學觀念中存在的弊端。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還是在課余時間,都應該與學生保持平等的關系,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鼓勵學生的“標新立異”。從而將“素質教育”落實到位,促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優化課程教學環節
語文教學本身就是綜合實踐性較強的科目,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由于面臨小升初的考試壓力,許多學生被局限在課堂以及具體的課本教材知識點當中,沒有多余的時間走進自然,了解科學知識。導致學生缺乏廣闊的視野,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為此,國家發布了“素質教育教育”的政策,致力于培養社會發展所需的全能型人才,規范教育教學體制。在“素質教育”背景之下,筆者也看到了國家對未來人才培養的需求與方向。從而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提高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水平,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
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活動過程中,應積極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形成學習動機。同時,優化每一個教學環節,構建個性化教學體系。例如,教師在講解新課知識點內容時,可以事先了解本班學生的發展特點以及學習動態,在把握整體教學情況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教學導語和教學內容。通過融入學生自身的一些學習作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程教學的時效性。譬如,在教學《將相和》這篇文章時,可以設計教學導語:本節課主要學習一篇歷史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這三個小故事。在教學之前請問學生們對于這三個故事是否熟悉?爆火的游戲王者榮耀相信大家應該玩過,那么大家對于里面“廉頗”這個角色有哪些了解呢?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學習這篇《將相和》,了解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的故事。在這個教學導語中,以學生喜愛的電子游戲作為引入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幫助學生對整篇課文做出一個初步的了解,激發學生對新課內容的興趣。另外,為了能夠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話劇演出等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全面落實了“素質教育”的教育政策,確保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時效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多元的社會環境中,給小學生無形增加了許多壓力。且由于社會環境競爭激烈,使學生產生學習負擔。為了促使小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滿足小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因此,作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入學習“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課堂教學服務。從而規范教育教學制度,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全面提高我國教育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金磊.創新演繹減負增效變奏曲——小學語文減負增效作業設計初探[J].新課程·小學,2011(9):18-19.
[2] 張建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減負增效的作業設計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30):287.
[3] 藍志福.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實現“減負增效”初探[J].中外交流,2021,28(2):721-722.